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他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参加革命开启了自己的英雄之旅。
壶梯山山战斗,永丰城战斗,他任突击组长先后炸掉敌人的三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1955年1月退役转业,告别军营,扎根湖北来风县锁住荣耀,沉封战功。
无论何时、何地、何境,他都把组织的要求摆在第1位,作为一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精神上追求卓越,物质上毫无所求。
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从革命战场到人生战场不改本色。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马畅镇双庙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在家中种过田,给地主当过长工,没有上过一天学,1945年下半年,家中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一家人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
宜川战役中,国民党军整编第90师在瓦子街落入我军伏击圈被歼,作为该师杂役的张富清选择参加革命,成为王振所领导的英雄部队,359旅718团的一名人民子弟兵。
1948年7月壶梯山战斗打响,这是1948年9月我军转入战略决战前,西北野战军作为牵制胡宗南部队而发起的澄合战役中的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张富清荣立师一等功,被授予师“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11月,永丰城战斗打响,此时我军已转入战略决战,西北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作战,在永丰城战斗中,张富清带着两个大药包,一支步枪,一支冲锋枪和16个手榴弹攀上寨墙,炸掉了敌人两个碉堡,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坚守阵地到天明,数次打退敌人反扑。他因此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西北野战军加授特等功。
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英雄称号。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张富清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1月退役,转业时张富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赴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他带着爱人孙玉兰扎根来凤县,一口皮箱,锁住了他在战场上获得的全部荣耀。
1961年到1964年期间。张富清主导修建了三胡区老狮子桥水电站,供附近的两个生产队照明,这是三胡区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从一个区来讲,能够照上电灯是祖祖辈辈多少年来都没有的事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心中无我,付此一生。
1985年1月,张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岗,从建行来凤支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
虽然离休了,但他未有一丝懈怠,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卧室的书桌上摆着成堆的学习资料,书桌右侧的抽兜里放着他的药,享受公费医疗政策的他为了防止家人违规,用自己的“药”不惜锁住了抽屉。
2012年张富清因病左腿截肢,为了不影响子女“为党和人民工作”,88岁的他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60多年里张富清将赫赫战功深埋心底,从不提起他的老伴和儿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张富清隐藏半个多世纪的战功才得以发现。
战斗英雄的事迹披露后,诸多光环加深,他依然是老样子,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个坚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张富清。
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住老房子,穿老衣服,用老家具,过老生活。
他家的客厅电视柜上放着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中的年轻军人是肖友恩,是他入党介绍人。“7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肖指导员,他是我革命生涯的领路人,是一个敢打敢冲的战斗英雄。”1948年,张富清在连长李文才、指导员肖友恩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虽然我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能过得去。把这些钱用在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样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每当有人给老英雄赠送慰问金时,他都会婉拒。他说他现在有稳定的退休金,吃的、住的都挺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当人们问起张富清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家里有哪些变化时,张健全笑着说:“父亲对我们的要求更严了,告诫家人不要因此而滋生优越感。前不久,父亲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时代楷模’,在收到证书的当天,他就把它们‘藏’了起来,生怕有人拿此炫耀。”
“我是一名党员,是组织培养了我,现在又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很知足。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老英雄深情地怀念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反复念叨:“不能因为我‘出名’了,就给我特殊关照、特别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