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旅(小说连载七十一)
作者:团长
(七十一)
守寡多年的刘兰芬何尝不想找个伴呢?
她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啊。
守寡后,白天,苦累她硬撑着。到了夜里,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她有苦无人诉,有喜悦无人分享,更别说鱼水之欢了……
漫漫长夜,独眠到天亮。
朝着太阳,她独自仰望。
她看着春花间翩翩舞动的蝴蝶双双,心中也涌起结双成对的热望;
听着枝头相傍而唱的喜鹊,她也有着重披红盖头的梦想……
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寡妇,晚上睡不着,就把布袋里的铜钱散落一地,然后趁黑一枚枚摸着找铜钱。
等袋中铜钱收集够数后,她再次把铜钱散在地上摸着黑夜找。
一次次,一枚枚,在黑暗的摸索中,她度过了难捱的寂寞时光。
直到有一天,她再也没有气力散撒摸索那一枚枚铜钱了……
刘兰芬是怎样度过那多年黑夜的,包括那天夜晚,老光棍企图施暴未遂被狗咬成瘸子的惊恐与仓惶,都无从考查……
刘兰芬更没有在漫漫长夜抛撒摸索铜钱苦度消磨时光……
当一切负重放下后,刘兰芬疲惫的身心里,才涌起了爱的希望……
她喜欢上了这个新家:可以依傍,可以诉说,可以言笑……
杨天顺的脾气原很生硬倔犟,自从和刘兰芬搭伴后,性格温顺服贴多了,两人由生疏到熟知,知冷疼热,抱团取暖,感情日渐深厚起来……
刘兰芬给杨天顺说了甘肃老家大儿子的情况。
杨天顺说:"你去给庆来张口下话更合适,估计庆来会给我这个爸面子呢。"
刘兰芬硬着头皮,向杨庆来说了她的想法:……让大儿子赵金粮来工地打工……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七十二)
作者:团长
(七十二)
唢呐 ,是一种独奏乐器:音量大,音色明亮,极具民族特色。
唢呐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喇叭口,人们也称它喇叭或嘀嗒。
传统的唢呐,管身有八个孔,由人用嘴吹气,用左右手手指操控,发出声音。
吹奏时,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捂孔,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捂孔。随着手指捂孔抬起不停变动,控制着音高,发出不同高昂低沉响声。
对于乐,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流:
千年琵笆,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
初闻不识唢呐音,再听已是棺中人。
黄泉路上人消沉,望乡台上忆前尘。孟婆一汤忘今生,奈何桥上渡残魂,来生再做华夏人。
在戏曲里,唢呐乐器用于剧情高昂激越或悲怆低沉之时,听着阵阵唢呐声,大喜大悲油然而生。
在一些地方,还流行着送亲娶亲吹唢呐的习俗:女儿出嫁,唢呐诉说着不舍离家的悠悠女儿情;新郎欢娶,唢呐炫耀着接纳新人的款款情意深,唢呐是一个喜庆的使者。
而一些地方,只有在埋人送葬时才启用唢呐。唢呐诉说着逝者生前的丰功伟绩和历尽沧桑,唢呐寄托着无尽哀思和无限情殇,唢呐把逝者一路欢送去了天堂。
唢呐高昂低沉声声,送走了故去的人,也出嫁迎娶了新人。吹吹打打声乐里,新旧在交替……
得知大儿子赵金粮工地遇难恶讯,刘兰芬一度悲哀踉跄,她背着人痛哭了一场。
当她面对杨庆来时,显得异常坚强:她的泪水已经淌干,她没有了一滴泪。
杨庆来向刘兰芬说了工伤善后及理赔情况……
刘兰芬淡定地说:"你们料理事都有规程,按你们的意见办。"
"你有什么意见?"杨庆来问。
