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4年第六次国家人口统计,郁姓全国人口约46.6万,占全国人口的0.031%,数量排名居第243位。
虽然现时郁姓是罕见姓氏,但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志士,为推动中华历史进程,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较大贡献。
虽然现时郁姓人口不多,却在全国各省和全球多国均有分布。
郁姓是多民族、多源头、多地区的少数姓氏,据历史资料记载,其来源有十二种之多,其中之一“有”氏说。
一,有若其人其言。有若,字子有,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因为他长相很像孔子又喜欢钻研上古的制度礼仪,后世尊称有若为有子。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平和,和平,和睦,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一个“和”字。孔子《中庸》将“致中和”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使“和”字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词。
二,“天下‘少有’哩。”山东有姓为有若冉求后裔。山东平阴有氏家谱明万历年间纂修,清乾隆年间重修,民国年间再修。
有氏谱书记载,有氏源于上古复姓有巢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有巢氏的后裔子孙,简改为单姓有氏,有子为得姓始祖。
据光绪十七年《肥城县志》载:“有子故里在县西北八十里东故社有家庄,后裔聚族而居。”
有若第七十七代孙有令民说:“姓有的原先居住在现今的邹县,有子成为孔子的弟子之后,全家迁居曲阜。为避荒乱,第十四世的有家迁居到今济南平阴。”
有若第七十五代孙有祥玉说:“有子属于‘四贤十二哲’中‘十二哲’之一。孔子的学生中唯有有若和孔子、孟子齐名。”还说:“我们繁衍太慢了,两千多年了,才七十九代,全国才三千多人,天下‘少有’哩。”
三,有若后裔的姓氏嬗变
民间传说公元十世纪前后,元朝建立之际至宋末金兵作乱,有若后裔中有一对弟兄,其哥西徏到山西太原;而弟弟南迁到杭州的郁郎地改姓郁。以后又有分支迁到句容、崇明。《鲁国郡郁氏谱》记载:有氏后裔49世郁麟,宋建炎二年十月金人犯鲁国邑,举家迁句容之绛岩山。61世郁君盛和郁君玉,为避张士诚作乱,元至正十七年从句容迁崇明西沙。部份“郁”姓由“有”氏嬗变而来,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不谋而合。
崇明岛是长江入海处的大岛,古时传说,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一次在常熟虞山顶上隔江遥望崇明岛,脱口高呼:“常熟崇明,崇明常熟也。”皇帝的金口玉言,使崇明岛成为风调雨顺的风光宝岛。此岛早有人居,地肥物茂。
《上海通志》记载:乾隆四年(1739年),贡生郁瑚上书朝廷,称其本孔门高足有子后裔,获准改姓,并于蟠龙镇建有子祠,今地名有家桥。可反证崇明郁姓来自有氏。
四,海门郁姓的分布。海门是长江之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她东濒黄海,毗邻启东市,南倚长江及崇明岛,西靠南通市北接通州区。讲述海门郁氏来源应从海门的历史沿革开始。
历史资料证实,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遇崇明岛而沉积江口,形成星罗棋布的沙洲。大约经过800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布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建县,县治设於东洲镇名海门县。
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境內大片土地坍没至呂四、余东、四甲、袁灶港一线,县治迁于徐澗(今通州市兴仁镇)并废县并入通州建靜海乡。袁灶港古名“老坝”,意指大堤之上的港口。
明末清初(公元1600年以后),长江主泓道再次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沉积40多个新泥沙洲,绵亘百余里。乾隆33年(公元1768年)建江苏海门直隶厅,设县治于茅家镇。
因涨沙而形成的海门、启东加上通州一部分被称为沙地,祟明的郁姓也加入垦荒大潮,迁到沙地后成为海门的大姓。
1、其中一支崇明有氏后裔61世郁君玉的后人,落居到现今的海门镇占仁村12组。该村95岁高龄的郁重德先生著文说,自己老祖宗不姓郁而姓“有”,曾有一部家谱为证,它存放在海门德胜乡李彬村,文革中毁于一旦。占仁村的郁家故宅共有六房散居在海门各地:大房德胜乡---三星林西村;二房占仁村---万年乡;三房长兴镇----悦来三阳镇、天补广丰、启东;四房占仁村12组;五房德胜乡--树勋镇、余西镇--三星永富村、国强乡定兴桥;六房德胜乡--瑞祥乡、凤凰桥。此支后人六个支脉,在顺序上可能有误,各地分支属哪房更是不清。
2、除占仁村之外,海门还发现有氏家族。海门天补广丰村的抗日烈士郁仁治将军的孙子郁磊军说:“郁仁治的父辈仨兄弟姓有,名为有文才、有文汉、有文灶。
3、海门的郁氏也有从苏州、湖州、句容等地迁入。如状元《诚恪》赠匾传人郁祖槃,他的祖先在浙江吴兴县郁家港。在郁家港的故地里,建有浣花草堂,虽年代久远,却堂祀额存。清同治年间,清军在江南与太平天国交战,战火蔓延,生灵涂炭,百姓四处逃难。同治五年(1866年)郁祖槃祖上迁移北上,其曾祖郁梓卿在川港西南凉棚镇盖起了郁家宅,名“正心堂”。
4、海门余东地区土地堂镇、树勋乡郁姓,是从祟明、启东迁入,或是从西北安徽等地逃荒而来,有一支是洪武赶散时期从苏州东山避难至土地堂。乾隆三十年由郁家先祖郁成立出资兴建土地堂庙,故名郁家土地堂。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郁家土地堂郁姓中烈士不下10位。当今革命后代的代表人物乡党委书记、海门慈善会主任郁兰春;海门市局级干部郁国强、郁淼;副镇长郁兰英。
5、散居在海门的郁君玉的后人很多,如三厂厂西村郁龙是北京的一位高级干部,万年乡郁斌为海门政协副主席,三星林西村郁飞为智利侨商、江苏省政协委员。还有三星老镇西村郁家,袁灶港东南一里郁家,天补镇八字桥郁家,茅家镇郁家等。
6、海门一支郁氏大族
崇明西沙61世郁君玉——
61世郁君盛——72世郁国瑞——73世郁德林和郁德行
73世郁德行迁居海门余东镇凤凰桥——76世郁朝纲
73世郁德林迁居海门连元镇北三里——76世郁广福
76世郁广福——77世郁鼎昌和郁鼎盛迁居三星镇永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