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词谱
东坡引
诉怨
梧桐
指弹来诉怨。
曾经一逢面。
缠绵只恨时光短。
别离情却断,别离情却断。
夜深望冷月,又思溪畔。
曲曲送,悠歌满。
可今被锁难能见。
凭栏常感叹。
凭栏常感叹。
钦定词谱
烛影摇红
秋雨(周彦邦体裁)
梧桐
秋雨绵绵,摇枝续梦情难了。
千山万水话桑麻,可是凄凉搅。
落叶飘飘乱绕。那不堪,频频烦恼。
忧愁写满,待等相逢,如烟渺渺。
烛影摇红,是曾经瞬间喧闹。
繁华绘彩送悠歌,不断留欢笑。
无奈乾坤困扰。任声声,西游意表。
终归邂逅,未有佳音,能来覆蹈。
钦定词谱
金盏倒垂莲
枫叶指尖舞(晁补之体裁)
梧桐
枫叶弹风,指尖中起舞,宛若红霞。
绘彩难停,遍岭话桑麻。
满满意,枝头摇曳,为能悠远天涯。
总是拓展,临溪又 写浮化。
深秋切来布阵,那霜千万里,好像轻纱。
阵阵婆娑,如是奏琵琶。
却晓得,心怀思念,此时成了伤疤。
郁闷诉怨,忧愁似品浓茶。
桃源行
唐代: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不见 一作:忽值)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点着灯的家
席慕蓉
其实 我们所求卑微
不过只是希望孩子都能平安长大
在每个温暖的节庆里
在每张泛黄的相片里
我们都能紧紧地搂着他
其实我们所求卑微
不过只是希望
能够有段无怨无惊的岁月
有片可以耕种的田野
有些知心的友伴
有些可以诉说可以互相交换的期盼
于是 眼神专注 微笑慢慢绽放
我们在镜头之前或是端坐或是拥抱
慎重地留下 几张
将来也许可以传给子孙的家族合照
其实 我们所求何其卑微
人生一世 辗转天涯
想保有的不过就是像这样一小间的
点着灯的房子
一小间的 点着灯的家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坛撷萃》
——唐诗五首欣赏
强元辑
挥之不去的愁绪
愁绪总是来得太过容易。
与友人离别、遭逢人生变故、内心孤独无助……都会在心里生发出无限的惆怅。
不管你在深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 声,有多少负能量,早晨醒来生活还要继续,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开心或者不开心,这个城市都没有工夫等,成长,就是一个不动声色的过程,一个人熬过一些苦,才能无所不能。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
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
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
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
离杯惜共传。
沁园春·恨
郑板桥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初读这首词时笔者觉得是有酷又有趣,毕竟在“沁园春”这个词牌下,这是最癫狂的一首了,读来十分痛快。这首词写于1730年左右,那时他已经37岁却还没有中进士,一心仕途的他内心是迷茫的,他觉得自己是有才华的,为何却总是中不了。于是一气之下,他写下了这首词。
没有一般文人的那些弯弯绕绕,起句人家就是一句花无知、月也无聊、喝酒也没啥意思。花月酒本是文人们最喜欢的3件事,郑板桥一上来就全给否定了。接下来他就更过分了,
他折了夭桃,煮了鹦哥,这都是文人们时常歌咏的对象。就这样他仍然不解气,他要烧了书和砚,毁掉琴、画和文章。看着他这一系列行为,让人不禁想问这是为什么?
