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庄行政村航拍图 李伟 摄影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 2021年1月7日,党的生活网采编组与中国摄影协会会员国家摄影师金马奖获得者刘清晖一行走进淮阳区葛店乡朱庄行政村,一条条水泥路平整干净,一排排村舍民居错落有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夹道伫立,红红的党建牌在灯柱上整齐的悬挂着,绿化树木与村中凉亭相映成辉,标准化的党支部党旗高高飘扬,村里创办的有服装厂、日光棚种植、特色农业种植。

村支部里党群聚合力 。建强基层阵地,在党支部周围集中布局了标准的百姓大舞台、党建文化长廊、体育设施、警务室、文化书屋、小学、篮球场等众多公共服务设施,把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成为政治引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议事协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集聚了功能,活化党内生活,发展党员壮大了队伍,打造了“家门口党性教育基地”,让广大基层党员随时随地接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通过村“两委”换届,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选优了村支部书记,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能力素质和思想作风得到大幅提升。

服装厂里村民就了业。葛店乡党委书记赵瑞祥、乡长张罡、村支部书记武焕才一同来到了村里的恒兴服装制衣厂,明亮的厂房里,可以看到40多台电动缝纫机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熟练地操弄着机器,在一阵阵嗒嗒嗒……声中,五颜六色的布料飞快地生成一件件成衣,这里打工的留守妇女每月可收入3000多元,顾家和赚钱两不误,话语闲谈间满满的幸福感,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乡党委书记赵瑞祥手拿制好的成衣高兴地说:“这衣服质量真好,咱村里也能生产出名牌服装了”。

黄土地里种出致富路。“今年冬季西芹种的质量好,亩产8千斤以每斤2元批发给北京的客户了。”种植户张天水介绍,西芹种植每年可收春、夏、冬3茬,夏季产量最高,亩产可达10000多斤,秋季大棚要翻晒一下养养土地。以前我在北京种菜10多年了,在外发展人工和土地都很贵,现在家乡政策好了,前年回来创业,在乡政府和村委的帮助下流转土地40亩建了22个日光大棚,今年又增加10亩土地,现有26个大棚,用工20多人,每天都在棚里忙着种菜、收菜、装菜、送菜。目前村里发展日光大棚80多座了。

敬老院里最美夕阳红。葛店乡党委书记赵瑞祥、乡长张罡、村支部书记武焕才与驻村干部一同来到了敬老院,亲切地与老人们拉起家常,问寒暖,仔细询问了老人们生活、饮食、健康等情况,并实地察看了敬老院内的基础设施,叮嘱工作人员搞好环境卫生提高服务水平,让老人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开心快乐地在敬老院里生活。

“现在的朱庄行政村保障有了、产业强了、收入增加了、村民幸福指数更高了。村民踏上了致富路。”葛店乡乡长张罡自豪地说,朱庄行政村获得了“周口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