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农民群体昔今的岁月之歌
•徐贵照•
我的童年占多时间在农村度过,那时是旧中国年代。期间常听到村里长者吟唱这样一首十二月民谣:“正月锣鼓响叫叫,二月里来散灯寮,三月耙田蛤蚧跳,四月禾苗青油油,五月龙舟过巷游,六月割禾取草烧,七月㓥鸭过田了,八月十五吃椂柚,九月重阳放纸鸢,十月禾束两头挑,十一月番薯又大条,十二月㓥鸡点豉油。”这首民谣大体上是反映出往昔乡间农民群体一年的主要农事活动、生活和习俗中最具特色的主要活动,可以说是他们当年的岁月之歌。然而农民群体其时度岁月并非如唱歌那么动听美好,内中饱含着贫穷落后年代广大农民的艰辛苦涩,还反映出在当年艰难恶劣环境条件下,农民群体不敢奢望,要求极低微,甚至极低水准的冀望也不能实现。

下面列举民谣中几句,联系实际进行具体剖释,便一清二楚了。比如“正月锣鼓响叫叫,二月里来散灯寮”这两句,是反映农民群体在农历新的一年正月里,极单调地一番敲锣击鼓就算欢庆春节了,因为当年基本没有别的文化娱乐可言。春节期间的主要活动都是在村里可数的主要公共场所灯寮举行,其时灯寮香烟弥漫,热闹非常。到了农历二月,是春耕时节了,闹新春结束了,村里灯寮的活动也随之而散档。又比如“五月龙舟过巷游”这句,讲的并非是欢腾的龙舟赛,而是说五月份“青黄不接”,不少穷苦农家无米落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扒龙舟”的形式走村上巷行乞充饥。再比如“十二月㓥鸡点豉油”这句,反映出穷苦农家平时想加点菜都很困难,只是到年底除夕那天,㓥只自己饲养的活鸡加餐菜就满足了。可见,这首民谣实际上是反映出在贫穷落后年代农民群体的勤劳、俭朴、艰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特别经过近多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脱贫攻坚战,全国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全都摆脱了贫困,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久困于贫,冀以小康。广大农民欣喜地走上了共同致富路,生活不断改善。往昔吟唱的十二月民谣已不切合当今实际,被抛进历史垃圾堆了。当今在乡间,农民群体在传统节日和有喜庆的娱乐活动中,常欢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好日子》、《走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明天会更好》等歌曲。这些歌曲就是他们当今的岁月之歌。他们的歌声洋溢着当今幸福地欢度岁月的满心喜悦,又迸发出紧跟中国共产党迈向更美好明天的豪情壮志。2021.1

【作家简介】作者简介:徐贵照,祖籍广东省恩平市,1939年8月15日出生,职称编辑,恩平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兼总编辑,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江门市作协会员,江门市民协会员,美国《海外通讯》社副社长,江门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江门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江门五邑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文学创作擅长散文、小说、诗歌,已创作有200多篇、50多万字作品,有众多作品在国内外各种报刊发表,并曾多次在省级、地级、县(市)级各类主题征文评比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