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九回
筹学费钻深山历尽辛苦
好山民纯朴情憾天动地
(上)
记得我初二那年夏天,由于家里人多吃饭,父母负担过重,我父亲则劝我停止学业,又因为年纪太小,只有十二岁,所以他说要帮我到外面找一份学徒工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然而,我虽然年龄小,但因为长年累月的苦日子让我深知只有读书才能出头。所以我坚持我的意见,一定要继续上学。母亲当时也极力想说服父亲,可是父亲说:“家里拿不出钱怎么去交学费?除非你自己能想出办法!”
这一夜我翻来覆去冥思苦想,想到这些年来父亲为维持这个家利用寒暑假带我出去翻山越岭卖小孩玩的带哨音的汽球,到塔前村贩荸荠去鄢家卖,都是下雪落雨的天气,山上的松树都结了冰条,各个村子的屋檐都结了一排排长短不齐一尺多长的冰条条,满世界一片白茫茫,自己只穿着薄薄的一件旧列宁装的兰棉袄,里面只一件白棉衫衣,冻得直哆嗦又冷又饿的情景,心里就十分害怕。我不想再同父亲去遭这个罪了,这次,我一定要自己想办法出去找钱谋筹学费!
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冒险的办法—一一出门去山里帮老人家画像,我端摸了自己的技术底子,觉得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
第二天,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的父母,他们都表示似信非信。我就把自己读小学六年级时因为上课当场用铅笔画语文老师的像引起全校一片哗然的事又倒了出来这才让他们稍稍有些放心。于是,我当即拿着我平常储存助学金的存折,跑到街上取出拾元,买了二十支“6B”的“中华”牌铅笔,四十张厚白纸,十块橡皮擦回到了家,然后把纸每张一裁十六张,再搞一块比纸稍大些的薄杉木板,用砖块磨光,再找个大铁夾子一夾,这套画画工具就完全弄好啦!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整理好东西,用一个大黄帆布书包把一切东西装好,牙刷牙膏和一块肥皂放在书包的夾层里面,然后书包带上挂上条毛巾和一个搪瓷缸,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出发了。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九回
筹学费钻深山历尽辛苦
好山民纯朴情憾天动地
(中)
从安芫出发,经尹家、上岗芫、小菱塘、坪下直插拿山,再翻过高高的大山,下山入村,紧赶慢赶,到山下第一个村子的时候已是下午过了。我深知,这里属山里,这里的人很少翻山进城,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山沟到城里去走走,故而很多老人生前想留个像都没有办法。如果有人能给他们画个像,形象逼真,这些山里人真是求之不得。当然,这像必须画得好,画得逼真。
一路走过去,我远远看到前面一棵大樟树下坐着十几个人,都是一些割禾的农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打着圈儿坐在树根上,吸烟的吸烟,喝水的喝水,聊天的聊天,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很是热闹。我有点不好意思上去搭腔,犹犹豫豫地站在原地,半天挪不动脚,然而,我想到我来的目的,毕竟为筹学费的紧迫感占了上风,于是硬着头皮,鼓足勇气向他们走去。
先挑出一个老爷爷作为谈话的对象:“老人家,忙哪?要不要给你老画一张像?”这一句问话忽啦啦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顿时树下一下子鸦雀无声。
“你会画像?”
那老人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我。
“画得好不好、象不象你试一下不就知道?”我笑了笑。
“你真的会画?”一个妇女挿嘴:“画一张多少錢?”
“五毛錢一张。”
“画得不像呢?”
“不像你不要给錢!”
“好,你先给这个老人画一张试试!”
“他是你家什么人?画好了谁给錢?”
“我大伯,画好了我拿錢!”
“那好吧。”
“哈哈哈哈!”一伙人哄堂大笑。
“真是小孩子,还会画像!?”
