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的微雨(军旅散文)
文/邹美良
39年前,那个轻风漫雨的初冬,我跨进18岁的门槛不久,便如愿地应征入伍了。接到入伍通知书那些天,乡亲们陆续来到我家道贺。我心里喜滋滋的。
18岁,我第一次要走向县以外的地方,而且是去我倾心向往的绿色军营里。

送走乡亲,我回到里屋,一眼看见父亲独自默坐在床边。父亲苍老了,头发已经花白,脸庞消瘦,背有点驼。见我进来,父亲动了动嘴,似乎是想说什么。我知道,他是想告慰我那早逝的母亲。告诉她,她最小的儿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了,不用她再担心了。
面对孤独沉默的父亲,我心中有些不安,安慰说:“爸爸,我去当几年兵,以后还会回到您身边,孝敬照顾您!”父亲慢慢地抬起头,仔细地端详着我,好像要看清他的精髓在我的身体内,是在怎样地澎湃激扬的。

过了一会,父亲满含深情地说:“我当然不希望你远离身旁,但你已经长大了,总要有自己的职业和追求”。接着他又叮嘱道:“到了部队,要听部队首长的话,和战友们搞好关系,别总念叨着家里,好好干,多挣点光”。
10天后,我和其他15名应征入伍的同乡青年,冒着毛毛细雨赶到公社,再乘汽车去县城集中。按规定,父亲把我送到公社武装部便回去了。
来到县城的第二天早晨,天仍然没完没了地下着毛毛细雨。吃过早饭,我们在操场上排队集合。接兵团的干部给我们做简单的动员讲话。我一边看着前面高挂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巨大横幅,一边掂量着写有“参军光荣”四个小字的小红花。我想,一会赶往省城乘火车时,汽车车队要路过我的村庄,何不把这花送给我的故乡呢?
上午9点,我们启程了。载有600多名应征青年的车队,象一条长龙,在一片喧哗声中慢慢地向前驶去。我默默地看着窗外的山水、田园,农庄村舍。近了,就要到我熟悉的亲切的小村了,就要告别这块生我养我的红土地了。我推开车窗玻璃,将头微微地伸向外面,让雨泣尽情地飘洒着我青春的脸庞。

蓦然,我看到了父亲!看到了濛濛风雨中站着的父亲!他佝偻着背,满头白发在风雨中飘动着,手里拿着一把没有撑开的雨伞,大摡是怕雨伞挡住了张望的视线吧。他两眼焦急地寻找着。我努力地把手伸出去,把头伸出去,呼喊着“爸爸一一”
父亲身体一震,直了直背,张了张嘴,像是在喊什么,同时摇动着右臂。我把小红花扔出去,它在风雨中打了几个旋,轻轻地飘落在离父亲十几米远的地方。车队驶远了,我还模模糊糊地看见父亲摇动着手臂,站在绵绵风中雨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的一生漫长而短暂,而当初你迈步远征,走向希望的明天时的那情那景,却会深深地辉映在你的脑海里,让你一生难以忘怀。
39年已悄然过去,父亲也早已离开了人世。而故乡初冬的微雨,微雨里的父亲,微雨里缓缓的车队,像我人生长河的风帆,高扬在我心灵的天空里,指引着我乘风破浪,一路驶向生命的远方……
作者简介:邹美良,江西省高安市人。曾在部队服役十五年,副营职转业后回地方工作。有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在军、地报刊、杂志和微刊上发表。愿研一砚朝露,执一支晚来风,娱乐陶然文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