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清彦,邯郸丛台区人,中学高级教师,华语文学院院士,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获河北省第六、七、八、九届散文名作优秀奖,阳光邯山杯征文第一名,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著有散文集《静心看世界》。


墙角数枝梅(五)
张淸彦 【5】
昨天,三公娘回到花沟村到方林家说:“辞欢庄有个好男孩儿(一种地方爱称语),是高中毕业刚从县里上学回来的。说亲的媒人很多,可人家“挑”得高,就是不“吐”口。”
梅花(又叫美花小名鲜丽)娘听了前句很高兴,心想:“让媒婆给我女儿找个好男孩儿,果然找着了,还是高中毕业,从外边上学刚回来的。怪不得提亲的人很多,是个“好门户”潜力股。唉,是我女儿有福气。”梅花娘咋知道,媒婆说“挑”的高,是媒婆们的习惯语。
于是,梅花娘一听到后句泄气了。人家不“吐”口,这怎么办呢?这样称心合意的“好钱儿”好男孩儿一定要抓住,决不能轻易放过去。”
就这样,梅花娘思索片刻后,向媒婆三公娘说道:“咱啥彩礼也不要,让人家随意。三公娘,你说怎么样?”
见方林老婆很有心意,媒婆就不紧不慢地说:“别人家提亲的女方家长也都是这样说,现在的父母都开明了。切莫表面为咱闺女好,家长为彩礼把好男孩儿都给撵跑了,耽误了孩子的终身好。——我这是先给你透个信儿,还不知人家男孩儿行不行哩。”
“这……”鲜丽娘一听变蔫了。
三公娘眨了眨眼告诉她说:“这可是难寻的好“钱”(男孩)儿,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你要抓紧呀,千万别错过了。”
鲜丽娘听到这里明白了。她眨了眨眼睛对三公娘说道:“老嫂子,你放心,烦你费些心力和口舌,给咱闺女说成亲事了,一定好好酬谢你。”
三公娘听了一脸笑,欣喜客气道:“好了,“吃喜糖酬谢”那是之后的事,现在先别说这些。你最好能找个熟人帮衬一下,我保证给你说成。”
鲜丽娘经媒婆这一开导,茅塞顿开了。她细一思索:对,我那飞石村姨妹的儿媳是思欢庄的娘家。虽说是老亲,她们不会不帮忙的,可以先向她打听一下。注意已定,次日早上,鲜丽娘便别了花沟,来到了飞石村的姨妹家。姨妹听明白了老姐姐的心意,一口答应忙要帮。就这样,鲜丽在姨妹的引导下见到了侄媳。一打听,原来这就是梅杰的姐姐。
她们都觉得很意外,有些喜尴尬。鲜丽娘的理智很清楚,这又不会有啥负面差。理智提醒她:不要错过机会,这样不更好吗?更好说话了。于是,鲜丽娘马上镇静下来兴奋地对侄媳说:“呀,原来还是老亲戚呢。这下好,亲上加亲更亲了。”
梅杰的姐姐听了一楞:啊,原来说的是她——鲜丽?梅杰的姐姐依稀记得,印象里——至少六七年前,似乎见过鲜丽一面朦胧的模样儿,人嘛,也长的倒不错,美丽又俊俏,可是……。因为是老亲,已经不走动了。
就这样,双方又互相客气一番,鲜丽娘说想见梅杰一面。梅杰的姐姐推脱不得,只好答应了她。然而,梅杰的姐姐觉得也有点太急:“昨日提亲,今日相家,啊,还让我领着一起去。”她想要推辞,又难于出口,心里想“去就去吧,反正我弟弟不疤不秃的,又不是女孩子,怕个啥。”就这样,三公娘昨日提亲,今日人家便来相婿观家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梅杰咋能知道?三公娘昨天给他提的这门亲,说的就是芳林闺女。
第三天上午,三公娘乐滋滋的又来了,寒暄之后坐下问梅杰母亲说:“大妹子,听说女方昨天来相家了?”
媒婆听梅杰娘“嗯”的答应了一声,就兴奋地说:“你不知道,人家回去可高兴了,说孩子长得又好又有文化……。嘿,人家还说“啥”(彩礼)都不要,让咱男家随便看着办。你真是遇到好亲家了,女孩儿通情又知理,身材长得又美丽。咱儿子忠厚诚实有文化,真是绝配了,天结良缘了。”
三公娘还没等梅杰的母亲听完话音又接着说:“大妹子,我听说鲜丽娘和咱闺女的婆家还是老亲戚呢。这下,你可省劲儿打听了吧?”她缓了口气,还没等梅杰的母亲张口便又接着抢说下去:“对了,大妹子,咱们今日先让孩子相互见见吧,怎么样?”
“怎能这么急呢?停两天让我和儿子商量一下再说,还不知孩子咋想的呢。”梅杰娘听了,马上止住媒婆了。
......“呀,孩子自个儿能说‘我愿意’吗?你不知道,现在是新事新办了和以前不同了。先让孩子相互见见,又不说话又不拿“礼”,算是小见面。孩子一见若相互中意,咱就确定下;假如一方不愿意那就拉倒了,算是没有这回事,这个有什么?”
梅杰娘细一思量:“也对,三公娘的说法可采取。昨天女儿倒也没说“不好”,可一人不中二人意,谁知俩年青人可中意?有缘都愿意?就这样,梅杰娘答应了媒婆的要求。
没想到,梅杰听了不同意,说“明年再说吧,我现在真不想这些。”
没办法,母亲又是好言劝梅杰:“去吧,先看看闺女长啥样儿。有缘分钟情就确定下,没眼缘不合适就当没见面没有这回事儿,又不会捆住你不让回来。不然,总是羞答答的,哪像个男子汉。”

顾问:李振刚
作者:张淸彦 /主编:墨客刘恒
投稿微信:17734717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