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耀平简介
林耀平,原荔浦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原七星区委调研员,高级政工师。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桂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新时代讲习所”成员,也是市委讲师团党的18大、19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当兵出身,在部队工作26年,其中当团政委6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岗位上工作12年,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扎实的理论功底。
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过1000多篇文章,其中在国家媒体发表35篇;出书9本,共约360多万字;近些年在桂林给13个县、区军、地各类人员讲授读书、儒学、素质、法治、道德、人生、廉政等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仅2019年就讲了30多场,七星区汇丰村一位村干部听课后说:“我听了40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

《中国文化,应回归孔子》 作者:林耀平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10年“文革”的“破四旧”和“批林批孔”,全都整没了。用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讲,再精彩不过了,他说:“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愤怒地毁掉了自己的文化;80年代到现在,我们快乐地毁掉了自己的文化。”又有一位名人说:“工程可以把一座城市搞大,但只有文化才能把一座城市搞伟大”。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之所以享誉世界,就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文化不传承,社会和国家就会有大灾难。10年“文革”,不仅仅是大灾难,更是一场浩劫,把中国传统文化都毁掉了。因此,笔者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今天,中国文化应回归孔子。

首先,从“学”回归。古之经典《论语》一开篇就是从“学”开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夫子一生搞教育、带学生,学生问他为什么有那么渊博的知识?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我并非生下来就知道那么多知识,懂得那么多道理,只是喜欢古代的东西,并且刻苦钻研而已。不读书的人是不思进取的人,子曰:“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也就是说:成绩即使像蚂蚁洞口的小土堆一样微小,但只要向前进取,我就赞扬他;成绩即使像大土山一样大,但是如果停止不前了,我也不赞许他。可想而知,孔夫子是多么的重视读书和进取啊!反观当今之国民,走出校门以后还有多少人在原原本本地读书?一位领导干部说:“我也不读书了”;许多人甚至不懂“仁、义、礼、智、信”为何物?去年“七·一”前,一个单位组织党员学习,搞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梦”,24名党员演讲毕,一位评委在点评时说:“演讲的主题很好,但是,中国历史上有4个最著名的梦,知道一二的请举手。”近百名党员竟无一人说出其中的一个梦。学为济世之本,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说,整部《论语》,只要用半部就可以当好皇帝、宰相了,这是从大的方面讲。从小的方面讲:读书,少时能使人明理,大了能教人智慧,老来能让人充实。可见,读书是何等的重要啊!

其次,从“礼”回归。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劳、忧愁;过於谨慎而不懂礼法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的人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刺伤人。可见,恭敬、谨慎、勇敢、直率,如果不讲礼貌,不受礼的约束,就会变得不文明,甚至不道德,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破坏了人际之间的和谐。按照孔夫子的叙述,礼可以体现在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到处处、角角落落。许多社会矛盾的引发、各类案件的发生,大都与不讲“礼”有关,如果人人都能以“礼”相待,我们这个社会哪有那么多的大小矛盾和冲突?更不会有“非正常上访”等问题的发生了。

再次,从“仁”回归。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说: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人做好。反观当今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许多人不学无术,甚至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眼中只有自己,对别人没一点怜悯、仁爱之心,说话尖刻,做事极端,有的甚至成为一代“啃老族”。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即: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因此,孔夫子希望人人都实行仁德,并学会各种技能,以服务社会,并一心为民,同时做到廉洁奉公。这样方能将仁德奉献于社会,并推而广之。

还有,从“孝”回归。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这个“年”,指的是父母的年龄,再延伸一点讲还包括父母的身体、愿望等诸多方面,作为子女都应当了解。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知道父母何年何月何日生的?就连许多著名运动员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即: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如果自己的心意不被父母采纳,仍然要恭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能怨恨。如今的孩子,有几个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眼睛瞪得比父母还大,说话嗓门比父母还高。如此下去,中华传统“孝”的文化将变成“耻”的文化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说:孝敬父母,不但要“养其身”,更要“提其神”,要让父母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状态。要让父母高兴,就要顺着父母,因为“孝顺孝顺”,孝就要顺,顺就是孝。之所以要顺着父母,因为天下父母,无论他们有没有文化、有没有财富,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

最后,从“信”回归。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孔夫子把讲信用、讲诚信看待比命还大,子贡问他:怎样治理一个国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又问:去掉一条,去哪条?答:“去兵”;再问:再去一条呢?答:“去食”。子贡不解:人不吃饭是要死的!孔子回答:人反正是要死的,人死了国家还在,如果大家都不讲信用了,国家都没了。孔夫子真不愧是“至圣先师”啊!反观当今社会,坑、蒙、拐、骗、抢、夺、假,随处可见。如果人人都能像孔夫子说的那样讲信用、讲诚信,类似于“地沟油”、“毒奶粉”之类的东西就不会有了。“信”,是多么的重要啊!

中国文化应回归孔子,还有很多很多,笔者只是从几个大的方面阐述了一些见解。但是,中国文化,只要回归了孔夫子这5个方面,我们这个社会就能健康、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社会就会和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并能早日实现。



‘主编:何兰青(笔名:谷子)
中国当代知名诗人、作家、企业家、媒体人
任中国诗词协会会员
任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任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
任中华诗歌联合会执委兼西部文学社社长
任国际诗词协会执行编辑兼桂林分会会长
任《市场信息报域市观蔡周刊》责任编辑
中华文化促进会爱新觉罗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任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创始人
任桂林和艺德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创始人
电话:微信同号
桂林:13307736055
北京:18710423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