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性刚直聚大爱,心底无私天地宽

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小时候的生活特别艰苦,经常没油吃,有时盐都吃不上。常年吃红薯、杂粮,很多时间饭都吃不饱。我弟弟不吃杂粮,把全家人的一点大米饭全让给他吃,只大弟弟几岁的我从不眼红弟弟吃“尽米饭”。家里偶尔有点少得可怜的大米伴杂粮时,我也是尽吃杂粮,把大米饭让给弟弟吃。我读书每天比家人吃饭要早很多,本来我可以随便都吃得饱的,但我最多只吃六成饱。妈妈常说:我崽太老实了。
八十年代初,好多人生活还相当困难,基本上还不够粮食吃,有的人还没钱过年。有一次我在我姐姐家那里看花鼓戏碰上我叔叔,给了我十五块钱,再三交代要我回家给我爸爸过年。当我回到姐姐家听说姐姐家隔壁的一夏姓老人因没钱,队上分的鱼拿不回来,我就主动把十五钱给了夏老,使他顺利从队上把鱼买了回来。在过一段时间后,我叔叔回家问起此事,我满脸通红,生怕父母骂我。出乎意料的父亲不但没有骂我,反而夸我是心地善良有大爱的好崽。

九十年代初,内地经济起步较晚,农村剩余劳力很难找到工作,且工资很低,有的单位甚至不能如期支付工人工资。有一年我们在浏阳造林,出去买生活物资需步行十来里的山路后再坐半个小时的车才能买到所需物资。
一次我一早出去为工地采购蔬菜,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在另外一个棚子里做事的人,拿着自己穿过了的旧衣服在街上卖。一问,才知是他无路费回家。我看他怪可怜的,于是就把身上仅有的30元全部给了他,自己却饿着肚子徒步挑着蔬菜回工地,搞得夜幕降临才回到工地。饿得实在不行的我,晚饭吃了好几大碗。同事们见我狼吞虎咽,十分不解,我一五一十地把原委告诉大伙,同事们听罢哈哈大笑,更滑稽的是还有人笑我拿钱送哪位美女了。此事后来被同事们笑话多年。当面称赞我是“活雷锋”,背地暗笑我是个“蠢宝”。

九十年代在广东碎石场做事,每天早晚卖出的碎石归我负责收银。起初,交帐时老板总是一元一角地仔细清点,一段时间后,我交帐时老板看都不看,接过钱后直接就往包里塞,我说多少就多少。我估计,他是在私下仔细考察过我的为人,才如此大胆放心。是的,要是我贪,早就发财了。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幼父亲教育我:“即使饿得舌子舔灰,也不收不义之财。”朴实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虽斗转星移,却时刻铭记心头。
后来南下,在一个工厂一干就是几十年,因本人勤学苦练,整个生产流程和技术都烂熟于心。同事们都称赞我是“一把好手”,但因生性刚直,不喜阿谀奉承巴结领导,导致一直在产线工作而没有升职。我却忠于职守,安贫乐道,扎扎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

本人一生,从没赚过轻松钱,更没赚过什么大钱。每月几千块的汗水钱来之不易花得也非常节俭。但自从组建“聚贤爱心公益群”后,每年投入的爱心捐款却远远超过两个月的工资。老婆说我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捐款却这么大方、笑说我是她的傻瓜老公。心地善良的她,笑归笑,却一直支持我的公益事业。
其实,我组建的爱心群完全出于怜悯之心,我既非党员、更非干部,无需作秀搞政绩。纯粹只是想以一已之力,汇集四方贤达义士之无疆大爱,帮助那些处水深火热之中之人解除危难,重新步入美好生活。有道是:秉性刚直聚大爱,心底无私天地宽。

作者简介:贺志坤,湖南宁乡龙田镇人,自发组建“聚贤爱心公益群”,担任群主,旨在广纳四方贤达义士,汇集大爱,共济苍生。
公益微信号:13755194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