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作家杨子忱二三事
文/刘文和
2003年,时值非典时期,盛夏午时,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手持一叠书推门而入,向眯着眼帘,昏昏欲睡的我点头哈腰地打来招呼,我起身让座,老人忙不迭地落座,擎起我递将过去的凉茶咕嘟嘟地一饮而尽,
致谢之余,打听我的主编韩处长在否。
我急忙回答:她一一不在,回家用午饭去矣!
老人谦诚地自我介绍:弊人杨子忧,欲烦韩处长协助售书。
书名《女儿河》。
我正色道:久仰老先生鼎鼎大名!
书我们留下来,
一会儿烦请您到财会处取款。
第一次见面,杨子枕竟然卖文为生!
令吾骇然……
第二次唔面:时值深秋,骄阳似火,汗流大夹背的晌午时分,子忱兄又来了!
见面毋须客套,我问他吃饭了吗,答曰:待会儿回家吃!
不诚之清,遂邀了他在编辑部附近的酒店点了四个菜招待了他,
临走时,回望了桌面上的残羹剩菜,面有愧疚,我明白:老人舍不得剩之而去呀……
第三次见面是在长春市作协小型颁奖会场,我获得报告文学三等奖,奖金二百元,我塞给了他!
他一一老朋友了!
知道我不缺孔方兄,遂揣起。
他是长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可是,他的文章也得通过评委评判啊……
我之前在省作家协会己获二、三丶优秀奖多奖项的灼人战绩,市里的三等奖不拿也罢!
虫往亮处飞,
人向高处迈嘛!子枕兄乃满族一一所谓旗人。
他极力倡导"薩满"文化之发掘丶发杨工作,惜哉一一他老兄二未与时俱进!四处碰壁,
带着一絲幽怨,驾鹤西去了。
他一生,从九台县筑路工人爬格子爬到了全国知名作家、吉林省首席作家丶长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他寄情于七个女儿中的老疙瘩杨小忱
文学造诣攀得了高枝嘛?
呜呼!
子忱兄!
当盛夏看到你身着旧的白衬衣,
手臂擎着厚厚一叠书一一要换零花,钱的看家本事俱在于你并不粗壮的臂膀时,
一种无名的哀伤涌上了老弟的心窝!
中国的文人作家,何时挺起腰杆,站立人前,不为生计而奔波呀!
有良知的看官丶读者,爱好书籍吧!!每行间,
它们闪烁着一代笔耕者的血汗!

作者
刘文和 长春人。68年高中毕业下乡,78年考入大学。曾任厂长、总工;高级工程师。《长春劳动保障》报记者。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征文二、三、优秀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作协、市报、市电视台等联合征文三等奖!在《人民日报》、《吉林日报》、《浪淘沙》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上百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