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不凡材
作者/ 李景华
鹰在鸟类中寿命是最长的,约70年,在它活到40岁时,生理机能开始发生变化。它的爪子退化了,变得顽钝无力,无法捕捉猎物,喙长得又长又弯,几乎顶到胸膛,进食极其不便,全身羽毛厚而密,双翼沉重得难以撑起,连飞翔都异常艰难。不能飞翔和捕猎将无法活命,鹰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险峻的崖顶上,一只形态沧桑的老鹰孤独的伫立着,它不飞也不叫,在沉静的悲怆中与冷漠的岩石搭配出一幕极度的苍凉。你会疑惑,老鹰是在等死吗?不,它是在等待重生。鹰,不是懦弱者,鹰坚信它还可以活,所以它绝不会等死,而是选择了革新。
这是一个炼狱般痛苦的过程。
鹰必须重塑锋利的爪、尖锐的喙和矫健的翼。为了去掉笨拙的喙,鹰不断地用老喙猛烈啄击岩石,一次次强烈地击打,鲜血一滴一滴滴落在岩石上,老鹰始终坚持着,这期间它不但要忍受剧痛,还要忍耐饥饿,直到把没用的喙连皮带肉磕掉,再等待长出新喙,然后再用新喙把老朽的趾啄落,这又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钝爪脱落,新爪才能长出,最后再用新爪拔掉全身大部分羽毛,待新羽毛长好,鹰便完成了重生。这是一场自我医治、自我拯救的手术,惨烈而悲壮!经过150天痛彻心扉的炼化,鹰又重新飞上蓝天,获得30年的新生。
倚附于鹰身上70年的生命,被提炼得异常浓淳厚重,鹰从不因此而炫耀,它始终或隐居光线昏暗的山林里,或栖身在洞穴中,拒绝着外界的繁杂与喧嚣,永远坚守着一份静默,并在静默中孤傲,这也许正是它历经苦难而参透世事的超脱吧。
拼搏历练是为了更好的生存,鹰就是这样珍惜生命的。如同在40岁面对生死抉择一样,老去的鹰仍然不会颓靡等死,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要保持尊严,让生命的全过程都不沾染一点黯淡。鹰对死亡态度的决绝就象它的骁勇,同样令人惊叹。在感知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老鹰就飞到悬崖边,在岩壁上一头把自己撞死,让尸体坠入山谷,把衰损的形象掩藏起来。所以,人们极少见到死去的鹰。
善长行大举的鹰也有细腻情怀,它非常珍爱自己的羽毛,鹰只在晴好的天气才飞出巢穴,雨雪天宁愿饿肚子,也不肯让羽毛淋湿,更不会让羽毛遗失,如果发现羽毛掉了,它就会放弃捕食,把掉下的羽毛衔回巢中。每天清晨出行前,鹰一定用喙把全身的羽毛梳理整齐,以最好形象面对蓝天。
很多时候我惊诧鹰那些远远超越本能的行为,它懂得择优选材育才,断翅骨以强翼,重塑自身等,它用智慧让生命值有了高度。
杜甫有诗句这样言鹰:“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万里寒空只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鹰,真正不凡材。

李景华,天津宝坻人,天津市宝坻区财政局干部。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宝坻区音乐家协会会员、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爱好文学、音乐、京剧。部分小说、散文、诗歌、歌词等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偶有参赛作品获奖。

主播简介:
晚风,退休教师。喜爱诵读,喜马拉雅优质主播,滨州头条金牌主播,鸿雁文学等多个平台的金牌主播,以声音交朋友,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