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是 一 个 小 社 员
文/杨山坡
沿着时光隧道,穿越到金色的童年时代,那时我是生产队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社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顿时涌上心头,挥之不去。
父母身材瘦小,体质单薄,况且父亲大腿又骨折过,身体残疾,走路蹒跚,劳动的艰辛可想而知。那时一个壮年劳动力一天的工分是10分,可是父母只能得到8、9分。加上家里人口多,我们4姐弟还小,只能靠父母在生产队里挣工分,辛苦一年,到年终结算,我家竟然成为“超支户”。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家里每年给生产队喂几头猪。白天父母上坡参加集体劳动,姐姐就带着我打猪草。猪最喜欢吃的是奶精菜、桂子草、莪燕草、车前草。我跟着姐姐,从这块地到那块地,从这个坡到那个坡,找寻猪的最爱。我割猪草的动作非常敏捷,任镰刀在手上翻飞,没过多久就割满一背篼猪草。看着满背篼猪草,我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心想回家后肯定会得到爸妈的夸奖。

后来,我家给生产队里喂了一头水牛,从此我成了放牛娃。喂牛是生产队对我家的照顾,喂一头牛一年有1000多分哪,相当半个劳动力。放牛是我童年最快乐的事,成了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对山坡离家有3里远,是唯一没有开垦的荒山坡,那里百草丛生,春天青翠欲滴,秀色可餐。我每天骑着牛,邀约同伴到对山坡去放牛。让牛在坡上自由啃食野草,我们就开始玩耍,不用担心牛会吃别人的庄稼,打闹声、欢笑声在山坡上飘荡。
后来,骑牛的事被姐姐知道了,姐姐告了我一状,父母狠狠地训斥我,说骑牛非常危险,会摔下来,今后不许骑牛了,如果知道我骑牛就打断我的腿。其实父母说得没错,我有几次就从牛背上摔下来,摔得我很疼痛难忍,还差点被牛踩到了。但是我还是背着父母和姐姐骑牛,骑在牛背上就是骑在快乐上,那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骑牛的时间长了,我总结经验教训,想到一个好办法——骑在牛脖子上。不管牛上坡还是下坡,不管牛走得快还是慢,都不会摔下来,因为两只牛角死死地卡住我。

到了冬天,衰草连天,牛就没有吃的,所以秋天收割稻谷的时候就要将稻草晒干,备好牛过冬的“粮食”。父亲和社员们收割稻谷,我就把一个个扎好的稻草从水田里拉到田边的土地里晾晒。每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都要跟我安排活路儿,说要到哪里哪里去翻晒稻草。翻晒稻草要等太阳升得高高的,把外面的露水晒干,才把里面没有晒到的翻到外面来晒。这个时候往往是太阳发威的时候,太阳当空照,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大地仿佛着了火似的。我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一个一个地翻晒着稻草,干燥的灰尘扑满全身,汗水顺着脸颊流,身上好像有千万条虫子在爬,痒得难受死了,挽起袖子一看,手臂上全是红色斑点。
如是几次翻晒,稻草晒干了,然后把稻草挑到松树下,上到松树上。草上树,心才安。父亲是用休息的时间挑稻草的,有时中午吃了午饭和下午开工的间隙挑,有时下午收工后天黑的时候挑。看着父亲拖着残疾的腿挑稻草,我怎能袖手旁观呢?即使是天黑后挑稻草,也热得要命,汗水流了一身又一身,整个身体像被雨水淋湿一样。等风干后,衣服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白色盐渍。草上树,心就安。看到松树上的稻草,父亲布满皱纹的脸洋溢着喜悦。

渐渐地,我长大了,开始跟父亲一起下田栽秧。我从9岁开始启蒙读书,小学是在大队学校读的。每到农忙季节,学校都要放几天假,大战“红五月”——这是一年最忙的季节,又要割麦,又要栽秧。母亲常说,栽秧栽得手僵,打谷打得心慌。别看到了5月份,已是初夏,连续下几天雨还很冷呢。为了不误农时,下雨也得披蓑戴笠穿上棉袄下田栽秧。在田间,我最怕的是蚂蝗,倒不是怕被蚂蝗咬了痛,而是那暗黄色的柔柔的蠕动的身躯使人发麻。早上下田扯秧。当你聚精会神地扯秧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蚂蝗爬到小腿上,把人吓得半死。大人说,不要用手去捉,用秧苗把它勒下来,这招确实管用。一般是早上扯秧,一个一个地用稻草扎好,吃了早饭,把秧苗运到田里去栽。
开始学栽秧是和几个小伙伴在小田里栽,我的进步最大,后来就和大人一起栽。我们生产队里有一块最大的田,叫朱家大丘,大人说有60亩。一次我和大人一起在大丘栽秧,在我前面的是栽得最好的大人,在我后面的是本家三叔。我弯着腰,左手拿秧苗,右手分秧插秧,没过多久就和前面的拉开了距离,并且越拉越远,后面的三叔一会儿就追上我,还直起身来歇气。我头没抬,腰没伸,不顾腰酸腿痛,不停地分秧插秧,可是还是被三叔追得狼狈不堪。我回家跟父亲说,三叔欺负我。父亲却说,三叔是为我好,让我练就了一身本领。我栽秧的本领在同龄的伙伴中是最棒的,甚至超过比我大得多的,经常受到本家大哥(大队书记)的表扬,别提那时有多得意。

