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罗林,知名作家,本名罗绪林,上海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年轻时就爱好文学,曾公开发表过一些诗歌。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诗歌吟唱美好的生活。上海浦东新区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拾日子》。
新场古镇
文/罗林
当古镇大街上的排门
打开一排
又一排
夜被安放在一角
地铁十六号线
是一道霞光
驶进了新场的清晨
第一碗鸡汤豆腐
飘散着古镇的气息
而南汇桃园,用桃胶
美颜你的舌尖
揽你入怀
年轻时就学习剪裁鲜肉汤圆
的裙摆
原来食指的剪刀在浦东的乡间
缝制在这条大街上
古镇的小桥流水旁
依偎着一院云南大理的风情
云南永远是上海的第二故乡
黄道婆的纺织
去大理印染
走进南山古寺
千秋桥,包家桥随我而来
条石铺成的大街上
是否留有我近千年前踏过的痕迹
两只信鸽飞进禅寺
告诉我,这个古镇
一直有佛在祈福
我来之时,浦东派琵琶馆关着门
我来之时,浦东浱琵琶馆没关门
我来之时,中国锣鼓书艺术馆
热闹非凡
我来之时,中国锣鼓书艺术馆
在静静地撰写
石板街的古镇
排门一扇扇
一扇扇东南西北的风情
走进热热闹闹的身影
我翻阅
我翻阅
2021.1.4
【今音评论】
对诗歌“我来之时”的思考与欣赏
罗林这首《新场古镇》能够以缅怀、以叙旧、以情怀和以沉静,在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还采用了感召手法。其中有玄幻,也有轻唤,甚至还有情绪的自由转换。这一些,也可以看作是这首诗歌的风格。
比如,情绪自由转换于诗歌的九段间。在传统文化当中,也有逢九可说的内涵,比如,九为高。这样的象征意也能够说明诗歌人物情绪转换当中的自由,而这样的自由也存在一个高度。首先,这个高度是被读者看出来的,但并不是写出来的。
作这样的区别,想说明的是文字固有的力量与境界的客观存在。像这样的情绪自由转换,在过程当中还有一个灵活性,比如这首诗歌的灵活是在于九段间的纵向连贯,并且,还上至“霞光”和下达“小桥流水”。
在纵向连贯上,也注重避开了刻板与教条的一贯式套路,而是在第四段、第七段和第八段,采取了间歇式处理。间歇的目的就是在为第九段最后两行的“我翻阅/我翻阅”的作动作铺垫,铺垫人物在观后的思考。
人物面对这么多的意象,需要从中去进行分析所观察得来的一切。从而要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尤其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才可以做到。比如说诗歌中的对意象摄入的潜能是怎样激发的。
为什么有的作者在创作此类诗时,就没有这样的思路去组织意象之间的排序,而作者能够把古镇上具有标志的都有机铺排起来,能说明的就是人物的视野比较宽阔。阔在了“一扇扇东南西北的风情”,都能够信手拈来。
其中的自信程度,随着“热闹非凡”也非同寻常的是“我来之时”的段落并列与句式排比。由此把诗歌人物的动,引向静,而静是为了“我翻阅/我翻阅”。当然,第九段的最后这两行的设计,也是出于了破节奏的需要。
像这样的需要,同样也是为了打破诗行常规的双音节收尾。由破节奏来显自然;由破节奏来说明传统的诗歌技巧,还是在对当下的现代诗的走向起着影响。谁也否认不了和无法摒弃传统诗歌技巧,继续存在着对当下现代诗的指导性作用。
至于诗歌的玄幻是指第六段七行当中的“信鸽”与“禅寺”之后的“告诉我”。其中有一个感应的通道,是人物的感觉。当这些感觉出现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物不虚此行的内在的必然存在。人物的内在也由此在策应视角观察景物的先后次序。
从中可以看得出人物的个性,也存在一个先绵后静的特征,比如,绵于柔,主要参考第一段第四行的“被安放”;绵于亲,可以参考第三段第五行“揽你入怀”。静于“有佛在祈福”,主要参考第六段的第七行;静于第八段的第四行“撰写”;静于第九段第五行和第六行的“我翻阅”。
最后谈这首诗歌的间歇性手法的应用与处理。它处于第四段、第七段和第八段等三个位置上。这三个段落的设计的恰到好处,主要反映了人物旅游心态的文化特征和其他人不一样。比如,不一样在“我来之时”。这和评论的题目联系更加密切了。
密切在人物对这个小镇的文化底蕴的认真思考上,是运用了对比手法来进行思考,如第七段的“关着门”和“没关门”;第八段的“热闹非凡”和“静静地撰写”。也就是这两段把人物的思考程度引向更深一步,也就有了第九段最后两行的“我翻阅/我翻阅”的结果。结果觉非偶然。于是,人物的不虚此行,也就立住了脚。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香江资讯网2020年度人物评选,荣获国际文艺界文艺传播使者、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卓越终身成就奖、繁荣世界诗歌奖、2020年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家之一。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