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宁波返回上海,如果没有急事,我总喜欢要在绍兴休息一晚。
绍兴,那是一块肥沃的艺术土壤。不仅盛产文人,同样盛产美酒。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箪醪劳师的故事,足以见证绍兴千年酿酒的历史。
至于酒的起源,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尧帝造酒说、四特造酒说等等。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绍兴的酒,以色如琥珀,澄澈黏稠的‘太雕’为最佳,而且非得温热了才能入口。此时,你才能领略酒的芬香醴郁,醇厚甘鲜。
酒,是大艺术家、大诗人闻世的最佳催化剂。且看——王羲之的醉书兰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神品。
陆游的行万里路、写万首诗,有慷慨激昂,有柔情似水,实在是绍兴酒精神的集中体现。
徐渭的醉画泼墨大写意,开创了中国画史上的“青藤画派”。
鲁迅的小说,无论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在酒楼上》都把绍兴酒以及酒俗作为主要内容来着力表现。
是绍兴的酒催生了绍兴的文人?还是绍兴的文人扬名了绍兴的酒?我没有调研过,不敢妄言。
但是,诗人与酒,无疑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酒文化中有诗歌,诗歌中有酒文化。至于能否饮酒诗百篇,这只是一个数量与质量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南、北不同地域的诗人,都有这样一个共性。
所以,我想哪怕太白遗风已经远去了;但是,现代酒气仍然在激发着文人的创作热情。比如:莫言喝着那红高粱酿成的酒,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也许,按哲学的角度讲: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所以,酒鬼不等于诗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喝酒的不一定是诗人,而诗人必定喝酒,而且一定是海量。
我有时候想,假如给我一坛酒,我也要把自己喝成一个“湿人”。
清白相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