还有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捡狗粪。那个年代种庄稼没有化肥,全是农家肥。冬天农闲,队长号召大家捡狗粪。开始捡狗粪,臭气熏天,恶心死了,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后来渐渐地习惯了,不再恶心了。早晨,母亲催促我起床去捡狗粪。出得门来,大雾弥漫,寒风凛冽。我一只手提着狗屎箢篼,拿着狗屎耙杵,另一只手揣到裤兜里保暖。提狗屎箢篼的手冻僵了,又换一只手,走大路小路,转坟坝荒地,寻找着狗粪。捡狗粪有时也会遇到危险。一天上午,我一个人来到离家10来里路的李家院子后面的斑竹林里捡狗粪,惊动了院子里的两条大狗。两条狗露出尖利的牙齿向我扑来,嘴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我被吓得魂飞魄散,一边挥舞着狗屎耙杵抵挡狗的进攻,一边撤退。最终是怎么逃离险境的,由于时间久远,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后来到明月山砍柴,每当经过李家院子的时候,我还心有余悸。
这是一本童年生活的“流水账”,不过这只是作为一个小社员的冰山一角。它让我懂得了“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等成语的深刻含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能百折不挠、砥砺前行,实现人生的价值,绽放人生的光彩,收获人生的快乐。

杨山坡,四川大竹人,中学高级教师。平生以语文教材为剧本,以阳光少年为主角,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演绎一个个心灵故事。闲暇时喜欢阅读散文、诗歌和小说,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句读上坐着小憩。同时热衷于堆砌文字,放飞梦想;在文学这个百花园里播种希望,挥洒激情,收获喜悦。
赏阅杨山坡老师的怀旧散文《我是一个小社员》,文章记录了小时候的一段农村生活,带着我们也回到了似乎遥远又如昨天的时代。中国是农业大国,除多数人生长在农村外,庞大的知青队伍下放农村,也是我们那代人的暂时归宿。相同的生活境遇,一样的劳动强度,犁田挖地,除草插秧,上山砍柴,下塘捞鱼,烧砖烧瓦,养牛养猪,春播种子,秋收稻子……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雪;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水。追着太阳劳作,顶着月亮回家。凡是水田都有蚂蟥,凡是出工只记工分,凡是夜晚只点油灯,凡是拉货只有肩膀……这些所有都是农村的写照,现在想来,虽然艰苦,却很能锻炼人,知道生活不易,才懂得珍惜现在。作者文采斑斓,得心应手,叙事清楚,结构紧凑,在放牛的时光里寻找快乐,确实是一段难忘的过往,欣赏学习!(点评:李花满园)
欣赏杨山坡老师的散文《我是一个小社员》,我们徜徉在岁月的画卷,凝眸细品,回首作者童年里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不胜唏嘘感叹。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娓娓道来: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小孩,割猪牛草,上山打柴,学做农活,捡狗屎,挣工分……艰辛的足迹和着朵朵墨香,氤氲了素雅的文字,温暖了沧海桑田,从而收获了吃苦耐劳、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大后,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作品干净清透的文字, 如花绽放在字里行间,温润读者的眼眸;如水的情感流泻在笔下,似一涓细流,温暖人的心田。
如诗的意蕴轻盈在眸里,是一种敬意;
如海的感激涌动在心里,是一马奔腾;
如酒的醇香飘飞在魂里,是一串音符;
如茶的韵味浸润在心里,是一行诗笺;
如虹的旖旎婉约在手里,是一醉天涯;
如歌的岁月相伴在《当代文艺》里,是一怀感激!
感谢《当代文艺》平台让大家佳文在手,吟诗赋曲,不问朝夕。一任风霜雨雪,洗涤四季流年。释然了悟,默然欢喜……(点评:陈晨)
拜读欣赏了杨老师《我是一个小社员》,全文满满的真情流露,满满的亲切的回忆。那远去的岁月,刻骨铬心的往事如涓涓细流滋润了读者的心田,那湿润的文字也打动了我这个与作者同时代的人。
作者温婉细腻地描述着童年的故事,一幕幕如电影镜头一样浮现在我眼前:那青青的山坡上,漫山遍野泛着绿波,还有牧童骑在牛背上放歌……多么惬意的画面!在这个片段里我看到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
在割猪草这个片段里,我看到了童年的作者是心灵手巧的,他每天来回走在田间山坡上,挎着竹篮,寻找野菜嫩草,手脚灵活、麻利,不一会功夫就是满满的一篮子猪草,稚嫩的脸蛋上泛起开心的笑容。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曾有过到田野山坡上扯猪,再把它卖到县城养猪场去。那时养猪场收购猪草是一分钱一斤,我每次也能卖十多斤猪草,赚来的钱用来买纸包糖吃(那时纸包糖一分钱一个)。我和同龄的几个小朋友提着竹篮子到县城附近的田野山坡上寻猪草,我远没有作者童年那么巧手能干,大半天也只寻得半篮子猪草,还有几次连篮子一起滚下了山坡……哈,说到这里,我忍俊不禁了,笑自己哪有农村小孩那么能干。
在作者描写初夏在田间翻晒稻草这个片段里,我看到了作者童年的艰辛和顽强。烈日下的暴晒也继续干,稻草灰尘溅满全身,像无数蚂蚁在爬,在咬作者小小的身躯……难受程度可想而知。但童年的作者仍坚持,坚持,直到暮色降临,把晒干的稻草放松树下码成堆。
作者如歌如诉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童年往事如数家珍一样,一件件细细道来,每一个小故事都很亲切,都打动读者柔情心怀。作者也把心中的快乐、坚毅、勇敢、阳光向上的进取心写在字里行间,告诉读者他是个蓬勃向上的好青年,有着不惧风雨吹打,迎难而上励志的光彩人生。(点评:吕晓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