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中国网络作家村

陆茸
Q:您选择踏入网络文学创作行列的初心是什么?笔名背后有什么小故事可以分享吗?
陆茸:初中的时候迷上看小说,但是家人和老师都管的严,后来就干脆自己写故事给自己看。笔名是用了我妈妈的姓,随便搭了个字,后来发现撞名鹿茸,因此还有了个外号叫“药材”。
Q:加入中国网络作家村,对您来说有什么感想?
陆茸:超级兴奋,也觉得很荣幸。写作其实是一个蛮封闭的过程,起码我是这样的,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怎么出门也不跟人接触。但是加入作家村就感觉有了个大家庭一样,能认识很多朋友,也有了更多和别人交流、学习的机会。
Q: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坚持写作这条路的呢?
陆茸:热爱,创作的过程会让我很有成就感,仿佛在跟着笔下的人物经历一场奇妙的旅程。

Q: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您觉得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创作理念,以便更好的传播正能量?
陆茸:在我的作品里,无论主人公的经历有多糟糕,都依旧在向阳而生。我希望能通过所写的人物去传递正能量。
Q:近年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掀起热潮,您觉得这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在未来您有没有创作现实题材的规划?
陆茸:很多人一听到网络文学,首先想到的形容词一般都是天马行空、虚无等等,而近些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热潮,促使创作者们去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点滴,让作品褪去浮躁,更显质感。我写过现实题材,之后应该也会继续尝试。

Q:网络文学是离读者最近的一类文学,您有什么想对您的读者说的?
陆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我一定会努力填坑的,别拍我嘻嘻嘻!
Q:今年的疫情,对您有哪些影响?
陆茸:对我的其实影响不大,因为我的工作和码字基本都在线上完成,平时也比较少出门。
Q:可以聊聊您现在创作的作品吗?您对您的新作有怎样的期待?
陆茸:目前主要在写的是《点烛问鬼》,是之前没有尝试过的悬疑惊悚题材,人物塑造上也有新的尝试,不过因为各种琐事断断续续写了很久,希望能尽快的顺利写完吧。

Q:分享一下一年以来您的收获?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呢?
陆茸: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之前写的两部长篇都制作了有声,而且是我很喜欢的男女主播录制的,觉得很开心。新的一年希望能把旧作的坑填完,然后完成正在构思的一部悬爱小说。
Q:您期待未来网络文学有怎样的变化?
陆茸:期待未来网络文学能够更加多元化和优质化,也希望网络文学和网络作者能被更多的人认可和理解。
(来源:中国网络作家村 微信号ZGWLZJC)
-----相关阅读-----
陆茸:长篇像树干,有主脉络,再展开密不可分的枝桠
Q : 陆茸你好~你最开始是写短篇的吗?之前的甜文和后来的悬疑短篇我都看过一些咔咔。
A:不是,最开始写长篇哒,但是比较懒,有时候写一点就不愿意展开了,就变成了短篇。
Q:哪一篇啊?
A:《微蓝色旅程》。
Q:哦哦,那你正式写长篇的时候,有木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啊?
A:自我感觉短篇难度更大,因为篇幅原因,把一个故事把握好挺不容易的。
Q:嗯是呢,完全不能注水。可是有些作者可能第一次写连载,情节设计上有点问题。可能作为短篇是个不错的构思,但这个点子作为核心立意,却撑不起一个长篇。
A:从我的经验来说,长篇不只是一个梗的展开,也不是很多点子的堆积,而是像树干一样,需要一个主要的脉络,然后再展开枝桠,但是每一个枝桠又和主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Q:哇你这个比喻很棒!对,所以有时候短篇改长篇不成功,就是枝垭没生长好。 A:而且长篇的大纲真的很重要,《她从梦里来》的长篇,因为大纲不完善,后期写得很困难。
Q:是的。 A:其实感情部分我也把握得不是很好,但是两篇写下来的经验看,长篇的感情部分需要循序渐进,比起短篇来,需要更细腻的处理。
Q:嗯对对,具体怎么循序渐进呢?天哪老有作者在后台问,爱情文怎么写好感情的发展?我就想哭泣,概括无能。 A:我也写不好爱情,求出教程《爱情文那些事儿》……
长篇的人物比较多,因此不能浪费任何一个人物,每个人都要有必须出现的理由。如果对主线或者剧情,主角的感情没有推动作用,那就要考虑这个人物要不要存在。
关于人物啊,可以设置得不那么完美,因为长篇的篇幅原因,大可以给主角一些缺点或者迷茫、矛盾的点,然后通过一系列剧情去发展、改变,让读者跟着人物一起成长,会更有代入感。
Q:对,连载人物的目标,成长性必须很明确了。
A:是哒是哒~其实,长篇和短篇最大的区别还是一个整体脉络。长篇没必要过分地斟酌字句,剧情才是推动力。在动笔以前,如果对故事走向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就相当于成功一半了。
哦,还有一点,短篇因为篇幅短,所以一般都会把一些冲突矛盾的点写得比较前面;但是长篇,如果过早地暴露太多的线索,可能后面就会有一点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最好是一点一点地,透露一点小线索,让读者也能跟着猜。
Q: 对,一开头线索就要抓住读者,所以开头放出哪些线索也蛮费思量的。
-----相关阅读-----
《她从梦里来》作者陆茸的故事——看江南萌妹如何写重口悬爱小说
陆茸是那种标准的多愁善感文艺小女生,初中时就喜欢在本子上写故事,把自己暗恋的男主写在故事里的小把戏没少干。在本子上手写故事的习惯她一直保持了下来,《她从梦里来》最开始的部分就是在本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前两天陆茸还和故事君聊到她初中时记在本子上的一个故事雏形,也许不久的将来她就能把那故事写出来。

