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王权度先生之《岁月履迹》
一一文/成喜良
王权度先生之《岁月履迹》即将付梓,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她以个人的成长为轨迹记述了自已七十岁月所走过的人生历程。也是建国七十载的风雨足迹,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颇值得一读!
王权度同志是扶风县天度人,既是一名优秀教师,又是农村中学杰出的业务领导者,他是我的学长,又是我当年工作的学校领导人,当然更是莫逆之交的兄长。
《岁月履迹》这本书共八章,在《故土情怀》第一章里,他一往情深地记述了他自已的出生地一一天度镇,滿怀悲情回忆自已的父亲母亲,耳濡目染了父母的宽厚仁慈,乐善礼义的品性,这就是他少年时代的生命底色,慨当以慷地记叙他的三叔父,四叔父的革命人生,也为自己注入了生命的本色。
第二章《欢乐童年》记忆了新中国初创伊始,万众俱昐的欢快岁月,在《难忘恩师》篇中,初次感知了师德之伟大,师风之纯正,这也许就是他后来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初心之源流。
在第三,四两章《苦乐少年》《风雨高中》主要选取几个生活片段,展示了自己穷且弥坚的求学之路,这里有,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生活情,兄弟情,长幼情…重点是1964年的"四清"风云,进而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不幸地是他家被冤定为地主成份,灾难从此开始,伯,叔,父母,妯娌永无休止地挨批斗,劳改,饥饿冻绥时时于加其身,灵魂无休止地摧残,几不欲生,子侄辈们婚娶无嫁,谁愿让女子投入"火坑"?常人是无法体会其;命运多蹇这个词的真实含义的。1965年他踌躇满志地参加了高考,其实那是一场的命运的荒唐游戏,再好的高考成绩与零分无异,政审通不过,考也是白考一场!优秀的高考成绩,反道成了"白专典型的罪过"的代名词!那可真正是:叫天不应,问地无门。只有回到"广阔天地"准备接受永远地改造!
第五章《八年农民》作者带着自我"救赎"的"原罪“心理,终于把自已炼成了农村农业的"把式“。什么"扬场散籽,磊垛碾场,打井犁地,摇楼拉麦…"统统不在话下。然而,愿望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Wg中的"抄家":给本来就饥饿难挨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母亲中年离世,犹如家庭之天塌下半边。然而,顽强而韧毅的作者,仍坚强地站立起来…参加公社组织的打"大口井"运动,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行当,作者义无反顾,为了多浇地,多打粮,他更是以身示范,"两年打井数十眼,井水哗哗灌良田。"1970年冯家山水利工程上马,作者又首当其冲,参加共筑起七十三米的大垻任务,作者在这一章里,记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深情生动,也常常引人与之共鸣!
第六章《教育随笔》,作者记述了"艰难进校"的原因和乡教育专干,慧眼识人和自已从事教育不易的缘由,到眼见"读书无用论"的惨痛现状,到与"家长们促膝谈心"的赤诚,以及自已怎样由"苦干型"的教师变成"研究型"教师的历程,进而晔变到"学者型"教育领导者,我与他从1991年到1995年一起在同一学校参加中考成绩攻关,探究并践行如何将学校由"后进"名次,变为全县中考成绩出类拔萃的一流学校峥峥岁月。
第七章《诗词情志》王权度先生本人虽然是文理兼通的教育教学领导者,但他的诗歌,虽然并非一流水平,但是,却篇篇是心声,章章亦耐读。特别是"家国情怀,大好河山""感恩党的领导"等篇目大有: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够,意到深处情难已,马蹄催乘明月归!"的豪迈激情与流涟忘返山河挚爱。
第八章则为《滿目青山》更是他的伏枥之作,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激烈。“和青少年谈人生""谈读书""谈立志""谈德智"等。皆是潜心思考社会,人生的呕心之作。真可谓:"老夫喜作黄昏吟,滿目青山夕照明。"啊。
古稀之年的王权度先生,既是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特邀辅导员,又担任天度填老干部党总支书记,兼工会主席。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深受同志们的敬重。他的作品《岁月履迹》是他一生精神,人品,学识的明志晚风的写照,也是他人生价值的折光反照之光辉!
顺便说一句,他之所以有所作为,他有一个生机勃勃家庭,儿女成才,孙辈茁然。更有一个相伴了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贤惠的老妻子!她叫强玉英,少长耕读之家,青适王门,佐夫齐家,她与吾少年是同学,她长我两岁,由学姐变成今日之良嫂。一日,余至其家,余戏言日:学姐有眼光,找到我王哥呀"。莫承想她回答更妙:"咋,你哥光着脚,把我哄到他天度,姐逢沟逢崖跳下去了,再不上来了……原来,当年,王兄落难时,借别人鞋太小,穿不到脚上,光着脚跑到她家来向她求婚的!不过我王哥却说:路上光着脚,到人家的家里,还是硬穿上"夹脚之鞋"的。噢,怪不得呢,原来是我权度哥!让你把脚夹加定了,那他还敢往那里跑呀?…王夫人忙说:文豪兄弟,我长你两岁,你哥大你四年,乖乖给我们当好兄弟吧…!
哈哈哈…原来是哥嫂把弟套牢了,我也跑不了啊,所以乖乖写了上面的拙文!不过都是实话呀!

成喜良,1949年生,扶风南阳人,中学语文教师,出身书香世家。曾在中学,大学三尺讲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教学修养深厚。艺术高超,上示范课数十节,名传省内外,指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国家教学研究之殊荣,膺肩部题《诱思探究》之理论实验教师,论文载之国刊省刊,深受专家学者权威的肯定。自幼酷爱诗词,初,高中之际尤为入迷。谙熟诗词歌赋,借"旧韵"入"新词"。借"古典"歌咏“新声",常有感而发,信手拈来,笔下生花,或缅怀先烈,或寄情山水,以诗寄情,以诗写心。不以成名为务,不以成就而焦虑,以积极心处事,以圣洁心自守,用心记录生活。用情谱写岁月篇章,获奖颇丰,有国家课题实验学科带头人之高称,文言文功底深厚,陕西书协理事,宝鸡作协副主席瞿功印称作者为"扶风乡间大儒""文言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