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抗美援朝”的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家喻户晓。但是,镌刻“抗美援朝”的中国象棋你可曾见过?

岁末,家居大扫除,准备迎新年。我们姐弟俩按爸妈的吩咐,爬上小阁楼整理杂物,发现了一个硕大的中国象棋棋盘,约一米见方,硬邦邦的木边有一个小抽屉,抽屉里整齐排列着一副中国象棋。把这个大笨重从阁楼搬下来,要大人配合才能做到。
“这是一副中国象棋,也是康乐棋,酸枝木材质,是爷爷收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宝贝”爸爸告诉我们。“上世纪50年代物质匮乏,爷爷的童年时期能玩的玩具非常少。男孩子弹玻璃珠、自制木弹弓、木手枪、握着木枪抓坏蛋,女孩子跳格子、踢毽子、跳橡皮筋,是那时最流行的玩具和游戏。不似你们各种玩具可以装满两箩筐……

”大人们打康乐棋,爷爷与小伙伴就跑过去围观,棋子被撞击跳出棋盘,在地面快速滚动,小伙伴反应敏捷追寻棋子,趁着大人小休间隙,有机会捧起两头大小不一的酸枝木杆,掂起脚尖在大棋盘对准“公头”撞击几下,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充满童真的喜悦……爸爸在讲爷爷童年的故事。
当我们仔细打量这庞然大物,想像如何摆弄的时候,爸爸要求按棋盘固定位置摆放棋子,车马炮一溜排下去,满满当当一盘棋,数一下32颗棋子一个不少。再认真观察,结果又有了新发现,另有几颗同为黑色酸枝木材质的棋子,分别镌刻一个五角星和“抗美援朝”4个正楷字,如象棋子字体铁画银钩, 果然入木三分。

我们姐弟俩发现了新大陆,高兴地大呼小叫。弟弟嚷道:“爸爸、妈妈,我们发现了宝贝。学校刚组织同学们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还要写观后感。大巧了,我们家也有《抗美援朝》的中国象棋,是革命历史文物吗?搬到学校让同学们开开眼界,好不好?”弟弟的思想境界竟然比我高。
做姐姐的不甘落后,在网上补充知识:1950年为支援“抗美援朝”象棋棋手们积极组织活动,表达爱国之情,在北京就举办了“四名手义赛”。1956年,国家体委将象棋列入第一批体育项目之中,当年北京就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象棋比赛——全国象棋锦标赛。有30人代表不同省份参赛,可以说是盛况空前。这次赛事的举办,也标志着象棋从传统文化中的“艺”向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正式转折。
为镌刻“抗美援朝”的中国象棋,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家长的肯定。但如何保管、收藏,我们又有一番争论。
还是爷爷征求了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集思广益,增长了知识。
一是收藏说:此件从工匠角度讲,手工雕刻精美,有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是能工巧匠的作品,从经济角度讲,黑酸枝木材质上乘,价值不菲。从以上两点可见,值得收藏。
二是捐赠说:建议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我们见识少,这个纪念馆之前未有所闻,网上介绍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全军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国家级重大战争纪念馆,藏品丰富。其中收藏有送志愿军的各种慰问品,据说广州某单位就有一幅红布慰问信参展。
三是意义说:一位专家品鉴后表示:康乐棋兼象棋功能,酸枝材质,有七十年的岁月,加之“抗美援朝”的历史专题意义,镌刻浓浓的爱国情怀,可算得上是一件少见的古董文物。但由于桌面那道大裂痕,显然已经"破相“了,真可惜,不妨到古董店花些钱请行家修复一下。
四是考证说:想像力丰富者提出,此镌刻《抗美援朝》的中国象棋在当年可曾走出国门,赴朝做出了特殊贡献,值得考证一下。
鉴宝议题,增广见闻。茶余饭后,传为美谈。 (李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