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吃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可见吃的重要性。
怎么吃?如何吃?
是有大讲究的,会吃吃出健康,不会吃,吃出疾病。
要不怎么会有病从口入一说。
首先,早餐必须吃。早上起床后,人体从休眠进入一天工作,需要大量能量,二早餐是提供能量的基础,科学的进食早餐可以保证代谢需要。早餐适宜清淡营养丰富的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一天必须摄入32种以上不同的食品,方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若长期不吃早餐,对健康高度不利,很多疾病都与不吃早餐密切相关,如骨质疏松其他消化道代谢疾病等。
最好不要在晚上吃饭。
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天只吃两顿饭,吃过了早饭午饭,好有力气下地干活,到了晚上,早早的休息,一方面可以补充体力,另一方面就是可以节约粮食。
现代人刚好相反:
早上不吃或者少吃,中午对付,晚上则山吃海喝。晚上是人体休息时间,不需要多少能量,而大吃的结果,导致人虽然休息了,但胃肠道却在超负荷运转。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久远以前的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他不仅提倡要过午不食,甚至还鼓励日中一食。中国古代更有“过午不食”之说。
在《佛说处处经》中说: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
在《四十二章经》中说:“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弊者,爱与欲也。"
佛教之所以提倡要过午不食,主要是当时比丘的饭食都是由居士们供养的,比丘一天托钵一次,可以减少居士们的负担。另外,减少食物的摄入,能令身心清净,通过减少食欲而达到控制种种其他欲望的目的,有助于修禅定。
此外,佛陀鼓励弟子日中一食、过午不食,是因为佛教中有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佛吃饭的时间,下午是畜生吃饭的时间,晚上是饿鬼道众生吃饭的时间的说法,什么时间、吃哪顿饭就种下了相应的因。
过午不食,能有断三恶道因的作用,坚持过午不食就是在往成佛之路上努力。同时也是断除某些违缘的方法。
对于有成佛信仰的人来说,最好要按照经教所说的,坚持过午不食、日中一食,从而提升自己的修行。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吃早饭、午饭,并且坚持过午不食就很有利于健康了。早饭午饭摄入相应的营养,可以满足人体的一天所需。
在医学中已查明,从下午四点开始,到凌晨四点,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是逐渐下降的,如果在这个时候吃太多事物,无法将其有效的消化,食物就会变成废物。现在的人得病,很多都不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而是营养过剩,所以,佛教中说的过午不食、少吃饭,就更突显其意义。
除了有利于健康,想要减肥的人,更要坚持做到晚上不吃饭,如果配以适当的运动,减肥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有追求的人,我们应该控制一些食欲,不要沦为食欲的奴隶。食欲重的人也不要灰心,正像《了凡四训》中所说,克己需从难克处克将去,如果能把食欲克制住,做其他事也会更容易成功。
修行的机会无所不在,我们每天都要做的吃这件事,只要转变思想,它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