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
刘海艳
近十年时间,我领略了沧海的浩瀚和椰子树金沙滩的旖旎风光;我攀上了泰山之巅感受到了一览众山小的开阔意境;我曾徜徉于碧波荡漾花红柳绿的江南;我也曾到过一望无际的草原……但似乎于我来说都是惊鸿一现,而家乡贫瘠的沙土地上所生活过的场景却时时入我梦境,哪怕那里不曾有过任何登得台面的景致……
那时的家乡有好多青草地,每一片林地里都会生长着柔柔而纤细的青草,因了它们的团结,故而会呈现出一片片芳草地。至于蒿草和枯枝是不会有的,春日的清晨我会去那里背政治题,夏日的傍晚我会和小伙伴们捉蚂蚱,秋日的午后我会去清理片片黄叶……用耙子将草丛里的黄叶搂出来聚集成堆,然后塞满塑料袋子或麻袋背回来,满满一袋子,放到灶坑里几分钟就化成了灰,但是依旧乐此不疲的去做,只因为小伙伴们都去,我也就感觉必须去,要不“损失”大了。自小的性格里就缺少一份安全感,似乎只有在忙起来的过程中才会踏实……
那时的路边随处可见开着的野花:蒲公英、向日葵、打碗花、牵牛花……只要你肯低下头来,便可欣赏到她们的绝美芳姿。最心动的画面就是雨后或清晨,她们的花冠上花蕊里都嵌了圆滚滚闪亮夺目的珍珠,尤其阳光下,更是光彩照人。试想娇嫩妩媚的花朵配了莹莹泪珠是多么凄美的画面,总感觉和黛玉有关……每次和小伙伴们挖野菜回来,我都会采摘一束野花拿回家,哪怕陋室之中毫无美感,但因了花草的点缀多了几分亮色,此习惯伴随我至今,只要看到花儿就恨不得瞬间据为己有,只可惜如今的花儿随处可见,却再也不容我如此造次了。因了大量人工栽种的园艺花草改了我拈花惹草的喜好,所以愈发怀念那时的乡间……
那时的乡间全是土路,风起时对面不见人。每到夏日卫生条件极为不好,苍蝇满天飞,蚊子虱子咬的浑身包,下雨后鞋子定湿的透透的,家家户户的伙食是玉米饼咸菜条,我们的玩具一概靠自制:雪花膏盒、自行车胎、马鬃绳、气门芯、铜钱……全都成为了我们的原材料,十几个孩子聚一起,你出一样,他拿一条……凑吧凑吧就齐刷了!每天放学后,抛了书包就奔出去了,找了块开阔地,大家伙儿分着做起了各类游戏。人家体格子好,玩什么都赢。要力气有力气,要技巧有技巧要灵敏度有灵敏度……我呢,顶多就是个凑数的,家里妹妹文静似水,从来不和我们在一起厮混,弟弟还小,为了逃离看弟弟我总是偷摸往出跑,哪怕我妈千呼万唤,我也不会赶早儿回家,至于回家挨骂似乎成了常态。
有时候总纠结一件事,那时的妹妹多好啊,家里所有亲戚都夸,父母更是挑不出什么,因为妹妹很少往外跑且又少言寡语也不抢话说,我就纳闷了,如今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始于何时因何而起,估计没人留意,父母一贯重男轻女,弟弟和我又不怎么在家,所以于妹妹来说似乎缺失了些什么!
那时的乡间还有两口清澈的池塘水,因为砂矿开采细白沙掘地三米,所以挖出了清凌凌的地下水,积少成多就汇聚成了池塘。炎炎夏日,我们这些小孩子会扑通扑通跳下河,泡个澡戏个水,连大人们也会在日暮时分下河洗澡。通常情况下几个妇人们带了孩子约来塘边,大人们拉着家常,小孩子们追来追去,掀起了大片水花,还会有无数的欢声笑语。而今,村子里的池塘早已干涸变成了树地,里面杂草丛生,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气息了,因为人迹罕至所以少了几分人气儿,很是瘆的慌,傍晚时分是绝对不敢涉足的。
后来的后来,我们这一代陆续离开了沙土地,走向了外面的世界,我也在小县城安了家,住进了有暖气卫生条件好的楼房,但是总感觉缺失了什么?每次回家乡,走在熟悉又陌生的乡间小路上,猜想着这一栋栋红砖瓦房背后的故事,怀想着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耍过的时光,看着少有人走的街道,感受着死寂而压抑的氛围,多少有些落寞和感伤。而童年的记忆却历历在目,童年的池塘却时时入梦,好些次我都会惊出一身冷汗醒来,水浑浊得看不到塘底,各类奇葩大鱼游来游去,我奔跑在南北两岸,试图抓到一条条大鱼,每次欲入网时就被鱼儿挣脱,然后看着它们穿梭于暗黑污浊的泥塘里,独留我生生的喘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