"金粮有个媳妇,有一儿一女,赔偿金给他们,咋样分,你们看着办。"刘兰芬说。
"赔偿金也有你的份。"杨庆来说。
"怎样分,你们看着办,实在我有份,就把那份留给孙子,作为将来的抚养费。"刘兰芬说。
"骨灰让金库带回去埋在祖坟里。金粮这一去,媳妇肯定守不住,愿意走,让人家走人。愿意留着可以招人上门。两个娃,孙女可以带走,孙子得留给赵家。孙子我帮着养。"刘兰芬说。
一切如刘兰芬预料的:媳妇拿了该得的赔偿金走了人,带走了孙女,留下了孙子……
这场工地伤亡事故,就这样了结了。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七十三)
作者:团长
(七十三)
看着新伴刘兰芬里外忙碌着,杨天顺感到了人生的温馨和知足。
他这一生,能得到两个女人的爱,他安逸得很哦……
杨天顺是当地有着好手艺的木匠。
他会木工,还会上梁盖房,砌砖垒瓦,设计房屋建设图纸。
村里的土木活,远近的土木建设,都留有他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
生产队时,他出工出力,苦苦挣着工分。有人筑宅建院,他献智参谋,呵呵享受着赞美。
他干着男人该干的事,他的女人把家里操持得稳稳妥妥,样样都不用他操心。
他的女人上官阿利,出身大户人家,当初嫁给他,也是因为家庭成分高的原因。
大户女跟了他,吃的苦不少,受的累不轻。
上官阿利说:"只要两口子齐心,没啥,再大的苦,我都能吃,再大的罪,我都能受。咱两口子齐心协力把日子往人前头奔。"
夫妻俩你恩我爱,很少争吵闹仗,人人都夸:天顺娶了个能行媳妇。
艰苦而幸福的时光过得很快,嘎然停止在一瞬间。
妻子上官阿利和女儿一天争吵后,喝下了毒药……
杨天顺实在想不通:"阿利啊,荞麦是你亲生的孩子,你和女儿到底致的啥气嘛?"
杨天顺了解妻子的要强脾气:可这是你亲亲的娃,纵使全部是孩子的错,你就不能容忍一下孩子么?自己负气走上绝路?
人有时就是这样,一时想不开,就会思想钻了牛角尖,到时悔青肠子都来不及……
上官阿利的绝诀打乱了原来圆满的幸福之家:曾经比翼双飞的夫妻雁,杨天顺成了一只孤独的雁……
有首歌《站着等你三千年》:
妹妹你要做一只孤独雁;
哥哥我站着等你三千年……
上官阿利妹妹这只孤独的雁已经飞走了;
孤单雁天顺哥哥是否会痴情站等三千年?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七十四)
作者:团长
(七十四)
痛失爱妻后,杨天顺一直沉浸在丧偶的悲伤中。
一天,他出门散心,来在景点湖塘。
看着水中欢快喜戏游玩的鸳鸯,他又伤感起来……
鸳鸯,是一种水鸟。鸳为雄,鸯为雌,体型比鸭小,栖息于池沼之上,雌雄常在一起生活。
鸳鸯雌雄常在一起,象征着夫妻的情感。民间传说和文学上常把鸳鸯比喻夫妻;又用鸳鸯来象征成偶的物事。
古代,最早把鸳鸯比作兄弟。
有诗写到:
昔为鸳和鸯,
今为参与商,
骨肉缘枝叶。
这是首描写兄弟间表达友情而赠别的诗。
把鸳鸯比作夫妻,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里:诗中“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
后来,一些文人竞相仿效,把鸳鸯比作夫妻。
在《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爱上了去西天取经的唐僧。
女儿国国王看着鸳鸯戏水情景交融,憧憬着自己与唐僧做夫妻美好……
不料,这唐僧油盐不进,置若罔闻,"阿弥陀佛"一声,坚辞女儿一腔盛情,继续前往西天取经……
鸳鸯是否如同神圣描写的那样忠贞:鸳去,鸯不再嫁,鸯去,鸳不再娶?
这个话题,只有养殖鸳鸯的人最有发言权。
杨天顺见到一个熟人:老汉七十多岁时,还嚷着让人给他再介绍老伴。
这个老汉如今八十多岁了,出门领着后找的老伴。
杨天顺和老汉谈了起来:"你新找老伴后过得怎个样?"