有一个年轻男人嘟哝了一句。
我没有理他,自顾自放下了书包,拿出了纸张、铅笔、薄杉板、夾子和橡皮,先把纸放在薄杉板上用夾子夾好,就坐在树根上,叫老人家别乱动,开始画了起来,周围的人一下子也忽啦啦全围了上来观看。“别挡住人家的光!”有一位姑娘要大家散开一些。
半小时后,像终于画好了,我把它用手按在大树的树干上,要大家走远点看看是不是还有什么毛病?是的,无论是画画还是写字,不管近看怎么好,关键还是放远来看才能识别是好还是不行。
大家远远端详了许久,在人们的评议下我又稍加点修改,这才成功。那青年人很爽快地接过画并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五毛錢交到我的手里,并频频当着众人的面对我夸奖:“要得,要得!”
于是,很多人问起我的来由,问我怎样学得一手好手艺,又问为什么这么小就出来谋生活,于是我只好把我的来历向大家描述了一番,当他们知道我这种难以启齿的坎坷遭遇时在场许多人发出一片“造孽啊,造孽啊!”的叹息声。当场就有几个年轻后生要我今晚上回去帮他们家里老人画像,还说在那家画就那家管吃管住。有个后生听说我还没吃中饭,还赶忙到大树下的篾篮子里拿出几个熟蕃薯交到我手中充饥。看到山里人如此纯朴厚道,我心里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不知说什么好,口里只不停反反复复说两个字:“谢谢,谢谢”!

【长篇纪实小说连载】我的童年
胡必辉/文
第九回
筹学费钻深山历尽辛苦
好山民纯朴情感天动地
(下)
那天晚上,我就在一户叫财伢俚、祖孙三代有六口人之家住了下来,并为他们家两个老人免费画了两张像。
两天之后,周边的村庄都知道我在这里专门给老人画像,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附近各村都有人源源不断扶着老人来我这里,请我给他们画像。这样,我只好在财伢俚家里暂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十七天。在这段时间,财伢俚和他老婆以及他父母天天都是好菜好饭款待我,每天都少不了腊肉和野味,特别是两位老人,总是把我当成他们的亲生孙子一样看待。在这种情况下,我曾想按一块五一天算给他家伙食费和住宿费。可是他们家死活不肯要,于是,我只好在临走这一天把这段时间的吃住费用按每天一块五算好连同一封感谢信偷偷地塞在老人的被子里面,在他们送我上路过了小桥的时候才告诉了他们。
是的,山民们这种纯朴无私感人的热情使我多少年来总是念念不忘,然而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去那里看望一下,心里总觉得酸溜溜的。
离开了财伢俚他们这个村,我又马不停蹄的沿着山脚下一路往北走,究竟走了多少地方,到过了那些村子现在很难一一说得清楚,只知道这么一路画一路走直走到八都,我才想起了回头。
回到家里,已经是八月二十八了,也就是说,离开学只有三天了。奶奶见我回来了,又看到我晒得黑黑的,心疼得直掉眼泪,口里不断崽崽肉肉地叫个不停。母亲亲自下到厨房煎了四个荷包蛋,父亲则亲自把我拉到他身边,笑咪咪地问我这些天来在外面的经历,我也如数家珍般地一五一十地详细地告诉了他。
这次外出,除了路上吃住一切开支外,还赚了九十多元,缴纳学费二十八元多,剩下的我全交给了我的母亲。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 介:
胡必辉,笔名(昵称)月光曲,国家干部,男,汉族,高中文化,江西省吉安市人,吉安市作协、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擅长写作、书法、绘画、作曲、文秘、中草医、逻辑推理、乐器演奏等。自2013年开始写作,曾先后著书《痕》、《城南夜话》、《南苑风》、《人性杂谈》、《被扭曲的灵魂》、《山溪水》、《美丽的故乡一吉安》、《往事》、《百味草堂》等文集,并写有杂文一万余篇,作曲一百余首,绘画一百余幅。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