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行镇印象
中行镇印象(组诗)
文丨尺八箫
〇三坑:黄坑官坑中坑
在三坑行走,行行复行行
步子是欢快的,心情是愉悦的
(别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
走在坑坑洼洼的小道上)
洼下去地面成坑,听得见流水的声音
水代表财富,水代表生命
奶蓝了一角天空
奶绿了一处山川
奶肥了一方热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春种夏晾秋收冬藏
稻黍金黄预兆年岁丰稔
桅杆入云见证人文盛况
渴望走出大山
上京畿赶考下南洋谋生
1926年开办邮政代办行
米市成行,货仓成行,客栈成行
美丽大转身。这就是中行(注)
流水淙淙,流成中行河
流入梅江汇入海洋,与外部世界握手
走进新天地,写美丽与乡村
写远方与诗
注:坑,客家方言读作行走的行,因而中坑改称中行。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中行(hung)读作中行(hang)。

〇三畲:良畲合畲平安畲
古越族畲民聚居于岭表一隅
刀耕火种与餐风露宿,一片静寂与一片蛮荒
躲不过丛林法则,被赶出原住地
留下"羝羯死绝"的谈资
(我们质疑古仔。古越族畲民有权利选择
更美好的居住地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正如客家自身,南迁后一再前往)
拒绝洞穴,卜筑围龙屋
拒绝畬田,推广铁犁牛耕
拒绝愚昧,教授汉语汉字
拒绝生啖,村子里升起袅袅炊烟
月光下村民翩翩起舞
畲谣营养了客家山歌
共建文明共建家园
客家畲民大融合大融洽
(史书里记载详尽明瞭)
譬如,良畲这一方热土
留下了美丽的山川与美好的故事
合力前行一路光华(注1)
登平安畲峰顶,祈祷平安
Amen!(注2)
注1:客家话"畲""华"谐音,合畲因而又称合华。
注2:Amen,译音阿门,祈祷用语,意为但愿如此。

中行镇印象
〇金凫曲
快湖穷,金凫没;快湖富,金凫出。
——快湖村谣
金凫啊,金凫
杀伤了我多少脑细胞
我曾在快湖探访朋友
视线始终没有游离
什么时候你在莲湖里在田野上
冒泡泡呵
金凫夜空下在火焰上舞蹈
盛情像野火一般温暖
唤醒迷惘的大地
她的谜底漫长而疯狂
犹抱夜色的稻黍瓜豆孤独无力
千百年的浪漫与伤痛
留下黑色记忆
我迫不及待想亲自目睹
你总是吝啬身影,只能从
小孩子唱的歌谣里
老朋友讲的故事里
去分享,去体味
我是难得故地重游
老朋友常常发来微信和图片
(感谢互联网时代!)
金凫出现在老村支书的梦里呢
金凫出现在村民的责任田里呢
羽光照射在专业油茶林
羽光照射在金穗山庄
羽光照射在新楼楼群
羽光照射在高速国道双龙通衢大道上
守护田野,目光穿越黑夜
村庄随时光一起嬗变
金凫的尖叫
诠释了一首歌谣

〇仲石,仲石
仲石啊,仲石
凤鸟唤醒的谷地(注1)
你在石字前冠上仲字
居中,不卑不亢
石柱间飘一抹烟雨
山林田园从此滋润
十八湾十八仙人来仪(注2)
村子一派祥和
石之美者,聚日月之光华
石之善者,佑一方山水
石摸栏(注3)晾晒农家土特产品
石床河流淌亘古歌声
凤鸣唧唧,跫音愈发明快
村人获得了更多
你看,游览大河背风景区的驴友
为谁投来赞许的目光?
注1:仲石原称凤石。
注2:传说大河背十八湾山水石瑰丽招来十八仙人驻足。今建成大河背旅游风景区。
注3:摸栏,一种作晾晒用的竹制品。仲石一处巨石顶形状酷似摸栏。

中行镇印象
〇在马克思路路口
在马克思路路口,向西
到达儒地
在农业社会
希望耕作持家
出读书人
地处粤赣边一隅
穷啊
穷则思变
1930年代闹革命,坚定者
在马克思路路口,向北
奔赴井冈山
村人初心不改
迈着坚定的步伐
行走在路上
一场更深刻的变革
筑梦青山绿水
日子更加滋润
注:马克思路,1929年至1934年中共蕉平寻县委联络通道(1931年命名)。

〇行走的良畲
一拨街式民居,烟火人家
几处客栈,西风古道,与青山绿水
绘成一幅古拙的村居图
高速与国道,双龙出海
跨越群山,穿越楼群,通衢大道上
最明亮的部分,供人寻味
一路向北。跨过长江黄河
向祖国报告

山村奔向小康的消息
一路向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再一次绘制
山村整治发展的远景蓝图
走北闯南,村人暗暗较劲
曾经消瘦的山川
拭抹昨日的衣衫


尺八箫,本名萧明广,广东梅州人。居广州。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后浪诗社会员。射门广州版会员。诗歌、散文刊于国内诸报刊并获省、市级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