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化、知识与信息 152
文/三木秉凤
有人问文化、知识、信息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没有当面回答,谨以此文明之,但求义者得义,礼者见礼,仁者得仁,智者见智。“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错误的座右铭曾误导了东方青年二百余年!当一个知识储备达到极点的知识分子为一个智慧的农民打工时,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孰重孰轻之争论又开始起来。智与识,愚与鲁,聪与明,人们日用但能准而界其位者极少!是以难得糊涂成了不少人之座佑铭,因为模糊不清,我们以至于将信息、知识、文化、智慧等混而难辨。
《易经》曰:“形而之上谓之道,形而之下谓之器”,道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为智者所求,器者,事物的现象与变化,为聪者所用。信息是什么?每天映于我们五官之中的全是信息,所以信息是反映世界的一切客观存在;知识是什么?让我们糊口养家、养身的术技本领及一切常识等都是知识;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反映道理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价值。文以载道,文以生智,智慧是什么呢?则是由内心感悟到事物本质及运动发展规律的东西才算是智慧,知识属于术,智慧属于道,承载着术性思想与道性思想的反映事物本体及规律内容的载体就是文化。所以,我们一生往往是智慧领航,文化荷担道理予以传播,知识学以致用,信息去粗取精。由此,智慧、聪明、愚鲁也成为人生历程的三种境界,很多人具备了聪明的天质,却没有放射出智慧的光芒。所以,我们若从事物因果变化之中,悟得大道恒律则为智慧;耳聪目明,因势、因人、因物、因地等而变为聪明;愚鲁呢?愚者,蠢也,鲁者,笨也,蠢是没有智慧,笨是反映迟缓,不暗世事之常又不明出世之理为愚鲁。故言,智慧为聪明之根,聪明为智慧之果,两者之间是统摄与被摄的关系,是宏观之理与微观之事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是战略规划和战术应用的关系。愚鲁则有多释,有一种愚鲁叫大智若愚,就是放下了智慧与聪明,好似糊涂地生活,却心如明镜。然而,从聪明走向智慧,这是常人的方向,但从聪明走向愚鲁,太难,太难,因为愚鲁有时是智慧的自卫手段,但聪明人看不到这一点。
俗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微观之失可以通过宏观之得而中和。智者看世界,简单而一统,聪者看世界,缤纷而细腻,愚者看世界,和谐而快乐。其实现实生活之中,真正的智者凤毛麟角,真正的聪者也清楚可辨,人的智商大都在中间环节徘徊,也犯聪明,也犯着糊涂。做个智者很难,他不仅需要丰富知识的积淀和自我升化,还需要超越常人的悟性和人性的善良,在自律与自由之间相向并肩,最关健的是他必须有颗博大恒爱的胸怀。同样,做个真实的愚鲁者也很难!糊里糊涂地生,糊里糊涂地活,糊里糊涂地死,没有是非观念,没有辨别善恶的能力,没有思想,没有情趣,没有意志,没有交流,没有尊严,行尸走肉般靠欲望的本能生活着,我相信,这样的人生除了傻子谁都不想体验。大多数人,生活在中间状态,似乎是个聪明人,却在智慧和愚蠢之间摇摆。
生命本质就是一次修练旅程!我们修什么?修练过程就是我们从一生的知识经验中悟出其中的文化价值与宇宙道理!人之一生实际是个从愚者走向智者的过程,借用佛教的话叫“转识成智”。从愚鲁,走向聪明,一直升华为智慧,孔子总结为,“十有五而致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过程,不仅是书本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人生实践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灵魂升化的过程,也是人生开悟成物的智慧过程。
几乎所有人,都梦想做个智者。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与文化海洋,我们从何处下手呢?儒家思想给出一条路径即从仁、义、礼、智、信入手,这是五条道路。做个仁者,做个义士,做个礼者,还是做个智者、信者。也许你会担心,迂腐的儒士容易吃亏!一个真正的仁者、义者、礼者、智者、信者,是个奉献人类的人,是个奉献社会的人,是个一生都懂得吃亏是福的人,是个为大众破迷开悟的人,这样的人,他失去的是物质的微尘,得到的却是智慧的海洋!
人往往失之聪明,得之愚鲁,无失无得于智慧。智慧从道中生发,与道恒存,故对尘风世雨之惑,无住于时空,无着于人物,无执于情感,万物不为我有而为我用,故大用到来,风雨雷霆,小用到来,细雨和风,万用皆去,风平浪静。古言有之曰:智者天下以奉,聪者索之以明,愚者鲁中有以得,万象沌沌自平衡。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者简介
菩提树教育工作者。喜欢诵读和文字,喜欢用声音守护着童真,用文字丈量着世界。亦喜亦忧,在文字里寻道,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明明德而至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