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县电视台专题讲座四题 (讲解人:毕林飞)

(一)解读诗作《七绝·马援》今天我们来讲一下李木教先生书写于右任的诗作《七绝·马援》。
书法家李木教:福建省诏安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青联常委,福州画院专职画师。书法作品入选第六、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及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多次获国际交流展览一等奖及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金奖等;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书籍并被中南海等文博单位收藏。
李木教擅长草书。草书是我国传统书法之一。大约从东晋开始,把汉代的草书称作章草。现代的新体草书被称作今草。今草又分为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大草狂野,小草秀丽,都富有优美感。

我们再来说说诗作者于右任。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陕西省三原县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并兼任复旦大学和私立南通大学董事长等职务。他的传统诗很有名气。候我先给大家读一下他的《七绝·马援》:
历史英雄有数传,据鞍犹自羡文渊。
谅为烈士当如此,是好男儿要死边。
诗中提到的马援(前14.九.十四~49.三.十):字文渊,马仲第四子。陕西省扶风县人。东汉扶风四大家族马班耿窦之马氏代表人物。12岁时失去双亲,生活艰难,攻读之志不衰;新朝王莽时任新城大尹,二千石官;东汉光武帝刘秀时任陇西太守,拜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杰出的军事家,胆略过人,善于用兵,屡建战功;豪言壮语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等;征五溪南蛮时病死于军中;代将梁松(驸马中郎将)献谗言于光武帝刘秀,故帝令葬于原籍(故里扶风县);其妻、子等瘗其于湋河北岸(今扶风县城关镇东南5公里处之东、西伏波村之间)。这首诗的大意为: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有无数传说,而跨马征战特别使我羡慕的人是马文渊(马援的字儿,字儿是在家族中的用名)。现在已成为烈士的人就是这样,若是中华好男儿就是要战死在边关。这首诗写于1902年,其时为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处于内侵外扰、十分动荡的年代。作者写这首诗,表面上赞颂东汉马援,实则号召中华男儿为国争战、勇于捐躯,无疑是有一种极积向上的意义。
(二)解读诗作《五绝•襄阳杂咏之苏若兰》今天我们来讲讲李强先生书写元代诗人吴镇的诗作《五绝•襄阳杂咏之苏若兰》
书法家李强:河南省固始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原任郑州师范美术教师、《郑州晚报》美术编辑。1985年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历任《书法家》、《书法博览》编辑和《青少年书法》主编。1991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第七批优秀专家。李强擅长篆书。篆书也是我国传统书法之一。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泛指秦代小篆以前的各种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zhòu)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等。小篆是指秦统一六国后由大篆创制的字体。所以,大篆也叫籀文,小篆也叫秦篆。大篆雄浑,小篆秀美。我们再来看看诗作者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浙江省嘉兴县人。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擅长画山水、梅花、竹石,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山水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精书法、工诗文。作品有《渔父图》《双桧(guì)平远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下面我来读一下他的诗作《五绝•襄阳杂咏之苏若兰》:
江汉风流地,文章屈宋多。
千秋无锦字,谁识窦连波。
诗中提到的苏蕙(356~383-):字若兰,雅称苏蕙子,东晋才女、诗人,扶风四大才女之四。秀丽聪慧,精针工刺绣,通音律文史。16岁时嫁于窦滔为妻,住在法门寺西侧的织锦巷。窦滔:字连波,窦朗次子。21岁时从军于苻坚部下;后来在镇守襄阳时收到苏蕙三年来所创840字的织锦回文诗,窦滔看 后伤心落泪,拿给苻坚看。苻坚感其诗才,允许窦滔接苏蕙到襄阳;窦滔派人送回赵阳台、接苏蕙到襄阳。33岁时阵亡于秦晋淝水大战中,安葬在周秦坡村王家组坡地(今扶风县七星河东岸西宝公路大桥北侧)。织锦回文诗是一个纵横各29字的汉字方阵,共840字,用锦丝织成,纵横反读,皆成诗句,唐周女皇武则天读织锦回文诗后命名为《璇玑图》,并写序褒赞她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此后众多文人以“织锦回文璇玑图”进行研究,从中解读出成千上万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这首诗的大意为:江汉是一个风流人物层出不穷的地方,文章以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和宋玉最多。千百年来若还没有织锦回文诗,那就没有人能够认识她的丈夫窦连波。诗中提到的江汉:一般是指长江、汉水一带之地,这里特指窦滔和苏蕙的出生之地——陕西省关中地区。亦可泛指中国。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人士。他那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伟大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期湖北省宜城人。他是屈原的学生,是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楚辞大家。这首诗应该写于元代中期,中国社会处于鼎盛时期。作者写这首诗,表 面是赞颂战国时期的屈原和宋玉,其实是隐喻苏若兰,那就是说苏若兰的织锦回文诗(即璇玑图)也和屈原、宋玉的文章一样优美。反过来又说:由于有了苏若兰的回文诗,她的丈夫前秦安南将军窦滔也就出名了。诗虽然艺术性不太高,但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诗可以成名!