上阕的最后一句,他交待清楚了,他要和正统文化决裂,他郑家本就有慕歌,就算教人谱曲,也一样能生存下来,大不了就不考了,放弃读书这条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阕由癫狂变成了伤感。他自嘲自己长得单薄就不是当官的料,就连穿着青衫都被人笑话。现在天天住在破巷子里,夜夜孤灯相伴,听着窗前的细雨,看着秋草。这样的生活下,哪怕是上天不允,他也要哀叹几句。到最后,心里太难受了,词人取出纸来写下了这首词。
这下阕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牢骚,只是这个牢骚是用具体的景物为依托的。值得注意的是,前面已经“毁尽文章”的他,到最后还是只能借用文字来抒写凄情,因为他再也没有其它办法可以宣泄情感。至此,词人的心境也就由最开始的抱怨变成了无限的孤独,感情的层层递进是这首词的亮点之一。
对于这首词,和郑板桥同朝的查礼曾这样评价:“风神豪迈,气势空灵,直逼古人”。这12个字的评价,个人认为只是针对词的遣词层面。确实,这首词读来很痛快,说出了古代很多落魄书生想说,而不敢直接表达的话,所以年轻时笔者是很喜欢它的,觉得它又酷又有趣。但人到中年再读这首词却已泪目,前途未卜,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心中万千无奈。
词的题目中有一个“恨”字,是恨朝廷不识人才,也是恨自己不是科举的料,这个“恨”字其实就是全词的词眼。词人所有癫狂之举,其实都是因为这个“恨”字。
咏白海棠
曹雪芹
神仙昨日降都门,
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
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
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
岂令寂寞度朝昏。
情深深 雨濛濛
琼瑶
多少楼台烟雨中
记得当初 你侬我侬
车如流水马如龙
尽管狂风平地起
美人如玉剑如虹
情深深 雨濛濛
世界只在你眼中
相逢不晚 为何匆匆
山山水水几万重
一曲高歌千行泪
情在回肠荡气中
情深深 雨濛濛
天也无尽地无穷
高楼望断 情有独钟
盼来盼去盼不尽
天涯何处是归鸿
李延年歌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古诗词赏析
墨华翎林整理
出身高贵(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才兼文武的北宋词人贺铸也逃脱不掉这样的命运。在反观自己的一生后,他以莲花自比,写了一阕《踏莎行》: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歌咏对象是莲花。“杨柳回塘,鸳鸯别浦”写的是莲花的生长环境。“回塘”是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而“别浦”则是河流入江海之处,很明显这两处地方都是不易被人所发现的。如果说回塘、别浦都是难通之地,以至于莲花不易被人欣赏,那也不是最悲哀的。因为还有采莲女子可以乘舟到达,莲花尚可以被采莲女子所赏爱。可是“绿萍涨断莲舟路”,如今浮萍太密,隔断了“莲舟路”,连采莲女也望而却步了。再退一步,既然没有人的欣赏,如果有蜂蝶的相伴,也不至于太孤寂罢。谁知“断无蜂蝶慕幽香”,蜂蝶不来,人亦不来,它只能孤芳自赏了。它自开自落,“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落日潮水,流云微雨,莲花都已看尽。它心中是苦楚的,试图要把自己满腹的心事告诉屈原,因为他是它的知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世上懂得欣赏莲花的人,除了屈原还有几人?它要说的是什么呢?“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却无端地在秋风中受尽凄凉。莲花开在夏季,而夏天却不是百花争妍的时候。春天万紫千红,百花最终选择“嫁与”春风,就连飘落都是风风光光的。可是莲花却不懂也不屑如此,她开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于回塘、别浦中绽放,她不愿与群花争艳争宠,甘愿忍受孤独。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落得“无端却被秋风误”的凄凉晚景。它既然是一首咏物词,就必然寄托了作者的胸襟怀抱。词中所写的莲花是孤苦高洁的,它远离人间的繁华,独自开落,看尽“返照迎潮,行云带雨”。此外,莲花还是倔强高傲的,它不屑同百花争春,也不屑于“嫁春风”而去,明知要被“秋风误”也在所不惜。这里的莲花分明就是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落魄之士,它的孤独、它的高傲,其实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贺铸出身高贵,却不以此自居。他性情“豪爽精悍”,“喜面刺人过。遇贵势,不肯为从谀”。正是由于这种耿介豪爽性格,他入仕后不肯为权贵屈节,因而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他就像词中所写的莲花一样,虽有德有才,却不为人所重,他的仕途正是“绿萍涨断莲舟路”。“红衣脱尽芳心苦”,老大无成,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返照迎潮,行云带雨”,多少风霜雨雪,世事沧桑、人情冷暖,他都已经尝遍。“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当年太过孤高耿直,以致如今晚景凄凉。流露出美人迟暮的悲叹,其中带有一种反省与悔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