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那边
作者:许刚
我曾N次萌生写一写过去的岁月,谝一谝父亲和爷爷的故事,却总因杂七杂八的琐事而搁置。最近一段时间,因身体欠安,被迫按下快节奏的生活暂停键。在家养病期间,我静下心来,拔开尘封的记忆,记录下那段苦涩的往事……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与爷爷的谈话,总和山那边纠葛在一起。
噢,山那边。山那边是指翻越中条山的解州一个叫冯家庄的小村子。那里有爷爷牵挂的亲人,他的一奶同胞,他的亲妹妹桂香老姑。
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为了拯救民族之存亡,解救民众于倒悬。桂香老姑与一帮热血青年,在爱国进步教员范世轩的带领下,去了山北的解州,接受新思想,进入解州女子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就要求进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她受组织委派,争取国民党进步军官,秘密打入晋绥军爱国青年训导教练团三团。1937年腊月十三,她与西北军的一个团副冯熙宝结婚。1944年的麦收前后,老姑父冯熙宝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惊闻噩耗,桂香老姑是哭的死去活来,哭的天昏地暗,哭的是三天没进米面星。性格刚烈的桂香老姑,安葬了老姑父,擦干了眼泪,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家。桂香老姑没有改嫁,她选择留在了冯家庄,拉扯一双儿女长大成人。
桂香老姑的儿女很争气,先后完成学业,参加了工作。表叔冯志远是重庆某大学的教授,桃李满天下。表姑冯伊静在河南郑州省博物院从事文物鉴定考古工作。其中《中原远古文化探秘》一书,被中华外文局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们在各自的事业上都有所建树。
爷爷生前没有走出过大山,没有到过桂香老姑家。起初,桂香老姑嫁到山北解州冯家庄,爷爷是准备去看望一下妹妹的。可因兵荒马乱的,爷爷未能成行。
待时局稳定下来,解放后,爷爷想去山那边,可桂香老姑却不在解州冯家庄久居。她随表叔和表姑漂泊异乡,一直到爷爷病逝,爷爷都未能翻越中条山,去妹妹家转一转,看一看,成为心中的遗憾。
1948年,父亲在解州师范学校读书时,曾去过桂香老姑家。桂香老姑所嫁的“冯家”,是解州方圆十几里有名的大户人家,名门望族。诺大的四合院,朱漆大门,门前一对石狮子,煞是威武。四合院前有3亩大的场院,场院东西盖有两排厢房,约20余间,是供干活的伙计、丫鬟、厨子和账房等生活的场所。朱漆大门的上方悬着一块匾额,“耕读传家”四个鎏金大字,苍劲有力,乃出自当地书法名流沈齐斋之手。
老姑夫的父亲是当地有名乡绅,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多次支前,在解放军攻打运城时,他捐粮捐物捐款,被誉为“开明绅士,抗日功臣”。
冯家有良田二百亩,骡马成群,雇工20来人。但冯老爷子,明大理,识大局,不是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他善待雇工,也经常在管家的陪同下,到地里去体恤雇工,送去茶点烟卷,慰劳雇工。若逢歉年,他在村里搭棚施粥,救济难民,留下了好口碑。
记得那是1985年的秋季,家家户户正在忙着收割黄豆、芝麻、花生、玉米时,爷爷驾鹤西游。在爷爷弥留之际,拉住父亲的手,叮嘱父亲,一定要去山那边,给桂香老姑家捎信。父亲当即派人去解州冯家庄报丧。桂香老姑闻讯,就跟表叔和表姑千里奔丧。日夜兼程,几经辗转,终于在爷爷下葬前赶到。爷爷、老姑亲兄妹30多年未见面。我至今记忆犹新。表叔和表姑让纸扎部送来了三米多高的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悼舅父大人千古”,“流云难挽音容驻,堂前常思教诲情”。桂香老姑俯身在爷爷的灵柩上,嚎啕痛哭,泪如雨下。桂香老姑几次昏眩过去,我们急忙劝慰。可兄妹情深,血浓于水,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我们孝子贤孙更是难掩伤悲,一时间灵堂哭声震天,哀声传出村外……
我清楚的记得,在爷爷下葬的那天。早上天空晴朗,秋高气爽。但当爷爷灵柩从房间移出,放至灵棚,正在开追悼会时,顿时天暗了下来,乌云密布,风声四起,不一会风裹着雨倾盆而下……参加追悼会的人,站在风雨中,泪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哀乐低徊,哭声阵阵,天人同悲。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蜿蜒一里半……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不会变。
爷爷、桂香老姑,还有父亲都已离开了我们。但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却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
爷爷一生没有走出大山,没有坐过火车,没有到过山那边。父亲一生没有到过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父亲曾在我面前提及过,等他退休了,带上母亲一起去大上海逛一逛,开开眼界。到上海外滩,到上海迪士尼乐园,到东方明珠电视塔,去拍照留念,去领略上海风光。
2016年10月25日,我借去上海参加运城市首届优质水果上海推介展销会之便,带上父亲的遗像,从陕西咸阳国际机场搭乘东方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上海。我带着父亲的遗像,游览了上海外滩,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八佰伴、恒隆、正大、明光、新天地等购物广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广播电视塔,是上海地标建筑之一,矗立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高468米,与外滩隔江相望。我每到一处都手捧父亲的遗像拍照留影,以了却父亲的夙愿……

作者简介:
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桃李文化传媒常驻作者、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当代新文学社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