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笔名.网名(珍妮,原名(杜宜珍,重庆。爱好文学、旅游,喜欢三毛和琼瑶等前辈的名著,闲暇之余写点诗歌和散文。现已在《黑土地文学社》、《平安杯》等刊登发表了一些作品。因新进文界,才疏学浅,难免显得孤陋寡文,还望各位老师和前辈多多指教,在此由衷感谢!
《追思母亲三周年忌日》
文/珍妮/首发原创
妈妈,今天是您驾鹤西去三周年忌日,在这三年当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思念和想着您的音容笑貌,时常梦见你我话长理短拉家常的画面,仿佛您还在我们身边,永远没有离开过⋯⋯
忆母生前,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命运多舛,自幼丧父,外婆体弱多病,从小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幼小的年纪就承担起了家里的所有一切,家里家外都得去干,同时还要照顾体弱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可想而知的生活也不言而喻!
在我们还未成年时,爸爸也过早的离我们而去,而您一个人不辞辛劳、起早贪黑的把我们几兄妹拉扯大,您的经历和心酸是无人能知无人能晓,只有您自己才能亲身体会得到的;在大办钢铁与灾荒的年代,一家老小吃喝拉撒都靠你,在钢铁厂工作劳累一天还要回家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天还未亮就要起床筑堤舀干一大湖水摸鱼给家人改善生活和糊口,因种种原因不得不辞去工作而辛苦劳作和带娃,后又兜兜转转来到了城市等等细节诉说不完;您虽没有文化,但您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智慧和头脑,作为晚辈的我们还不及您,您常常教导我们的家风、家规和言传身教的一席话是很有道理和哲理的,让我们受益匪浅;您的善良、艰苦朴素、贤能淑得、持家有方的性格和习惯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由其在爸爸去世后您独撑一个家,而我们又未成年还要依靠你又不理解你的苦衷时的撒娇和任性,不知让你操碎了多少心,流过了多少泪;眼看您一丝丝青丝变成了白发,为了我们几兄妹和这个家常常累得您喘不过气来,那时不谙世事的我们只知道玩乐,而不知道怎样去帮你减轻压力和负担,可在你劳累过度的途中最终累垮身体病到了,当时的你不知道是多么痛苦和绝望,可你坚强乐观的性格没被任何困难压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你又慢慢恢复了健康和元气,待身体稍稍好了点右手右脚还不怎么灵活的情况下又为这个家操持和担心起来,直到我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成家了,你好不易轻松安亨晚年的时候,脚又痛得你无法安睡(偏瘫后遗症影响右脚抽筋),每个夜晚煎熬得度日如年、痛不欲生!你的一切苦痛让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而爱莫无助!在你去世的祭祀上读"十月怀胎"这段祭文时,作为人母的我深有感触而泪入雨下,你我虽生活在一起几十年,悔不当初在你最后的时日没有好好的陪伴和孝敬您,肯请原谅女儿的不敬、不孝!
妈妈,在您离开我们这三年,我也经历了很多,这不知是您对我不孝的惩罚还是人生要有这段经历和却难,有些事和话已无法对您诉说心中的苦痛,只能自己默默的消化和承受这一切。如有在天之灵、母女心灵相通,希望您能保佑和劈开我身边的小人与不顺之事吧!
老人常说:"娘在,人生尚有来处;娘如去,人生只剩归途"。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深有体会这句话的意义和含义!"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亲戚",当你在世时,兄弟姊妹大事小情或每家每年每个节假日或过生时,大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开心热闹一下。可当你一走,这个大家庭都各怀心思、各奔东西前程,再也找不到之前那种和睦的氛围和感觉了,亲情也随之飘散而疏远了很多⋯⋯
妈妈,您一生行善积德,西去不会再遭受病痛折磨,想必爸爸已与你团聚天堂,永远相伴。今逢娘忌辰,跪求爹娘驾返,虔请领用祭品、冥币、纸钱共享云天比翼,儿女跪拜坟前已肝肠寸断,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述说对你双亲的追思和怀念,回想在您离开我们那一刻,肯定是难受、不舍和放心不下我们,可我们都已长大成人。您已儿孙满堂,来世再做你的女儿和小棉袄。愿你一路走好,放心去吧!
公元二零二零十二月三十日(农历庚子鼠年十一月十六日)是您仙逝三周年纪念日,不孝之儿女,摆放祭品,泣跪坟前,纸灰飞扬,恸痛儿女心,细雨幽绵,苍天泪雨,愿您安息,儿女们永怀心中!!!
顾问:李振刚
作者:珍妮/主编:墨客刘恒
投稿微信:17734717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