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
知青岁月(七)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其实,自从知道了吴英家的变故以来,苏校长一直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现在听说吴英逐步恢复过来了,很是高兴。于是,约了郑校长这个星期天去红星三队知青组看望吴英,并特地转到镇上买了许多菜,准备就在那里吃中饭。郑校长提前征求了吴英的意见,吴英没有表示反对。
苏校长名叫苏强,苏州人。苏南的男人十有八九会烧菜,苏校长也不例外,烧的一手好菜。什么红烧蹄髈,松鼠鳜鱼,腌笃鲜,样样拿手。那天中午,第一次在那里吃饭,更是精心操作,格外用心。吴英找了个借口提前半小时下工,菜都基本烧好了,还没进门,那扑鼻的香味已经飘到大门之外了。
苏校长很有礼貌地和吴英打了个招呼,吴英微微点头一笑,作为回应。三个人就坐下来聊了一会儿。苏校长劝解道:“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过无数次磨难,我们都要有所准备。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从容面对,百折不挠。”他还以自己的经历为训,谈到1958年自己当年高考,成绩很好,本来以为自己肯定能跨进南大的大门,结果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名落孙山。苏州市教育局和他们讲,现在全国大跃进,苏北需要人才,多次向苏州提出,要我们支援,所以,建议你们到盐城去发展,肯定大有作为。这样,我们许多同学就一起来到盐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11年了,大家都很高兴,干得很好。
苏校长滔滔不绝地讲着,郑校长不时地插上几句,吴英静静地听着。听着听着,觉得苏强这个人有点夸夸其谈,好为人师。但因为是第一次交流,不便说多少,所以只管听,没有说话。
一会儿功夫下工了,知青们都回来了。也是老远就闻到了屋子里飘出来的美味佳肴的那种特别诱人的香味,已经多长时间没有闻到这种香味了啊!姐妹们蜂拥而入,看到满桌摆放的色香味齐全的那么多菜,一个劲地夸奖苏校长手艺绝佳,一个小妹妹脱口而出:“苏校长不愧为苏南好丈夫!”忽然觉得有点冒昧失礼,连忙改口说:“将来时,将来时!”大家哄堂大笑,苏强和吴英也觉得有点尴尬,好在郑校长出来打圆场说:“苏校长是第一次来和大家见面。老乡见老乡,两眼——亮堂堂。”他正想说“两眼泪汪汪”,突然考虑这样说不合时宜,连忙改了口,想出一句“两眼亮堂堂”。当时,无论苏南苏北,都习惯于把苏州和无锡当作一家人,所以,说“老乡见老乡”,大家也很习惯。
桌上除了吴英有点拘束以外,其他人毫无顾忌,尤其是那些几乎一年没有吃到过那么多,那么美味的家乡菜的小妹妹们开心极了,就好像是专门烧给他们吃的似的,大口大口地吃菜,不一会儿功夫,一桌菜就风卷残云似的消灭光了,大家都很开心,吴英也很开心。只是苏强一边吃,一边还对知青们讲他的大道理和他的奋斗史,桌上就他一个人在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知道的事情也多,大道理也多,一张嘴巴很是能讲。
午饭以后,大家又聊了一会儿。吴英对苏强打招呼:“这些小姐妹们不上规矩,野惯了,请原谅。”苏强说:“哪里哪里,与他们在一起很高兴,今天能给我一个机会与你交流更是特别高兴。”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便多谈,又过了一会儿,苏强和郑校长就告辞了。
晚上,吴英问陈玲,对苏强印象怎么样?陈玲是个直性子,说:“蛮好,能说会道,理论一套一套的,像个干部样子,”吴英说:“我不喜欢这种夸夸其谈,居高临下的性格。”陈玲一听,连忙改口说:“他当校长,教育人惯了,不要紧,不会对你怎么样的。”吴英一听陈玲的口气,连忙说:“什么对我怎么样?八字没有一撇呢!”陈玲知道吴英说话不让人,就说了一句“处处看吧!早着呢!”就不再说下去了。
过了几天,郑校长问吴英,对苏强印象怎么样,吴英未置可否。但苏强说:“不着急问人家,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时机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所以,苏强还是隔一两个星期就去知青组一趟,烧一些菜大家一起吃,有时一个人去,但每次去,都要讲一些大道理。知青们也习惯了,反正去一次改善一次伙食,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有两个星期没去,大家反而觉得不正常,甚至有人说:“肚子又需要加油了,怎么没来呢?”吴英就说:“你们就知道吃!”说的人做了个鬼脸,大家报之以一笑。
谁知没几天,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不过不是因为苏校长,而是又出现了另外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