(三)解读诗作《五律·送崔九兴宗游蜀》今天咱们来讲讲李胜洪先生书写王维的诗作《五律·送崔九兴宗游蜀》。
书法家李胜洪:字儿白,别署坌(bèn)翁、养心堂主。湖北省荆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群星奖”及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评委。中国书法院的拓荒者和创始人,对书法艺术传承与保护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近年来,努力使中国书法成功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国书法的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和艺术创作,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并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专集数种。两度被评为“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诗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画家。祖籍山西省祁县。唐玄宗开元九(721)年进士,任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jǐ)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诗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他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给大家读一下王维的诗作《五律·送崔九兴宗游蜀》:
送君从此去,转觉故人稀。
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
出门当旅食,中路授寒衣。
江汉风流地,游人何岁归。
诗中的崔九:原名崔澄,本名崔涤,又名崔兴宗,字澄清,因排行第九,人称崔九,唐人多在排行后加名字,合称崔九兴宗,以示尊重。河北省定州市人。盛唐大臣,宰相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以门荫入仕,交好临淄王李隆基。隆基后来继位为唐玄宗,授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册封安喜县(今属河北省)子。开元十四(726)年去世,获赠礼部尚书、定州刺史。传世作品有《望韩公堆》等。这首诗的大意为:送你从今离去了,转瞬就觉得过去的友人越来越少了。挽车御马的人一再回头看望,透过车窗就看见田园里的农人。出门了就会成为旅途中的食客,中途一定要穿好防止寒冷的衣服。中原这块风流人物聚集之地,像你这位游人何时能够回归呢。这首诗写于盛唐时期,盛唐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社会处于繁荣鼎盛时期。作者这首诗属于送别诗,题目是说送别友人崔九兴宗游览蜀地(今四川省)。全诗五言8句40个字,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和惋惜之感。关怀的是旅途的食宿和冷暖,惋惜的是人才不能在“江汉”之地发挥作用。但这首诗看不出来与扶风有直接的联系,但要去蜀地,必先要经过扶风、到凤县,再下四川,这条路才是一条畅通之道。
(四)解读组诗《五律·寄怀荦(luò)飞隽卿》今天我们来讲讲李尚才先生书写清末民国初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五律·寄怀荦(luò)飞隽卿》首先来了解一下书法家李尚才:山东省济南市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在摄影创作、美学理论、书法评论、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有不俗成绩。其书论《中和之美·书法艺术的理想审美境界》获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并有50余万字有关摄影、书法、影视方面的文章发表。
诗作者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祖籍广东省嘉应州镇平县(今广东省蕉岭县)。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授任工部主事。然无意在京城做官而返回台湾,到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在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任职。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 省蕉岭县)。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1887年中举人,1889年己丑科同进士,授任工部主事。然无意在京城做官而返回台湾,到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在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任职。1895年5月23日,任义勇军统领;1895年秋,内渡广东,先在嘉应和潮州、汕头等地兴办教育,倡导新学,支持康梁维新变法。1903年,被兴民学堂聘为首任校长;后利用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职务之便,投身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中华民国建立后,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临时政府。
下面我来读一下丘逢甲的组诗《五律·寄怀荦(luò)飞隽卿》:
(一)
苦忆扶风马,之罘别几年。
岛云怀义士,海月话神仙。
扫地焚香静,悲秋得句先。
门前双髻影,漠漠入愁烟。
(二)
苦忆扶风马,南州客梦遥。
读书双瀑雨,归棹九江潮。
远思兼秋发,离怀借酒消。
风云儿女气,寥落向虹桥。
我们先解读一下这首诗题的意义。寄怀:就是寄托情怀之意。荦(luò)飞、隽卿是作者的两位友人。荦(luò)飞:姓马,名荦飞,清末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意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明朝、清朝两代,孝廉变成对举人的雅称。隽卿(1865~1946):原名马士杰,字隽卿,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清末举人。后在京城任内阁中书,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再后被荐为御史,派往日本考察,亲眼目睹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社会进步状况。诗文中提到的扶风马,当是指诗题中所说的马荦(luò)飞、马士杰,此二人应是扶风人。
这二首诗的大意分别为:
(一)极力回忆扶风人马荦(luò)飞,在今山东省烟台市北的“之罘山”已经分别了好几年。
山岛上的白云也怀念这位义士,海面上的明月也说他是神仙。
他掌教时扫地焚香心情安静,在悲凉的秋天他写得几句好诗。
在昆仑山烟霞洞门前可以看到他两条辫子的身影,但默默无闻地隐藏在愁苦的云烟里。
(二)极力回忆扶风人马士杰,在南方(南州)之地做客梦幻是非常遥远的。
读书的时候两次遇到暴雨,乘船归来的时候遇到九江泛潮。
在远方思念的时侯我感叹秋天,离别怀念之时我只有借酒消愁。
叱咤风云的儿女有英雄气概,孤单和寂寞像彩虹一样架成一座桥弯。
现在我们来解读这首组诗是什么意思:
第一首是叙述怀念扶风人马荦(luò)飞,言其安静适怡的生活。首联回忆分别之地和时间;颔联抒情,以“义士”和“神仙”二词,道出了其安静的环境和适怡的心情;颈联一动一静,写出了友人的生活方式;尾联联想到马荦(luò)飞的身影出现在黄昏的烟霞里。从艺术上讲:这是一首很好的五言律诗,二、三联对仗工稳,二联又是诗眼。虚实结合,含义深沉。是为吟诗者一大典范也。
第二首是叙述怀念扶风人马士杰,言其另外一种生活方式。首联犹言梦见到他的影子;颔联咏事,写出马士杰雨中“读书”和潮中“归棹”的生活,道出了其积极的生活方式;颈联写自已,抒发了思念友人和借酒浇愁的感受;尾联以彩虹明喻马士杰,道出了中华儿女的浩然之气!从艺术上讲:这也是一首很好的五言律诗,二、三联对仗工稳,四联是为诗眼。亦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2021.1.6(周三.晴间云.扶风上品斋)上午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