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兰郁郁香
——纵兰凌写意花鸟画赏读
纵横
人们赞美女子的才情时,往往喜用“巾帼不让须眉”一词。见得多了,想的多了,便会问:让了又怎样?须眉又怎样?你看那武林中的花木兰、梁红玉、秋瑾,你看那文苑中的卫夫人、李清照、管道昇,哪一位不都是可圈可点的人物;每想到这些,便会加问一句:须眉又怎样?

前几天看到家妹纵兰凌的画,又想到了这个词。不免又想为她写上几句。
家妹纵兰凌,生于国画之乡萧县,几十年来,受国画之乡的熏陶,耳濡目染,挥毫泼墨,自成格局。中年以后,家事之外,忙里偷闲,以翰墨为日课,画艺大增,声誉日隆,被推举为县美协主席。引领群贤,攻书谋绘,乐在其中。

她谦虚好学,转益多师,走南闯北,拜师访友,交流求进,切磋生发,直把笔墨功夫,打造的丁卯得当,让观者称颂,真可谓艺胆并进,层楼更上了。前些日子,她拿近日之作让我过目,我自是眼前一亮,不由得赞曰:“巾帼不让须眉”矣!及至回来,坐定沉思,仿佛又言犹未尽,心里叨念:须眉又怎样呢!

看她的大作品,有气吞之势。大安排,大格局,大气势是她的特色。画卷展开,其势雄风扑面,笔墨淋漓,气韵生动,构图严谨。她多以梅花、紫藤、水仙、幽兰为题材。如梅花,枝干苍劲,穿插有序,屈伸自如,盘旋腾跃,似风云变幻,飞彩流霞,气象万千。

此等作品出自一位女子手笔,真的要刮目相看了。何况她是营造单一的题材,不拖泥带水,画梅就是梅,画藤就是藤,不像有的人,花不够,草木凑,弄得满幅的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不成大观。她的大画,题材统一,基调淳厚,真是删繁就简,以一当十了。

更让我惊奇的是,她手下的功夫,稳重扎实,老辣厚重。所画梅的枝条,紫藤的老干,全是骨法用笔,铁杆虬枝,左右逢迎,见笔见性,既有力度,又有厚度,劲健多变,力透纸背。既不见女子常有的脂粉,也不见女子纤云弄巧。她就是哪一种大手笔,潇洒自如,气势磅礴,我不禁又问:须眉又能怎样?

她笔下的四君子,能别开生面,托物寓意,物性人文,形神兼备,品味高雅,浑然一体。梅兰竹菊是画家入门必修课题,又是画家终其一生的操练, “竹五十兰一生”这是先贤萧龙士先生常说的一句话。画大写意,若不能画好梅兰竹菊,那就如瞎子摸象,不知其所以然了。

兰凌多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且多为四条屏为代表,以势取胜,彰显着扶摇向上的活力。笔墨之间,孕育着勃勃生机,若无笔下真功夫,岂敢长枪大戟般地如此挥舞。她的提款,也能相得益彰,颇具特色。她吸收了吴昌硕善题、长题的诸多优点,以题跋造势。既与画面呼应,又为画面点睛,真如关公挥刀,气势夺人了。

我尤其佩服她的小品,其感觉以精取胜,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最见画家修养和功力的就是小品了。当今画大尺幅者俯拾皆是,能画小品的却凤毛麟角了。兰凌不但能画、常画、喜画、而且画得妙笔生花。她能小中见大,意足神丰。可见她平时的用功之勤。

她能笔无妄下,墨色相融,干湿浓淡,笔健墨活;她能随处点染,因势利导,景小情长,一片生机,别有一番情趣。阅其小品“冰山上的来客(企鹅)”,真是不经意间,妙手而得之。那憨态,那雅趣,自然天成,让我赞口不绝。看了她的画我常作如是想:巾帼尚如此,须眉当自强。

当然这是阶段性的丰硕。努力进取,乃为一生之事。况且,大写意需要日积月累的锤炼。我在赞赏兰凌作品的同时,也希望她多涉猎秦汉魏晋,以增其古;多习八大、吴昌硕诸位大家笔意,以活其墨;读诗揽胜,以壮其怀。若此不懈,定可“晴空一鹤排云上”矣!
甲午忙中,于相山意天阁

纵兰凌:萧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号:贤人,1957年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安徽省萧县,擅长大写意花鸟画,2004年入北京画院进修学习,2010年入中国画家画院进修学习。
现任:萧县美协主席,安徽省人大代表。
责编:荆杰
审核:岳德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