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借龙角翔玉阙,试绘丹青舞心池
—— 访农民画家姜细云
文/于会林
满目佳作入怀,
仰俯铁骨生华。
观姜细云先生的画作,笔者有幸先睹为快,且意满胸怀,感触颇多。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画家,从他的画室就可以看到,他从艺之艰辛,而他并未气馁,仍作画不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既有传统又有新意,深有白石老人笔墨之遗风,古朴端庄,又有新的创意,非文人但有文画之意,之气,之味,之韵,作品工兼写备,得古人之真谛,极天地之大观,顺天也。然而姜细云所付出的辛勤、财力以及其胸怀、气度着实令人敬佩。乃至笔者也欲有心拜于门下。分享他独有的墨宝的韵味之福。
他的作品,画出了风格,画出了新意,情气,韵味特别体现在草虫,梅花上。而他的草虫集古贤之笔法,揽众家之精妙,博古贤之笔意,既摹到了形,又寻到了神,悟出了真。他构图严谨,韵味十足,得天地之灵气,自然之造化。又集古画之大观,找到了古人用笔用墨的技巧,悟出了古人作画之精骸。故而,走出了古束法拘,形成他清新怡人,耐人寻味的笔墨技法,虽俗而雅、虽艳而淡之风格。
这种风格之形成,使他与笔伴生,与墨趣乐,借古人衣钵,受名人启迪,苦耕研田,俯案寒窗,巧悟真谛,是分不开的。为使姜细云更多的佳作逸出,更加神韵十足,使更多的人享受这非物质食粮。笔者愿追随他的傲骨,跟踪他的创作。
笔者感到他并不是为了时尚,也不是为了赶历史潮流,而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之传统。象这样的农人,能在布衣躬耕下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画家,谈何容易?他经历了几十年的寒窗,寻找到了画坛行程。伴随他的却是案头和天赐给他的手中之笔与铜砚,为他能更上一层楼,笔者赠他诗一首?
飒飒风雨消清风,
丹青伴随君前行。
如虎添冀平川跃,
敢夺状元榜是名。
庚子冬于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