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枝攀篱 流年斑斓
——信江韵同题微诗《向生活低头》尚溪总评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洪涝灾害多地发生,经济发展备受冲击,外部环境风高浪急。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带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泰山压顶不弯腰,而信江韵微诗社偏偏推出《向生活低头》同题微诗创作。刚柔相济、进退有度恰恰是我中华民族的秉性。
懂得适时的低头,是一种巧妙的智慧,沉稳的成熟。“柴米油盐对阵诗书乐雅/实与虚轻和重/一个家字收回多少心”(老左),短短的三行诗,竟用了12字“对阵”,“柴米油盐”是“实”在的“家”,是一种繁琐;“诗书乐雅”是“虚”的“心”,是一种愉悦。“收回”诠释题之“低头”。整首诗充满了思辨,让读者在感受一份无奈的同时,也享受了一份温馨。“设想着绕篱种菊 归园田居/在城市里 为五斗米一度折腰/运转中年的轴 筹备养老开荒”(烟花三月),微诗巧借陶渊明的故事,表达自己智慧选择。“城市”的处境,使“东篱事菊”只能是一种悦心之“设想”,“折腰”是“中年”成熟的智慧选择,毕竟“养老”是绕不过去的残酷现实。
“柔枝攀缘篱笆/用力支撑起每个日子/懂事的菊花 学会熬霜”(火火),微诗取意“东篱菊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却躬身事菊。人性是固执的,做到低头也是困难的。但每个成年人都有苦衷,选择向生活低头,是为了给身后的人撑起一片天。“柔枝”是情,“篱笆”是骨,父辈负重支撑的日子,给予身后人——菊花以榜样,成就了他们“熬霜”之品行。整首诗诗意隽永,意蕴丰厚,给予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为了给身后的人撑起一片天,你选择了“街边”小摊:“推着平板小车/在街边支起一个摊子/靠贩卖人间烟火度日”(周泉)。“人间烟火”化实为虚,是为生活挣命,又含生活苦辛,还带有备受冷眼世俗气息。
为了给身后的人撑起一片天,你选择了“扁担”挑负:“为多换几斤粮/扁担 挑过山村的夜晚/无数次 压弯月亮”(马力)。“山村的夜晚”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充当“挑过”的宾语,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无数次”与“几斤粮”形象地将付出与收获进行对比,突出其为生活艰辛奔波的形象。“压弯月亮”,语意双关,点明题旨,整首诗创设了一种孤寂冷清而又恬静优美的意境。
为了给身后的人撑起一片天,你选择了负重托举:“风霜雨雪里 艰难负重/以佝偻的身躯/为儿女托举出一片绚烂晴空”(庄小街)。“风霜雨雪”的负重,是为了“绚烂晴空”的托举。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甘为身后儿女奉献全部生命的父辈形象。这是个体形象的描画,更是父辈群象的例举。他们“每一次微笑/鱼尾纹轻轻挤破的沧桑/落入柴米油盐里”(黄丽琳),紧扣一个“鱼尾纹”,把“沧桑”与“微笑”叠加成世间最美的形象。“落入”化虚为实,巧点诗题。我们的父辈呀,“选择面朝黄土/方便袒露背的广阔/承载更多风雨 不歇脚”(雨青)。当他们“走近暮色 双鬓染霜/卸掉花红柳绿的磕绊/静坐 几句禅修充饥”(仲夏)。而一旦他们离我们而去,“懂事的菊花”也难以承负霜打雪压的苦凄。“那年冬天,雪来得特别急/我匍匐在北风里/怎么也拽不回父亲 西去的脚步”(晓犁)。广阔的背,衰退的容颜,西去的脚步,浓缩了父辈的一生。“霜”“雪”的残酷,“匍匐”的哀痛,“拽不回”的无奈,共同诠释着“向生活低头”应有的尊严。
