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英雄王杰 第五集
死里逃生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逐渐进入了恢复生产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然而中国近百年来的内外战争却让中华大地满目疮痍,刚刚从抗日战争中解放出来的全国人民期待着和平与发展的呼声极度高涨。国民党迫于国际及国内形势的压力,也不得不提出了国共合作的主张。一九四五年八月,蒋介石从重庆向延安连发三份电报,邀请中 共领导赴重庆和谈共商国事,中 共高层经过对国际国内形势评估研判之后,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由毛 泽 东代表中国共产党前往重庆展开国共谈判。但蒋介石谈判是假,借机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内战是真。果然不出所料,国共谈判后不久,蒋介石就决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人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号称要用三个月打败人民解放军,中国内战由之全面爆发。战争一旦打响,战争主动权就不再由蒋介石掌控了!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在排兵布阵中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蒋介石又调整战略进攻方向,将国民党精锐部队放在东北、山东及陕北三大战场,这样国统区的中原门户豁然洞开。《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根据敌情变化,中共中央决定调整战略部署,在国民党军事统治薄弱的环节展开战略反攻!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向大别山挺进,从而拉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为了阻止中原解放军南进,蒋介石在鲁西南一带排兵布阵妄图拦截,其中金乡县的羊山集就是我军前进路上的一处重要障碍,为了打掉这只拦路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7月13日发动了羊山战役,为了阻止金乡县城的国民党军援助羊山,我军又在万福军沿线开展阻击战,而小王芳所在的华堌村就在万福河南岸不远处。羊山战役历经半月时间,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六十六师,生俘师长宋瑞坷。羊山战役后,驻扎在金乡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为了补充兵员,他们开始在县城周边村庄四处抓丁。

1947年8月初的一天,王俊亭带着王儒堂、王灿堂两个儿子去田野劳作,家里留下了王廉堂给王芳及姐姐们上课。经过二年的基础学习,王廉堂逐渐给孩子们提高了读书门槛,这次他开始教授四书五经。一天上午,王廉堂正在给孩子们教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要讲解之时,突然拴在门口的大花狗“汪、汪、汪”地狂叫起来,一种不祥之感萦绕在王廉堂心头,接着听到有人大声喊:“家里有人吗?快出来!快出来!” 本来平静的王家大院里突然闯进来七八个不速之客,这些冲进院落的国军斜挎着大枪,耀武扬威,面带凶悍,几个小姑娘见状立即跑到奶奶怀里,她们在惊悚中围着奶奶抱成一团,有个小孩在惊吓中大哭起来,一时间整个大院弥漫着一股紧张不安的气氛。王廉堂冷静观察着,他心中知道来者不善,于是整整衣冠走上前来,对着为首的一位长官说:“这位长官,我们王家向来遵令守法,我们老老少少从没犯过什么官事,请问长官带人到我家里有何贵干?”那个领头的长官上下打量了王廉堂一眼说,“唔,腰粗膀圆的,还是个书生!我告诉你,你们家里倒没什么官事,我们只是奉命行事,到村里带些壮丁去金乡军营吃公饭!” 王廉堂立即明白了这些人的来意,知道反抗已经没用,还会连累了家人孩子,这时军官对部下一挥手:“把这个书生给我带走!” 几个大兵蜂拥而上,连拉带拽的将王廉堂推向大门,王廉堂知事不妙,突然想到父亲和两个弟弟还在村边田园劳作,就大声对北堂说:“娘,快去田里告诉我爹!我被他们抓丁当兵了!快去!”王芳见状,哭喊着追了上去,死死拉住王廉堂的衣角,那个领头的军官狠狠地用力将王芳推开,把小王芳甩出好远,他们带着王廉堂扬长而去。王芳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从此,小小的他对这些穿着黄服的国民党兵恨之入骨!正在田间劳作的王俊亭听说大儿被国军抓丁,立即吩咐身边的两个儿子去远亲那里躲避几天。王廉堂被抓走了,从此王家大院里没有了朗朗书声,没有了欢歌笑语,失去欢乐的日子里,杨玉芹整日抱着王芳,母子俩掩面而泣……
王家本以为日本投降后会过上安静祥和的日子,自从王廉堂抓丁走后,王家大院的短暂幸福瞬时化为泡影。王芳的学堂生涯也由此中止,寻常日子里杨玉芹就带着小王芳去田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暮晚闲暇时,王芳常常坐在南边村口高高的土台顶上向县城方向遥望,他总回想着和养父在一起读书学习的美好日子,他是多么希望养父能从远方突然平安归来……

