


从工地“搬砖”到发表原唱单曲
草根明星报名“全民春晚”
2021海宁传媒用户节·全民春晚”全面启动后,热衷文艺的市民纷纷报名,目前已经有20多位选手上传了自己的作品。
当中有一位选手,穿着西装,梳着整齐的鸡冠头,眼神里满是故事,他叫姚大江,湖北恩施人,艺名沙杰。就在不久前,全网上线了他的最新个人单曲——《情缘已断》,短短两周时间,他就收到了300多条评论。
殊不知,刚来海宁时,他还只是在工地上“搬砖”的穷小伙,命途多舛,欠了一屁股债,他直言,是海宁这座城市给了他爱和温暖,他想用歌声传递这份爱。

为救女儿嘉兴,欠下一屁股债
哲人说过:“打不倒我的,都会让我更坚强。”用这句话来概括姚大江的前半生,再合适不过。1986年出生于来凤县大河镇沙坝村的他,从小生活贫寒,2002年时,他怀着音乐梦想去了山东曲阜艺校学习,但因为负担不起学费,一年后辍学,一路南下开启了打工生活。
2004年,姚大江跟着亲戚来到了海宁做装修工,随后在这里成了家。2009年时,他迎来了第一个女儿,但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妻子怀孕7个月时羊水破裂,海宁的医生都建议他送到嘉兴市妇保院。到了嘉兴后,医生诊断后建议手术,但因为高昂的手术费,姚大江无奈请医生提前剖宫产。
最终,女儿出生了,仅有2斤8两,小得可怜,只能放在保育箱里。“我当时借了10多万元才保住我女儿,为了省钱,每天骑车去很远的地方买便宜的饭菜回医院。”回忆起这些,姚大江红了眼眶,而后,一家子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他并不高大的肩膀上,一天打3份工,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

姚嘉兴(中)
“我给女儿取名嘉兴,因为她的命是在嘉兴抢救过来的。”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已经9岁的嘉兴在老家恩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得乖巧可爱,人见人爱。
被海宁这座城市温暖,带动新居民做公益
在2017年之前,姚大江始终在生活的泥潭中,艰难地与之对抗。而在这一年,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有一天,有一个自称爱心联盟的志愿者打我电话,说要帮助我们。我起初以为是骗子,他连打3个电话,我拒接了3次。”几次确认后,姚大江这才相信,这是一群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由此,他也认识了海宁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和爱心联盟负责人张克西。


“他们跑了1000多公里,帮忙把嘉兴从湖北老家接到海宁,并且给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还帮我介绍工作,慢慢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大家的帮助和温暖下,姚大江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也加入其中,成为了爱心联盟一员,穿上红马甲,文明劝导、捡垃圾、资助困难学生……
“你看,我还建了一个‘来凤人海宁公益群’,就是希望让老乡们一同参与公益活动。”虽然群里只有10多人,但每逢西山社区组织公益活动,他都会召集老乡一起同参加。与此同时,他还把家乡苗族特色的采莲船、三帮鼓等节目搬上了社区舞台,公益演出外,还教大家如何制作茶叶汤、土家粽子等家乡美味,让大家对少数民族有了更深了解。


2019年时,姚大江被评为西山社区“最美新居民”,对于这份荣誉,他更多的是感恩,“我深深体会到海宁这座城市的温暖,现在我有能力了,自然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温暖更多人。”
筹备半年发新歌,用音乐述说温暖
在热衷公益的同时,姚大江渐渐重拾自己的音乐梦想,玩起了电子架子鼓,还和几位在快递公司工作的音乐爱好者组建了乐队,取名“顺丰兄弟乐队”。

“其实玩乐队的人都很想拥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就在半年前,姚大江找到了学音乐时认识的两位老同学,希望他们根据自己的故事,帮他写一首歌。不久后,歌词、曲子出来了,姚大江便开始不停练歌,工地、车里、家里都成了他的练歌房,“至少唱了上百遍吧!”他笑着说。
带着十足把握,姚大江走进了录音棚,但由于紧张等原因,第一次录歌的效果很不满意。不服输的他,干脆跑到山东德州,找老同学帮忙录。“紧张的问题克服了,但有几个字有严重口音,我就一遍遍、一个字一个字纠正,最后终于改过来了。”当听到自己的第一首原唱歌曲时,姚大江说,除了激动还是激动,“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啊,我实现了!”

新歌全网上线不到半个月,光一个音乐网站就收获了300多条评论,每一条,姚大江都会认真看完并回复,“很多人都会留言说‘杰哥,加油’,这首歌就像是我和粉丝们的相互鼓励,很暖。”他也希望能通过“全民春晚”舞台,让更多海宁人听到这首歌。
眼下又近春节,姚大江对远在湖北恩施的父母和女儿,更多了一份牵挂和思念。“我们苗族人过年,家家户户要杀猪、打糍粑,这时候老家又该准备杀年猪做腊肉了,烟熏过的腊肉切成片,和辣椒一起炒,可香了!”

如果你想为这位坚强不息、热爱唱歌和公益的新居民姚大江点赞,不妨扫描二维码进入“全民春晚”页面为其投票;如果你也拥有才艺,那就同姚大江一道来参加我们的“全民春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