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河母亲
文/回归自然
作为沿黄的惠民人来说,靠河吃河,从没出生就接受黄河母亲的养育滋润,自然成了习以为常的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索取着,挥霍着,甚至有段时间有的河段还被肆意的污染着……。我们每天喝着黄河母亲的血液,啃食着用母亲河浇灌的食品,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我们很多人,身体长大成人后还在毫不客气的啃食。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了如同分秒必需的空气一般重要的母亲河的滋养,我们将何去何从……

对于诞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感觉第一次认识、了解是在书本上。写到这里,忽然感觉到文字的力量,我们的老祖先创造发明文字,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让后代人能通过文字真实的记录,去感知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温度的真实的历史。那今天的我们,同样是历史的谱写者、记录者。我们有责任把美好的世界留给后来人,那我们准备怎样谱写今天的历史,怎样谱写母亲河无私滋养我们的包容博大和今天的我们在做着什么呢?……

真正的见到传话说中的母亲河,是上高中时,刚毕业班主任老师带我们去春游(后来和老师交流,知道那是我的老师“空前绝后”的一次组织去秋游),我们是何其幸运。估计那个时候,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第一次近距离的去触摸滋养我们的母亲河。虽然我的家距离黄河岸边并不远,但是以当时的交通情况和对览物怡情这个生活较高境界来说,还是有点奢侈。那个时候,老一辈想的大都是如何填饱肚皮和养活一家老小,小字辈的,大多仅限于本村熟悉的孩子之间的自娱自乐,也很少去考虑看看外边的世界。初见黄河,刺激眼睑和心胸的是辽阔而满眼的黄泥汤,同时在心里感叹,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黄”河啊,其实我们都认同当时有个同学说的一句话:“这就是黄河啊”!现在想来,这种感觉是真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我们怎么喝呢?这可能是我们当时没有问出的一个问题,嘻嘻,那个时候的我们,在今天的孩子们看来,单纯的可爱。因为上学时就开始喝澄清处理后的黄河水了,那个时候,很多农村还在喝祖辈守护的老水井或手压机井水,水质不一,卫生条件和生活状况在现在看来,是苦不堪言! 那个时候,每个人的服装,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蓝灰色粗布衣服,只有要好人家的女子会穿自织的条格衣服,感觉特别好看,不像现在的衣服,那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们不敢穿,也没有她们造不出的,世界的变化太快,目不暇接。不过由衷的感谢国家和党的卓越领导,现在安宁的生活那是普天同庆,只因为我们生在在了和平的国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孩子们说起来,她们都不能想象那种生活,哈哈,时代变化真快啊,新中国建立后,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甚至老人们梦里都没有想到过的生活,我老爹就经常这样说:“没想到啊,没想到啊,今天的生活会这么好,还有老年钱,好啊,真好啊”(老人原话)。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那种感觉是发自心底的那种让我们嘴角上扬的喜悦。接下来就是被黄河母亲的滚滚东流的气势所折服,似乎能裹挟着所有进入水域的一切,包容着所有,势不可挡、分秒不停的向着大海的方向奔腾,记得上高中时,我们老师五岁的孩子应给也是第一次见黄河,回去作了一句诗,是这样的:“黄河 黄河 流入大海 变成蓝色!”被我们传为美谈,哈哈,现在想来,还能引起笑点,触发心底的那份怀念。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也正以昂扬的姿态迈步走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

今天我们,沐浴王道政治的恩泽,静下来扪心自问,我们要为这个时代的奋进做些什么?我们要为伟大的民族复兴做些什么?像我们的黄河母亲一样滋养万有,像阳光一样温暖别人,像真正的人民公仆一样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2021.1.6

【主播简介】:回归自然,原名赵连芹,滨州惠民县人 热爱生活,童心童趣,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热爱传统文化,愿意用余生去弘扬古圣先贤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任文学原创《滨州头条》金牌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