解放战争从1946年6月开始,历经二年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全国各个战场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而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在各条战线上却是节节败退,似有土崩瓦解之势。1948年8月,中原解放军向金乡县城逼近,县城里的国民党军在抵抗了几日后便弃城东逃,王廉堂也夹在混乱不堪仓皇出逃的队伍之中,当部队走近一片高粱地时,王廉堂对着排长大声地说,“长官,我最近肚子疼的厉害,去方便一下!”排长不耐烦地应道:“你这书呆子,懒驴上磨,毛病就多,快去快回,行军不等人!” 王廉堂满口答应着,捂着腹部缓慢向高梁地靠近,突然扔掉长枪,弯着腰钻入密密麻麻的高粱深处。由于国军逃离时混乱不堪,也没人再去顾及他的逃跑,这样王廉堂趴在高粱地里直到天黑,他仔细听听外面安静了,然后悄悄地返回了华堌村。
王廉堂深夜归来,王俊亭全家又惊又喜,母亲拉着大儿的手老泪纵横,“真是老天保佑啊,我儿命大,听说攻城时死了很多人,我儿命大活着回来了。儿啊,这几天我们全家一听着县城里传来枪炮声,就为你提心吊胆!你若再不回来,娘的眼睛就要哭瞎了!” 一边说一边抽泣着,“爹!爹!”这是小王芳的声音!听说王廉堂回来,二弟三弟及杨玉芹都围拢过来,小王芳也哭喊着扑向王廉堂!王廉堂急忙抱起儿子,竟然泪如雨下…… “幸亏这孩子懂事了,这一年他自己也没停下读书,还隔三差五地来安慰我!”杨玉芹对着丈夫说。王廉堂平安回来,全家人真是喜极而泣,大家脸上都挂着泪花,王俊亭对老伴大声说,“他娘,别再哭了,廉堂平安回来就好,先让廉堂回屋好好睡一觉吧!”二弟三弟都应允着,这样,大家各自散去。

几天后,威武雄壮的人民解放军在锣鼓喧天与金乡人民的夹道欢迎中列队开进金乡县城,至此金乡全境彻底解放。而解放后的王家大院又恢复了往日幸福祥和的生活。解放战争三年,表面上看打的是战争,争的是地盘,其实战争真正的胜负在于民心向背!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什么?《道德经》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可以这样说,道心就是民心!众所周知,三年解放战争中涌现出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奉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坚持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自1927年建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处处得到民众的拥护与爱戴。反观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代表着大地主、大官僚资本集团的利益,他们利用国家权力对人民横征暴敛,残杀革命群众,他们无恶不作,罄竹难书,最终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无情唾弃。

人民英雄王杰 第六集
王杰小学
1948年8月中原解放军收复金乡县城,从此这里的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红色革命的火种也在这块土地上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位于鲁西南大平原上的金乡县域自古就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这里的群众基础一直很好,我党很早就在此地开展各种革命活动。早在1925年,金乡县高河镇马家村的马希文在济南读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成为大革命时期金乡人民的早期英雄。1927年金乡学生翟子超、杨一辰也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二人由于表现突出,被我党委派到金乡老家从事革命活动,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员骨干壮大革命组织。1936年12月,金乡县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1938年2月金乡县又建立起一支百余人的抗日武装组织,1940年3月我党在湖西地区成立了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截至抗日战争结束,金乡县已经发展党员达二千余名,革命热情非常高涨。1948年8月中原解放军攻占金乡县城后,该县并入了冀鲁豫解放区,后来划归平原省湖西专区管辖。1948年8月以后,我党在金乡县的首要任务就是在行政区内迅速建立起各级党组织。这样,离金乡县城不远的华堌村就和附近几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华堌村的共产党员王恩地被推选为这个行政村的第一任村长。 自冀鲁豫解放区建立以来,解放区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为了消除文盲,提高群众素质,解放区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动教育事业,设立各种“识字班”,而有条件的地方直接建立学校,开展基础教育。这样,在华堌村设立小学也就提上了行政村村的议事日程。一天,村长王恩地找到了王廉堂,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廉堂,如今金乡完全解放,金乡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现在上级非常重视教育,要求各行政村开办识字班,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华堌村决定筹建村立小学。廉堂,咱们村地理位置优越,南临县城,与周边几个村关系和睦,上边已经同意在我们村筹建村立中心小学,为此我们专门开会研究了筹备事项大家一致认为,你是咱们附近几个村里有名的文化人,大家同意委托你来筹办咱们的村立小学,我这次找你,就是请你拿出建校办学方案!”王廉堂听完村长的话,稍微沉默了一会,似乎有些为难地对村长摇了摇头,“村长,你应该了解我!我虽说在私塾学堂里读过几年书,若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行,若让我来主持筹建学校,这么大的事,我怕担当不起,如果辜负了乡亲们的期望,我就更无脸在村中立足了。村长,大家都知道我在县城保安队里当过一年国民党兵,虽说是被他们抓的丁,不是自愿的,但这也会影响到我的威信。我非常感谢村长的好意和信任,我觉得让我做个教书先生辅导学生还可以,筹备村立小学这样的大事,我感觉确实胜任不了!还是请村长另请他人为好!” 王廉堂说完看了村长一眼,有些愧疚地低下了头。王恩地明白了王廉堂的内心顾虑,他走近一步,拍了拍王廉堂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安慰道:“廉堂,我从小看你长大的,你啥事也瞒不了我,你是在金乡当过兵,这是国家党来咱村抓的壮丁,你干了一年你就偷偷逃了回来,一年来你既没杀人也没放火,干干净净地做了一年文书,这一切村里人都很清楚,我们也去调查过,你这一年没有任何污点,做事清清白白!你要相信群众不会有什么闲言碎语的!另外,你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人家,你家的家风和人品,老少爷们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有一杆秤,心里分明着呢! 廉堂,你也知道,我们与附近几个村联合筹办村立小学,这是当前区公所的大事,几个村子数来数去就你肚子有墨水,办学这事非你王廉堂莫属!你不要推辞!你的学问是几个村里顶尖的,你的品德也是大家公认的,你就放下思想包袱,筹办学校的事就这么定了,这也是村组织决定!有什么困难,组织和你一起抗着!区政府给了些经费,时间不等人,马上就到秋后农闲了,这件事你还要抓紧,不能拖拉了!” 王村长的话,句句在理且又斩钉截铁,没有半点商量余地,王廉堂也就不好再推辞什么了。

