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出于学 器出于养
----读徐子屏作品让人意识到艺术的真理
文 / 古广祥
深圳“墟”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隶属于宝安县。1980年8月26日,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中央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由于深圳属典型的移民城市,缺乏厚重之历史文化积累,故被人们称之为“文化沙漠”、“艺术荒丘”。
城市文化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深圳自2003年确立“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政府部门把文化产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据报道,深圳的文创产值10年增长10倍,在大陆城市“文创产业综合竞争力”榜单中排名第三,仅位列北京、上海之后。可见,人是文化的建设者,人是艺术的创造者。

艺术家的思想是活跃的,毅力是非凡的。深圳“艺术绿洲”的出现,是特区政府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驰聘的天地,这种“今日之我已非往昔之我”,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耕耘的结果。如何验证呢?人们从深圳书法篆刻家徐子屏先生的创作之路可见一斑。
徐子屏,浙江镇海人氏,早年师从沈尹默、任政、钱君匋等大家。1984年,子屏兄举家自上海迁居深圳,1988年创办深圳印社,是深圳特区艺术事业的先行者。关于徐子屏先生之艺术生涯,深圳市委宣传部原网管处副处长梁超有此论及:“子屏兄一直投身于艺术生活当中,作品讴歌时代,声誉飞入寻常百姓家。志强智达,可贵也。”

徐子屏在创作
篆刻艺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以篆书为基本元素,运用抽象的线条进行造型的艺术,其形式美主要由篆法、章法、刀法所构成,三者缺一不可。篆刻称名也小,其类也大,可谓是“方寸之地,气象万千”也。先哲有云:文有法,印亦有法;画有品,印亦有品。书从印入,印由书出,故能产生两两共济,相得益彰之效果。书坛前辈认为,篆刻艺术成就之高,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

词牌巧对话人生
书法乃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如何才能达至字生精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曰:察之贵精,拟之贵似;清代书法家秦祖亦云:书不师古,如夜行无烛。子屏兄深知学书如登山,动而益高,故而旦旦学之,久而不怠终有成。书法篆刻前辈对其作品有此评价:书作劲逸清隽,篆刻刀锋挺锐,据闻,子屏先生曾为巴金、曹禺、马英九、陈香梅等中外名人治印。正是:“堪堂堂,且正正,半刀一笔也风流”,我为子屏兄撰嵌名联存念:
频刻子书非利己;
屡增屏彩是为公。
“人”是人的作品,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但凡真正的艺术家,其身上不应该背负功利主义的任务。子屏兄乃书生品性,从不恃才傲物,其坚守“德比于上,欲比于下”之处世哲理。读其作品,除了感受其运墨性情外,还能通过笔划领识其处事态度。子屏兄虽不热衷社会应酬,但对艺术,心能知之,口能传之,手能应之,行能果之。其对索求字幅者每每免费书赠,这与当下一字值万金的狂言艺术家形成了鲜明的人格对照。
我与子屏兄都是自带口粮为道德艺术鸣锣开道者,此乃友谊永固之基础,这也是艺术家智库愿意推广其作品的原因。近年来,香港新闻出版社的社交应酬礼物,我都以子屏兄书法作品代之。
2019年冬月,子屏兄决定由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徐子屏百福百寿印谱》。该书由深圳楹联学会副会长邹国荣作序,序文有曰:“为‘福’、‘寿’治印者众,治百福百寿者也有得见,但如子屏兄治百福百寿,且精绝于至善至美者实属凤毛麟角。”

加拿大温哥华金石书画家古中,对“百福百寿”也作了专业点评,其曰:浏览印蜕,形制各异,印文丰富,有削繁为简者,亦有极简复繁者,手段多样而精准,基本再现了篆刻美学特色。全书虽然仅刻两字,也令观者不禁堪称皇皇巨制。此双百“福”“寿”吉印,方寸之间,朱白互衍,既透三代古玺奇趣消息,又会秦汉古印浑穆意趣,最难得的是,子屏兄能克其所学,尽其所能,即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气力打出来”,将明清流派印章艺术手段,尤其是近现代篆刻大家如邓石如、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一路的“新传统”笔法和刀法最大限度融入麾下。古中先生又及,纵观当今印坛,雕刻福、禄、寿、喜等吉语印章者不乏数千家,然于印艺一道,能够恪守传统,孜孜矻矻,笔笔有据,刀刀见法,锐意创新,且成果卓著者,子屏当伫立其间一家。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我所展现的文字并无缺少真实的成份,但愿此文,能向社会透视徐子屏先生道德当身的艺术人生。
注:“子书”泛指《老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书。

作者简介: 古广祥,资深媒体人,岐黄鼓手,社会活动家,独立思考人。
现任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智利及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
曾任海南省三亚市政协第一届委员,海南省政协第二、三、四届港澳委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级经济顾问、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会长、港九中华药业商会名誉会长、中国医药学会永远荣誉会长、泰国中医药协会名誉会长。
主要著作:《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闲把人生细思量》《文论所以然》。
写于2020年元宵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