向生活低头,是一种豁达的胸怀,是忍的境界。“把板桥先生的四个字/时刻揽入心间/也许 能够释放不快”(义之),“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处世名言,诗人将此四个字“揽入心间”,表达其看似糊涂,实则心里都清楚的意思。即便偶遇“不快”,也要糊涂一些,不予计较,这就是豁达的态度。“放下 把心底做成湖水/承载的琐碎与冲突/交由时间慢慢打理”(杨文亲),一词“放下”痛快淋漓,“时间”是最为公平的裁判,它会把一切“琐碎与冲突”全部消融在“心湖”里。即便你看到了“星子在夜色中陨落/黎明初透/会有一颗露珠记得曾经亮度”(韦丽)。夜星晨露辉映着生活原有的光芒。“崖顶上那棵毛竹/因囊中羞涩/只好随风摇摆”(吴冬龙),“囊中羞涩”语意双关,但因其置于“崖顶”而独有“风”姿。“在风口中的松树/弯曲着身子/收缩时站得更稳”(阿成),因其“收缩”智慧,所以即便“站在风口”也“站得更稳”。
谷子成熟了,就低下了头。“跟着谷穗 弯腰拱背/驮起每个日子/撑一片晴空”(东方虹雨)。“满目秋意/向西风叩首/雁声惊落一叶霜花”(善美)。“谷穗”与“秋意”因“成熟”而低头,“驮”得厚重,“撑”得有力;“叩”得虚心,“落”得“惊艳”。“一片”之广阔,“一叶”之轻巧,我们在轻重缓急中,领略低头的风采。
向日葵成熟了,也低下了头,昂头是为了吸收正面的能量,低头是为了避让危险的冲撞。“您的差评比肩上矿泉水还重/外卖小哥弯腰/扛起全家的柴米油盐”(陈敏文),“弯腰”是向日葵般的成熟,它可以避让“差评”的风险,从而扛起“柴米油盐”充盈的幸福之家。“总笑您,被自己压弯了腰/懵懂如夜雾一朝消失/原来是我”(倚栏观景),“您”字让诗意丰厚,因“弯腰”规避了“懵懂”带来的风险,为自己赢得了雾散后昂头吸收正能量的好时光。
当你真正的学会向生活低头的时候,你便开始成长。“急雨打落了片片叶子/狂风折断枝桠/树 唯有沉默”(寒梅),“沉默”就是“成长”的开始。当你放低姿态的时候,你便开始成熟。“挺起的脊梁再度弯曲/告别远方/躬身耕耘一亩三分地”(雨季红苹),“告别”就是“成熟”的标识。
若不低头,就不会成熟,风会将之吹折,雨会将之腐朽。“割草机刈过/大片绿植/夭折的都是风也摁不住的高调”(如意萍儿),那些不肯“低头”的林林总总的“不成熟”即便“风也摁不住”,还有“割草机”,所以难逃“夭折”之命运。
“遭霜打的小草/垂首思索/在春拂大地时 挺腰”(人生给力),因不低头而遭“霜打”,因受“打”而“垂首思索”。两首诗让我们领悟“至刚易折,至柔则无损”的人生哲理,从而明白“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选择,便利万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顺利长远”的道理。
懂得这个道理,你也许就会“将少年的浪漫折叠/诗偶尔在梦里出现/远方有一个勤劳的打工人”(大象无形);你也许就“可以曲成一株秋霜两茬冬寒/只要移移身/准能刨出阳光和挺直的腰板”(子乙明);你也许能够“在炊烟中穿行。突然/看见,有一只蚂蚁/在崖上,正挺着胸膛”(夏维纪)。因为有“梦”,打工也释然;因为善“移身”,就能“挺直腰板”;更因随“烟”穿行,就能高崖见蚁。
向生活低头,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而是百炼成钢绕指柔的谦逊之姿。“如果有如果/遗憾会少很多/舞出流年的斑斓”(酒使一生),两个“如果”意味深长。人生是羊肠小道,如果我们在拐弯处没有绕道而跌倒,请重新爬起来,看清方向,继续前进。这样的“如果”,真的会让“遗憾少很多”,“来,收拢用旧的时光/搓成一根绳子/把压弯的脊梁,稍微拉直些”(吕继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生活。面对残酷的生活,从时光里明晰那根象征“生活规则”的“绳”。只有遵“绳”而不再任性,我们那“压弯的脊梁”就能“拉直些”,从而“舞出流年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