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清彦,邯郸丛台区人,中学高级教师,华语文学院院士,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学会会员,河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获河北省第六、七、八、九届散文名作优秀奖,阳光邯山杯征文第一名,中国散文学会“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著有散文集《静心看世界》。


墙角数枝梅(四)
张淸彦
到了冬闲少有活干,梅杰待在家中除了单调的看些书外,无事可做。看着看着,遇到了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找谁商讨呢?辞欢庄像他这样程度的社会青年找不见,无奈,他只得放下。再者,家中的环境也很嘈乱,比在学校的条件差远了。他对此真有些反感,一天、两天……他觉得越来越身心难受。“就这样一直呆下去吗?”他感到腻烦,感到没意思。他也曾想到学校的生活,未久他又唉声叹息而止:“唉,一切都过去了,悔之晚矣。”
梅杰从砖场回来,十多天过去了,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新工作。大街上,早晚冷静无人。太阳出来时,在阳光照射的墙角下,除了老汉们三五成堆的下棋外,再没有其他闲人了。身体结实的青壮年从砖机上下来,马上补充到了装出窑烧砖的队列里,身体弱的或脑筋活泛“精明”的人,便都带着框子做起了买卖小生意,他们都在寻找挣钱的门路。
梅杰心中很清楚,在砖厂干活是纯体力,做小买卖是体力加脑力,是需要动脑子的。他也曾想过,也这样学着别人做小生意,可是却没有做——他怕羞,大街广众他张不开嘴,喊不出口。
梅杰在家中呆坐着,没有啥事情可以做。最近,家中的访客不知不觉又多了起来。她们一来到梅杰家里,就七嘴八舌地缠住了他母亲。
“这下怎么样?你不是说要等到秋后吗,看你现在还咋说?”
“人家啥东西都不要,只要你答应就可以了。”
……
她们一个个举止言谈都动听,很像戏剧导演聪,讲得声色兴。没办法,母亲只好征求儿子的意见,可梅杰始终不答应。就这样,她们一个个兴奋而来又失望离去。最后,就剩下花沟村的三公娘。她是个久说媒的,今年六十二岁了,虽然白发两鬓,可精神不减当年,走起路来矫健有力,说话言辞若悬河,能把“烂事”给说圆活。
三公娘见现在时机已经到,便又来到了梅杰家里。她见了梅杰的母亲就兴致勃勃地先打招呼说:“大妹子,我又来了。”一脸欢庆喜鹊笑,好事登门到。
见是三公娘,梅杰的母亲赶紧把她让到屋里坐下了。三公娘拍着她的肩膀说:“大妹子,这下给你说个好儿媳。我村有个俊闺女,你们可都不知道吧?方林的闺女芳梅花长得可好了。女孩俊俏才德高,什么做衣服缝纫绣花了……家里家外样样行。论本事,十八般武艺样样通,超过穆桂英。这是我村第一个好女孩儿,说给你当儿媳做暖心袄,大妹子你能不答应?这下可不要再犹豫了,有福气赶快就“定”下。”
梅杰的母亲是位勤劳诚实的农家人,最近,她被儿子的亲事搅乱了心。现在听三公娘这么一说又不知应该咋回答。于是她就随口说:“儿子不怎么同意。这样吧,先停一下,让我同儿子商量好了咱再说。”
三公娘见有了“活”口,满心欢喜高兴地说:“好,那就等吃你的喜糖吧。”她乐呵呵地笑着离开了。
第二天,梅杰正在家中看书。外村的姐姐回娘家来了,而且身后还跟着个50岁上下的女客人。来人方脸大眼薄嘴唇,上身灰衣下穿黑裤,中等身材却显得富态俊才。她随姐姐来到屋里,一双机敏的眼睛上下眨动快速“摄影”,把屋中的一切尽揽脑中。她虽然年过半百,却精神饱满红光满面,让人一看,便知是个有鲜见,沉稳老练的管家内行好把式。
梅杰向她们打了个招呼,不解地看了她一眼,心里说:这是谁呢?
母亲和姐姐让“客人”坐下了,她像检察官似的,看过家里的摆设后,又注目观瞧起了梅杰。很快,她发现梅杰原来在桌旁看书,就马上问道:“呀,看的什么书?”
梅杰听了问话慌乱地回答:“啊,‘闲’书。”梅杰目睹着眼前的情况,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就推说有事,起身向屋外走去。姐姐望着他的背影对同来女客人说:“什么书,谁知道是什么书。他从学校回到常待在家里看呀,写呀……”
母亲见“客人”目不转睛地在听女儿讲,也就随口接着说:“这孩子太老实,整天在家搂着书,就是赶不出去。”
女客人听了,微微地点了点头,又夸了几句后含笑而去。
“客人”走了,梅杰才知道她是花沟村的,是来相家、相女婿的。于是就不解地问起了姐姐:她怎么和你一道来了?

顾问:李振刚
作者:张清彦/主编:墨客刘恒
投稿微信:17734717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