听说村里要开办学校,既让娃娃们读书学习,还让大人们识文认字,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有一个村民叫王遵训,他本来就是村里的积极分子,听说办学后立即找到王村长,主动要求把自己的院子腾空出来做学校。王遵训又找到了王廉堂,要求用自己的房子来建学校。这样,王恩地村长与王廉堂经过商量共同确定临时村立小学设在王遵训的院落里,学校教室就用王遵训的房子。王遵训承揽任务后,立即腾空三间房子,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王廉堂在学校门外贴上了“解放区就是好,坚决跟党走”等红色标语。经村长授意后,王廉堂又带领部分村民搬来一些土坯,在屋内垒起几十公分高的小台子,然后在台上架起板面,这就算是教桌了。王廉堂又找到村里的王木匠,让他带着儿子连夜赶做写字板,刷成黑色,晒干后订在讲台后面的墙上,然后又让人在黑板上方悬挂了一张大型的毛主席像。华堌村小学,在王廉堂的主持与操办下就这样有条不紊地筹建起来。
1949年立秋不久,华堌村小学正式开学了。这天一大早,王廉堂以及村里的干部群众都集中到了这里,只见校院中央,一面红旗迎风飘扬,学校门外右侧挂着一块长形木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黑色大字——华堌村中心小学。村立学校的第一批学生,都坐在自己带来的小木凳上,大大小小的学生们整整齐齐地排成十几行。学校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群众与家长,村民们敲着锣鼓,摇着红旗,喊着口号,热热闹闹地祝贺着自己的村办小学成立。今天,王廉堂还特意自我打扮了一下,头发梳理的干净利落,身着一袭灰色长袍,脚穿圆帮青鞋,显得既端庄大方又斯文尔雅。王恩地走到学校中央,大声说:“同学们,乡亲们,在王廉堂校长的操持下,今天我们村立小学正式开学了!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堌村地势低洼,十年九淹,土地盐碱化严重,长期以来我们村民的生活又穷又苦,很多人四处卖艺为生,大部分孩子都念不起学堂!现在我们解放了,解放区政府又帮助我们建起学校,这是全村的大事,我们要通过这所学校把村里的孩子们培养成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我们要用知识改变我们村的落后面貌,改变我们村民的命运。乡亲们,创办这所学校,王廉堂校长费尽了心思,为大家出了力,现在请王廉堂校长讲话!”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王廉堂走到大家面前挥了挥手说:“同学们,乡亲们,各位家长们,我现在宣布,华堌村中心小学经过一个月筹办今天正式开学!”院里院外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王廉堂继续说:“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咱们区政府,感谢咱们的王村长以及乡亲们的大力支持,让咱们村立学校的筹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既然接受这幅重担,我就不会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我会带领老师们全心全意办好咱们的学校…”

这个华堌村中心小学就是后来的王杰小学。七岁的王芳也就成为了华堌村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开学这一天,杨玉芹特意给王芳穿上新衣,将王芳打扮得像过年似的!她亲手赶制的新书包又长又宽,小小的王芳背在身上书包都垂过了膝盖。王芳搬着小凳与自己的几个小姐姐坐在学生中间,热闹的场景也令他东望西瞅,目不暇给,能在自己村里上学,王芳显得无比高兴。在这一批学生中,与王芳最要好又是一起玩耍长大的几个小孩王伟川、周文福、李学连、王遵德以及同村的李学章、马龙玉、张作平、李希元、白书芹、张献仁、石林玉、白保银等都成为了华堌村小学的第一批学生,很多都是王芳后来的同窗好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金乡县曾是大舜之子季禧的封地,这里自古文化底蕴深厚,王芳从小就接受着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于培育他的坚强意志与高尚品德至关重要,毕竟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思想核心!文以载道,百年树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之可见一斑。近百年来中国大量引入西方社会的知识教育,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与西传知识教育的平衡被完全打破,这也导致民族文化自信逐渐丧失,很多人崇洋媚外,自愿出国接受西式知识教育。然而单纯的知识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正在显现,有知识而无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的普遍现象。在中央倡导文化自信并在未来建立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应当再次反思,人类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增加知识储备还是提高文化修养?自古以来,东方教育以文化教育为主,以知识教育为辅,一切教育首先是如何做人的文化教育,其次再教如何用知识做事!人类社会的教育顺序绝对不能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