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灵岩放歌
中国诗歌的后朦胧时代到第三代诗歌是指前一段中国诗歌,后朦胧时期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诗歌放开了手脚,像刚刚挣脱束缚的野牛横冲直撞。这时期与新诗产生早期很类似,产生了众多流派与思潮,从中国诗歌流派网上可以看到。

什么是现代诗歌,现在尚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名词解释。那些庸俗的,下流的,黄昏的,黑暗的,落后的,反动的也算诗歌吗? 现在单就诗歌的定义谈谈诗歌是什么?
前面曾讲,诗歌是人们最简练的抒发情感的主要文字形式。
如今诗歌发展了,对当代新诗的定义也有了变化。否则,现在大多数人都可以是诗人,因为只要你有小学基础,有灵感你就可以写诗了,当然这也可以称为诗,即所谓的大众诗歌,但这类诗歌不是诗人创作的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诗歌的标准要求也提高了。这方面国外也一样,不过他们更早就提到了。

我们现在给新诗歌的定义是:诗歌是用来传播感情的简洁文字,但不要理解成诗歌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文字。 中国当代诗歌是客观的叙述诗歌并把诗歌的内容传播给读者。
这里我不去谈国内诗坛那些乱七八糟的派别,什么口语诗,口水诗等等。
白话诗不等于口语诗,纯口语是庸俗化的诗歌,但白话诗可以采用口语,这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定。
这最早是艾略特提出的。他提出现代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就是作者本人不要自我抒情。其实这与许多艺术的发展是相似的。
最简单的,比如会讲笑话的人自己不能笑,诗歌当然是抒情的作品,为什么只说传播感情,也就是避开直接抒情。今天我在听猫王电台,著名歌手李健就说真正的歌手是淡然的,近来有一首很著名的歌,可可西里的牧羊人,那位男的主唱王琦就做到了这一点,非常棒的演绎了歌的内涵。而那个人气异常高的女方唱着,“就是”很会唱歌,虽然粉丝众多,但许多人也明显指出一个是用嘴唱,一个是用心唱,不是一个档次。
这与我们许多业余诗人一样,只知道抒情,不知道含蓄。
美术界也有类似的,如水墨山水,要害就是留白。
从这一点看,朦胧诗真的是高境界了,按现在的基础教育水平,假如自我抒情的文字可以算诗的话,满大街都是诗人,现在诗坛这类人不少,鱼目混杂,粗制滥造。正因为这样,前阶段诗歌的影响越来越低。当然除写作技巧外还有许多问题,如形式主义,情调问题,涉黄、涉黑、涉暴问题,真的很乱、真的够乱。前年参加在北大召开的新诗百年纪念大会上,西川老师做主题发言,提到的问题有四五十个,这些就不一一列举。
今天就是让大家认识诗歌,当代新诗是什么?
重复一下,用白话形式客观的叙述诗歌的内容,为读者传播作品的情感,这就是当代新诗。

不管多久 曾经的那个水面泛着涟漪
无关苇荡 无关柳絮
无关其它
一个人经过太昊陵广场
就记得 不远处那苍白
冰凉地流动
与莲 与水 与藕相连
此时舀一碗月色
浸泡 清洗
褪去尘埃 褪去褐色
向着那片蓝
在浩瀚 无垠中沉醉
此时 有关都市 集市 潮流
以及残羮剩饭 都留在脚下 与尘
与泥 与雾霾做伴
此时 四周再无牵绊
那张脸开始润色 露红
这是关于莲 湖 与周公的故事
离开榴花居才两个月却感觉很久
眼前常常是往日的情景
那弄那门那院子
就象那裂着口的石榴
然而,梦里常常走错路
找不到那熟悉的门
弄子口新开一间羊汤店
早晨热腾腾的香气勾起食欲
拉住了香客的脚
对面是太昊陵红色的高墙
祭奠的香灰随风飘荡
人说紫气东来风水偏旺
但榴花居的人却清贫异常
其实钱财只是身外物
在客厅上挂上一幅《陋室书香》
也算是附庸风雅
从此,风轻云淡
榴花居的房客闭门游思
一个偶然的日子
寂寞的树用果实砸碎了希望
石榴绽开的伤口让房客把心挂在枝头
(这都是客观叙述)
燃烧的雪化成片片柳叶
在空中飞舞,那声音
锐耳、温暖
文字经过炉火
字里行间充满星光
吟哦间,唐诗宋词活了
古今中外的珍藏
丁香、雨伞、云彩
缤纷了原本寂寥的雨巷
一阵暖风吹过
曾经梦中的故事
在聊霁打印
夜色如此精彩
反复寻找的记忆
悄然站在灯火阑珊的街头
(这首去年诗歌春晚在加拿大分会场朗诵,朗读者是深圳电视台女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