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经家乡的运河
王迩宾
在北方,这是一个漫长的陈述句子,写得悲壮、浩渺,笔迹还未干呢。它曾经豪气四射,阳光般的金波照亮了北国和江南。现在,它被深深刻入了泥土和岸石中,凝重、安静多了。只是那些首尾相连的船队、帆篷,在远处,排列得依然像一首首千古锤炼的绝句。
那些长年生活在绝句里的人,他们能听懂白浪的每一声述说,能看懂河水的每一条皱纹,以及岸边包含着血泪和苦难艰辛行走的脚步,他们能读出一个民族曾经被河水激活的气魄和活力。
这是我自小生活的岸边,河水里粼粼的波光,是我最初认识的语言。老师曾带着我们,看三月的麦浪绿茸茸地从河里爬上岸来,看从水里捞出的刀枪和钢盔,锈蚀了那一年侵略者的猖狂,水中的云彩,把自己飘扬成了白帆。
我常在梦里被笛声唤醒,那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夜晚阅读运河的声音,笛声悠扬,仿佛在阅读着运河明天的故事。
滔滔河水啊,这篇最早为战争而出发的檄文,一出发就宣告它背离了战争。夫差、杨广、忽必烈们没有想到,当河水行走疲惫的时候,两岸迎接它的是热情的渔歌和码头上的烟柳画桥,是绚丽的陶瓷和文人的诗画,是越来越多的为停泊它的激情而兴建的繁荣的城镇和鱼市的喧闹。
大运河啊,它曾是残暴和强权者好大喜功的美丽花瓶,被打碎了流出的一地辛酸和情思。如今我把它视为一首长诗,一首让大地睁开了眼睛,看到了大海和远方的长诗,一首沉稳厚重,百折不回的长诗,一首被生活累弯了身子,慢慢地坐在大地上,面向干涸的土地,等待归帆的长诗。
我珍惜着并感恩着,我相信这首流经我心中的长诗,会融入更多更浓的诗意,载着翻天覆地的变迁,向着远方奔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