对于陆茸来说,上大学是一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当时迫于各方的压力,她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建筑学,眼看着自己的文学梦渐行渐远,一度她就要放弃了。但网络阅读的兴起又给她带来了一丝希望,也许把故事发表在网上还能挽回自己的理想呢?
她抱着试试的心态,在某网站发了几章。不出意外地,反响寥寥。
然而却被故事app的CEO董荣明看到并喜欢上了。当董荣明亲自邀请她来故事app上写文的时候,她还以为遭遇到了骗子。直到正在苦逼加班的CEO给她发了在公司logo墙下拍的照片,她这才很有警惕性地相信了~

莫名想笑,哈哈哈~
见过陆茸的人往往会惊讶于她的外表和文字的巨大反差,作者姜千重记录她与陆茸见面的场景颇为有趣:
“跟陆茸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此前见过照片,是个很漂亮的姑娘。面对写逻辑严密悬爱推理小说的作者,我充满了好奇。
在见面之前,我还特别怂地问陆茸,我问她你写得这么吓人你自己不会怕吗?她说不怕,她喜欢看恐怖片。
然后我见到了她。
在出站口等到一个长相可爱瘦瘦小小的小姑娘,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反差萌三个字的意思。尼玛这个萌萌哒的小矮子就是写连环杀人案的作者?就是写一个穿着黑色雨衣的怪老太太在雨天的夜里扔冥币(还有挖心案、焦尸案……)的作者?尼玛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了。”

对,写出吓哭人凶案的就是这个萌萌哒矮小瘦~
那么,这个小小的江南萌妹子是怎么成为把无数读者吓得头皮发麻又感动到哭的作者的呢?
说起来,这里面很有故事哦。咳咳,各位还是搬好小板凳,切开西瓜,听故事君——不,还是听陆茸一一道来吧!
Q:恭喜《她从梦里来》出版,请问文学梦最初是怎么萌发的?
A:谢谢!关于这个问题,说来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在初中的时候喜欢上写东西的,因为初一的语文老师是个很热爱文字的人,她会在我的作文本上写上鼓励欣赏的话,我从那个时候起就越来越喜欢写文章,后来读到大量言情小说,就开始尝试着自己在本子上写小故事。那个时候的手稿有满满一箱子,现在我都还保存着呢。

传说中有故事的笔记本
Q:最初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最先成型的是文中的某一个人,某一段情节还是整体设定?或者别的什么?
A:哈哈,我应该不止一次说过《她从梦里来》的最初设定是奇幻,是不是很惊讶~写这个故事一开始是因为在课上无聊,脑中冒出的一个场景:在一座孤岛上,女孩寂寞的背影,还有渐渐远去的船只。
当时就觉得这个场景很美,然后细想之下,女主的形象就跃然于脑海之中了。一个女孩不得已失去了心爱的人,她也许受尽苦难,但依旧为了爱而坚持,奋不顾身希望回到爱人身边。再之后就是更具体的构思,从男主到每一个配角,还有里面的小故事。