老汉乐呵呵说:"好着呢,七十二岁找了老伴,让我多活了十多年,现在都八十五了,还想多活几年哩。"
"看你活得多精神,红光满面的,看着像七十多岁呢。"杨天顺说。
"不瞒你说,现在又长了两颗新牙呢。人活着就要想开点,走了的永远回不来了,再思念再怀旧都是空空,活好当下才是实在。对孩子们最大的支持,就是老人健健康康活着。你说你整天开刀住院的,跟前没个可心人照应,是不是成了儿女们的负担?"老汉娓娓道来。
杨天顺听了老汉闲聊,心里也蠢蠢欲动起来:"是得找个伴了……"
在饭桌旁,杨天顺向大儿子庆来吐露了"想再找个伴"的心思……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七十五)
作者:团长
(七十五)
昨夜的星辰已坠落,
消失在遥远的银河。
想记起偏又已忘记,
那份爱换来的是寂寞。
爱是不变的星辰;
爱是永恒的星辰;
绝不会在银河中坠落。
今夜的星辰依然闪烁,
像眼神点燃爱的火,
想得到偏又怕失去,
那份爱深深埋在心窝……
爱是不变的星辰,
爱是永恒的星辰,
绝不会在银河中坠落,
常忆着那份情那份爱,
今夜星辰依然闪烁……
杨天顺对儿女们挑明了想找老伴的心思后,儿子杨庆来、喜来和小女儿荞麦并没明确反对,而大女儿杨槐花坚决不同意。
杨槐花是杨天顺的大女儿。长女如母,母亲活着时,她想作主轮不上她,这母亲一走,她自然要维护母亲原来的地位和尊严。
杨天顺和大女儿为此争辩起来。
杨槐花说:"我妈在世时,你和我妈的感情多好,这人就那么突然地走了,你给你又要把新人找,你就这么的心急火燎?"
杨天顺说:"这不能说明我对你妈变心了,也不是我把原来对她的感情都忘了!"
"谁也取代不了我妈在我心中的地位,包括你新找的人……"
父女两僵持不下,杨天顺让儿子杨庆来给杨槐花作思想工作,又搬动文媒婆开导杨槐花……
几经周折,杨槐花才同意父亲"另找人"……
杨天顺和刘兰芬做了伴……
随后,杨天顺遇到了小女儿杨荞麦婚姻的变故,刘兰芬遇到了儿子赵金粮的工地事故……
平静的日子里,不时惊起骇浪,两个老人承受着老年的悲伤……
那个靡靡之音还在那里歌唱:
昨夜星辰已经坠落,
今夜星辰依然闪烁……
(未完,待续)

苦旅(小说.连载七十六)
作者:团长
(七十六)
生活的小溪淅淅流淌着,杨天顺和刘兰芬过着悠闲的日子……
刘兰芬对杨天顺说:"老杨,听金库说,金粮的儿子没人管了,我跟你商量一个事。"
杨天顺说:"啥事,你说。"
刘兰芬说:"我想把孙子接过来在咱们这边上学,你看怎样?"
杨天顺说:"娃没了爸,又走了妈,挺可怜的,你想把孙子接过来就接过来吧。我没有意见。"
刘兰芬说:"西京城里教学质量比我们那边县上教学质量高好多,现在都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孙子的教育很要紧。"
杨天顺说:"经管孩子上学可是个大事情,咱年龄大了,落伍了。只要你能耐得下那泼烦,你就照料好孙子。"
刘兰芬说:"你放心,经济上不要咱们负担,从金粮留下的赔偿金里开支。"
杨天顺说:"我没有反对意见。我这就让文海给娃联系学校……"
通过文海老师联系:赵金粮的儿子赵狗蛋来到西京的一个小学上学。
赵狗蛋上学一个星期后,再也不愿去上学了……
刘兰芬问原因。
赵狗蛋哭着说;"同学都笑话我,说我的名字叫了个狗蛋,说我不会说普通话,还说我一口洋芋疙瘩味……"
杨天顺说:"城里的娃娃好奇,在我们农村,莫说狗蛋,猫蛋,还有叫驴粪的呢。"
刘兰芬也笑了起来:"我们那里给娃起名字,越土越好,越接地气越壮实,这到了大城市,倒招了笑话了。"
文海老师被岳父杨天顺紧急召唤来,一听这情况,也噗嗤笑了:"原来是这个原因呀。当时报名时真没想到这点。这样吧。名字不好听,咱把名字改了,叫赵志雄,怎样?"
杨天顺说:"叫志雄好,比狗蛋威武霸气。"
刘兰芬也说:"还是狗蛋的姑父有文化,起的名字都帅气。"
赵狗蛋喊:"婆,你咋又叫我狗蛋呢,我叫赵志雄。"
刘兰芬忙说:"看我老糊涂了,我孙娃现在叫赵志雄了。"
赵狗蛋又问文海:"名字改了,可他们还会笑话我不会说普通话呢……"
文海也为难起来:"长期当地的口音,一时半会想变过来说普通话,还真不是简单一句话的事……"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马团周,陕西省咸阳市公安局民警,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公安文联会员,陕西省剪纸学会副主席,咸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