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素衣”两字,使我想起包含千古名句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该七律的尾联是“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首七律明是写羁旅之苦,实是反映诗人对官场仕宦生活的厌……“素衣”在这儿可解释为白衣,这和作家在文章标题中提到的“素衣”可以等量齐观。“素衣”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休闲服”。衣服是休闲的,姿态是休闲的——“闲坐”,心情也是休闲的“赏”。无论是“欣赏”、“鉴赏”、“赏评”、“赏玩”,都需要一个平和、闲适的心态。
文章开头,作家录用了一首今人的七言诗,虽不算怎么优秀,但却表情达意,形——“浅浅半未匀”,声——“簌簌小轩窗”,态——“款款今初展”,意——“冰心浴梅芳”。“素笺”暗喻了作家“拉起一层薄薄的银幕”的天际;“欲书冰心浴梅芳”又正契合了作家“终于婆娑着轻盈的舞姿,悄然降临了”的描述。
只有衣白衣,意闲适,才能欣赏“小雪”这小家碧玉的冰清玉洁。在数篇美文中,作家多次谴责,“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令’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肃杀的深秋寒冬,所以他厌恶大雪“君临天下”,令“千山飞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肆意张扬;他也讨厌冬雨,“好像天地万物是自己的宿敌一样”。也就是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小雪,“莹莹地,悄无声息地飘落。”为“山河亮丽”,她会“撒落一地淡淡的银白”;为使“天地灵动”,她会“轻盈着一个翩翩的舞姿”;为使“绿意葱茏”,她会“用单薄的身子温暖着”瑟瑟着的麦苗,所以作家不吝赞美之词,赞颂小雪为“飘洒着温馨与吉祥”的“圣洁的天使”,“小雪飘落的声音”,“有淡淡的禅意,有清清的天籁”。
“吻瓦浅浅,挂树依依,落地款款”,作家排比式地连用三个叠字形容词,把“氤氲着唐诗的烂漫,宋词的清婉”的轻飘的小雪,柔嫚,闲适,心无芥蒂,不岌岌于功利的高标逸韵刻画得淋漓尽致。“浅浅”:若有似无,稍露痕迹而不张扬;“依依”:并非死拖硬拽,纠缠不清;“款款”:柔柔,慢慢,欲说还休。这是杨万里的“树荫照水爱晴柔”的写意;是王安石的“意态由来画不成”的会心的诠释。

元代何中的《辛亥元夕二日》写道:“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上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酒香,自然引来了行人。
好客的作家,在素衣闲坐赏小雪的同时,向同样闲坐赏雪的羁旅之人或心无旁骛的行人,发出邀约:“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他要“让这些冰清玉洁的精灵,点缀冬的蓝蓝的梦境,诗化一颗颗紫色的心灵……”或问:“心灵何言‘紫色’?”答曰:“‘姹紫嫣红’嘛!”
有人在注释陆游的“素衣”一词时,在“素衣”前加上数量词“一介”,这样“一介素衣”,就义同“一介寒儒”“一介布衣”。“一介素衣”不啻晋升为“阶层”了。其实作家秀彬就是不慕虚荣,不事张场,谦恭、狷介,终生耕耘三尺讲坛,把自己站立成“素衣闲坐赏小雪”的狷介之士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