看看我们在本子里发现了什么~
Q:书名为什么叫《她从梦里来》?
A:有两个意思,第一是从叶浔音的角度来说,她被人控制、折磨,在“杀人”的噩梦还有和谢宜修相爱的美梦里挣扎,然后经过一桩桩血案、一系列阴谋,终于砸碎了幕后黑手为她编织的那个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于是她从梦里回来了。
第二就是男主谢宜修,他因守护正义而被幕后黑手报复,一度失去了心爱的姑娘,可在他内心深处那个人一直在,所以一次又一次梦到曾经的场景。在与杀人魔的较量中渐渐寻回那个被他丢失的女孩,于是,梦醒时,她来了。
Q:长篇小说的人设至关重要,和大家分享下当初是怎样考虑宜修浔音这对cp的?
A:其实我不太擅长人物塑造,当初我的设定的时候,谢宜修的形象就是那种学者,一看就像是活在象牙塔里那样的人,但是呢他却有着不可思议的职业,他是个警察。
叶浔音呢曾是个骄纵的大小姐,看似不堪一击实则坚强隐忍,她为了回到谢宜修身边受了很多苦但是又要装作若无其事,甚至在被怀疑的时候也不能道出真相。
在这样人物的设定上,谢宜修和叶浔音这对CP就注定只能属于温水慢炖类型了,不会太热烈,就像春天柳枝划过湖面的纹路那种淡淡的感觉。其实我自己写的时候也很崩溃,特想发糖啊,但是剧情不允许啊,打滚~
Q:一个文文静静的江南姑娘,动不动就写挖心、焦尸、劫持、人偶……这么吓人的东西,你不害怕吗?
A:这是真的不害怕,我从小喜欢的东西就特别爷们儿,大家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在看武侠,大家看言情的时候我在看军事纪实,然后就总会被人调侃。
推理悬疑类的故事我是从大学开始接触的,当时看的是美剧,还是比较重口的,我当时一边看剧里解剖一边吃饭,吓得室友连着说了我好几天的“变态”。其实比较熟的人知道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半夜看鬼故事,后来写小说了,这习惯就变成了半夜写杀人剧情,就夜黑风高特别适合写那些情节,咳咳~但我还是正常的!
Q:灵感来源是什么呢?看过的书、电影/剧还是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A:灵感来源于生活吧,如果纯靠想象是不可能的。《她从梦里来》有些小情节都是生活中一些小事演变而来的,就比如小说中的焚尸案,场景设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山村,真实原型就是亲戚家,有一天跟家人去做客,山里路很小,我们是叫了摩托进去的,四野都是高大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后来聊天的时候他们说起以前的事,说那时候山里有大蛇有野猪,说不定还会有不法分子藏着。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群山,忽然就想在这样交通不便的地方,如果发生了命案只要掩藏的好是不是也无人知晓?然后就有了焚尸案那个故事。
还有最近写的新文,里头很多的东西也都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当然也会偶尔因为一部电影或者一部好的书就萌发好的点子,但是撑起一个故事光有梗是不够的,丰富情节是个细致的活,融入生活里的事会让故事更真实。

额,这笔记本还是挺符合年代审美的,咳咳~
Q: 有一种刻板印象,女作者往往长于情感刻画弱于逻辑部分,写推理往往都不在线,但我看有不少读者对书中推理破案的部分颇为赞赏,比如莎草在豆瓣上评论说:“破案过程循序渐进,像是一张缜密的大网,每个人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你是怎么做到的?
A:如果是比较关注我的读者应该会发现我很少写纯情感的文,咳咳,因为我实在是撒糖无能啊。关于推理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光大纲就改了三回,我的原则就是使劲挖坑,然后慢慢去填,哈哈哈!开玩笑啦,其实我每一个案子是有规律的,我会先想动机,凶手为什么杀人,这背后的故事是什么?然后才会慢慢的展开。至于破案的过程也是如此,警察从细小的痕迹里去判断,然后排查嫌疑人,调查动机,最后才是解密。
对于这样的长篇小说而言,如果想要看起来特别有范一点儿,可以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设定主线,然后从一个小案子开篇,慢慢地到更严重情节更恶劣的案子,再一点一点剥开主线。然后可以给每个案子都设定一个点,让他们和主线相联系,最后到主线案子的时候,前期写的那些小案都可以成为破案的关键。
Q: 写作的过程很艰难吧(写作过程是怎样的,总共花了多长时间)?
A:写作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由高到低再到高的情况,就是写开头和结尾的时候是最激情的,在中间的时候是最痛苦的。
《她从梦里来》认真下笔是在去年6月,9月连载,之后因为设定的原因,后面的存稿基本都大改,属于每天新写,那段时间是挺痛苦的,印象比较深的一次就是有一天晚上部门通宵聚会,大家在唱歌只有我一个人捧着电脑码字,想想就好心酸啊,不过好在都坚持下来了。然后放飞自我,于是悲剧造成了第二部的难产,咳咳,我会勤快起来的。
Q: 对这本书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哪里?
A:最满意的当然是能把坑填完啊,一开始压根儿没想到自己可以写悬疑推理,当我把一个案子说清讲完的时候,简直激动得热泪盈眶啊。虽然这个故事的诡计偏稚嫩但对我来说是一种突破。
最不满意的就是人设吧,我很不擅长这个,心里想的人物写在故事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想想就心塞啊。不过我最近一直研究人设啊,第二部在人设上一定会有所突破的!
Q: 你最喜欢的人设搭配是哪一种?我猜是绿巨人和寡姐这种萌差战友类型哈哈,请反驳我吧。
A:咳咳,绿巨人和寡姐的确很戳萌点,但是我能说是钢铁侠和美队吗?哈哈哈哈,最近因为写新的作品迷恋上了钢铁侠这种又帅又有钱还痞里痞气的人物,简直萌到炸,然后再搭配美队这一本正经的战友,嘿嘿~此处应该有贱贱的笑!
Q:对你来讲,写作的意义是什么?
A:我其实并没有深入的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写作带给我的满足感是远高于其他事情的,我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创造那个世界里的人物,看着他们欢喜、悲伤,他们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故事可以结尾,可他们还依旧活在里面。这种满足感可能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动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