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關敏儀女士,筆名「倩男」,生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自少熱愛文學,廣結文壇前輩和朋友,不斷努力硏習中國傳統文化及創作詩詞歌賦。旅居香港,主要從事環保工作。「香港文學促進協會」會員和「今音中外詩評選」副主任。香江资讯网副主编。
出口
文/关敏仪
自從我加入詩群
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
在詩的意境里
有我的輕鬆和愉快
还有悦耳動聽
和舒適
好像新生活在我的内心里萌生起
快樂和自由
我由此宣泄
是因为
找到了说话的人
【今音评论】
创作诗歌的开心与自由
《出口》这首诗的多义,是指题目本身的厚重与质感。一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很多个理想,然而选择入行诗歌,用其缓缓而又富有睿智的节奏与修养,逐渐来引导自身,属聪明之举。如果说,当某歌词“路在何方,”还在问路的时候,这时候的诗歌主人公已经找到了诗歌这条路。这条路是天底下千万条里面的一条。
还有其它很多条路,也适合其他人去走。而走在诗歌创作这条路上,能够把它看作是“一个幸福,”像这样的情况还不多。这个不多主要是从诗歌的内容是否阳光、力量与美感的角度来衡量的。但是,也不必苛求。假如从愉悦的角度出发,能够从沉闷、困惑中,把它转化为一种力量,来进行传递的时候,它所起到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帮”和“救。”
这两样东西,都需要主动一方予以更多的付出。也有人把这种付出称之为给力。关于力从何来这个问题,应该需要有更多的人予以思考,思考它的源头、积蓄、形成和释放等诸环节的联系和影响。假如把这样的思考大框来对这首诗歌进行框定的时候,是否能引出一些豁达,这将归功于这首《出口》的诞生。
诗歌每天在网络上诞生以万首计,可是能够引起关注的有限,只能说是一种遗憾。另外,有关诗歌怎么写和怎么评,众说不一。在这种情况下的坚持、坚守和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睿智,而且能够作为过程,能够自觉地体现出来。像这样的日积月累,容易使创作的个性得以保留下来和延续下去。
比如这首《出口》,它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与善知,其中的倾向是朝着“内心”的方向(详见第二段第一行尾)。在朝着这个方向的时候,要注重的是观察诗歌的心理情绪的变化,比如,唯小、唯实、唯真、唯细、唯质。如果把这五个特征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的基本要素,其中缺一就是被视为偏颇。
而偏颇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在这首诗里,某种问题已经得到了揭盖。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揭盖,有的一生都没有揭盖。于是,这首诗歌的内涵就是两个字:揭盖。自己动手,利用诗歌的委婉与动情的技巧,来实现对很多问题的解决。这个很多,可以被视为“细。”因为“根”捏在自己手里,其力道完全来自于诗歌的魅力而不是其它。
对贫困与落魄者而言,诗歌所起到的作用是“救。”这个道理的底蕴是在于从改变入手。但是,诗歌也不是“万能药。”它的极限,也掌握在你手里。由此再去理解诗歌第二段第五行,是否“找到了说话的人,”就显得更加关键和重要了。其中,就有“帮”和“救”之意在内。这一些,都是这首《出口》给我带来的感悟与思考。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香江资讯网2020年度人物评选,荣获国际文艺界文艺传播使者、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卓越终身成就奖、繁荣世界诗歌奖、2020年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家之一。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