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110)期

【辽宁总社/北方三月】
初审/文丹兰
复审/学与问
朗诵/沧 海
‖故乡的眷恋‖

一个人生命的根在哪里?在养育你那片故乡里;一个人生命的魂在哪里?在那浓浓的乡情里。
人年轻的时候,幻想自己如风筝,到广阔的天空里翱翔。然而,不管你飞到哪,总有一根线,牢牢地拴着你。那根线,是从那片养育你的土地上牵出来的;而那片土地如一幅画,深藏在你的心里,你到哪里,这幅画就跟隨你到哪里。
我的故乡位于台安县与辽中区的交界处,人称小龙湾,蜿蜒的东风河欢畅地从门前流过,乡村的生活,在农具的摘下与挂起之间,在炊烟的飘起与消失之间,宁静的开始或结束。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故乡的人们生活很清苦,很原始,也很乐观。放学后的我们即没有过多作业的苦恼,也没有升学的压力,总是随心所欲的跑着、追着、闹着……等粮入仓,草归垛后,生产队的场院成了我们玩耍的乐园,柴草垛成了蹦蹦床,诸多如捉迷藏、弹玻璃球、跳绳 、踢毽儿等等无数个把戏在场院里纵情展开。

盛夏时节,高温酷暑 ,门前的东风河成了大人和孩子们的避暑场所。午饭后正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我们小伙伴们最活跃的时刻,放下碗筷,撒腿就往河边跑,脱光衣裤,不顾一切地冲进水里,喊着、笑着、追逐着、嬉戏着,仰泳、狗刨儿、扎猛子、打水仗,真是乐趣无穷。

更让我眷恋的还有故乡的晚霞,夕阳西下,霞光满天,田野里总是弥漫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人们扶犁赶牛的吆喝声响在田野;鸟儿们欢唱在田野;我和我的伙伴们在母亲们此起彼伏的呼唤声中角逐在田野,玩累了,我们就静静地坐在田埂上看天边的晚霞和落日的余晖,透过缕缕青烟,看晚霞如彩练当空,如兵马之阵,如绵羊追逐,如多彩画卷,万千气象。这时伴着霞光的小道上,是吱吱嘎嘎的老牛车声,是大人们影影绰绰收工回家的身影。

夕阳晚炊,代表劳作的结束,伴着庄稼拔节的声音和燕雀的鸣叫声,小院里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粗粮淡饭,现拔的小葱、小白菜,井水一冲,蘸着大酱,直吃得额头冒汗。夜幕拉开,伴着蛙鸣,月色朦胧中美美地进入了梦乡。

而炊烟仿佛是乡村的约定,伴着日出日落,伴着朝霞晚霞,袅袅升起,徐徐落下,与朝阳同映,和夕阳共辉,成为纯朴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有了炊烟的存在,村庄有了生气,有了灵气,有了旺气,也正是有了它的存在和提示,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歇息、收工、开饭,自发而有规律地保持着乡村的自然、宁静、和谐、有序……

邻居之间串门是故乡人的一个习俗,谁家的大门都是四敞八开,农闲时节,会经常走动,见面总是问你吃了吗?你喝了吗,嘘寒问暖,感觉挺亲切,偶尔邻居之间坐下来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好像一家人一样。

如今的故乡,一改往日旧颜,红砖红瓦的新式住宅替代了土墙老屋,桔木围栏换成了砖石院墙,树木掩映,花草芬芳,沁人心脾,柏油路、沙石路穿街而过,各式机动车往来不断,各式骄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的衣着打扮一点也不比城里人逊色。然而,没有改变的仍是这里人们的纯朴和知足常乐的心态;仍是“一树桃花两院春”,我家鸡一下蛋,你知喜讯,你家狗叫,我迎来客人的浓浓乡情。
虽然,由于工作需要我走出了生我养我的黑土地,可我的心却似乎始终遗落在故乡里,总是时不时地想起故乡的许许多多往事……啊,难忘的故乡,你是我永远的眷恋。


作者:北方三月,实名于德宽,退休前曾任鞍钢民政企业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党委工作作部部长,有文学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理论文章及新闻报道等发表于国家和地方报刋、电台及网络。

诵读:沧海,爱好文学,喜欢诵读。用声音传递真情,弘扬传统文化。
☆ ★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 ☆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此篇无需高额打赏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