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杨开慧 (叙事诗)
谨以此诗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
作者/王应礼
主播/紫气东来木蝴蝶
五、韶山风云
一九二四年岁末年初,毛泽东、杨开慧全家坐上轮船,
伴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轮船划破波浪驶向长沙的方向!
乙丑年正月十四,一条木船从湘江经湘潭涟水河停泊在银田寺,
毛泽东身着长衫走出船舱,回到了离开十年的家乡!
走出船舱的杨开慧一头齐耳短发,身穿白领青布短袄,
和蔼可亲的脸庞显露着刚毅、朴实、庄重、利索、大方。
银田寺码头聚集了前来迎接毛泽东一家的故里亲人,
到韶山后杨开慧笑着说:“润之,今天我才看到了毛家大门的朝向!
毛泽东回到韶山后,一边养病一边进行社会调查,
冬天农闲和农民一起打骨牌、玩麻将,讲时事,谈家常。
韶山农民在土豪劣绅的压榨盘剥下生活越来越困苦,
地主老财大鱼大肉,乡亲们卖儿卖女,流离他乡!
毛泽东、杨开慧经常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访贫问苦,
视线所及是团防局团丁荷枪实弹欺压凌辱农民的现象!
韶山冲上七都团防局长成胥生竟然拿手无寸铁的叫花子“试枪”,
成胥生常常杀了人还不准收尸,乡亲们都骂他是该死的“阎王”。
毛泽东、杨开慧带领乡亲们给叫花子装殓了尸体,搭设了灵堂,
在祭奠会上毛泽东以人证物证证实了成胥生滥杀无辜,
荷枪实弹包围灵堂的团丁只好悻悻地离开祭奠现场!
毛泽东和众人抬起灵柩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山上爬去,
此时的毛泽东感到要唤醒中国农民觉醒必须做更大的文章!

在回韶山很短的时间里,毛泽东、杨开慧办了二十多所夜校,
实际上就是二十多个秘密农民协会遍布了湘潭山乡!
前来夜校听课的学员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
杨开慧为农民讲课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毛家祠堂久久回响!
毛泽东觉得农民过上好日子必须摆脱族权、神权、封建政权的欺压,
摆脱“三权”欺压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组织农民必须有党的领航!
毛泽东、杨开慧在韶山农村的调查中有了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想法,
毛泽东和湖南区委研究后决定成立韶山农村党支部,
以确立党在农民中的领导地位,发动组织农民这支强大的力量。
阴历五月中旬的一个夏夜,在韶山毛泽东家的阁楼上,
在杨开慧的监誓下,四位新党员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
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阶级斗争,永不叛党!
中国第一个韶山党支部在毛泽东和杨开慧领导下建立起来了,

从此,韶山农民有了领导核心,农民运动开启了正确的航向。
毛泽东、杨开慧在韶山的活动给穷苦农民带来了希望,
成胥生和地主豪绅们感觉好像末日来临,惊恐万状!
八月间毛泽东针对韶山遭受大旱,禾苗枯黄,土地绝收,
发动农民协会开展了反对囤积居奇,高抬谷价的“平粜”斗争,
诡计多端的团防局长成胥生败在了数百名举着火把、镰刀、梭镖的农民手上!

成胥生恼羞成怒罗列了毛泽东几个罪名,召集乡绅联名告状,
湖南军阀省长赵恒惕为扑灭农民运动熊熊燃烧的烈火,
电令湘潭县团防局逮捕毛泽东“就地正法”以稳“三湘”!
毛泽东在韶山深受群众拥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在党组织和群众帮助下,毛泽东、杨开慧先后离开韶山,撕破了赵恒惕的“罗网”!
一九二五年九月中旬,毛泽东到广州因病在东山医院疗养,

十月十五日汪精卫推荐毛泽东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
两个月后杨开慧和母亲携毛岸英、毛岸青从湖南来到广州,
毛泽东全家住在东山庙前西街三十八号一座简陋的楼房。
杨开慧主要是担任秘书协助毛泽东工作,同时负责通讯联络,
经常为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林伯渠、李富春等人传送信息、秘档!
北伐战争开始后毛泽东调往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一九二六年杨开慧同母亲带孩子回到长沙望麓园继续为革命奔忙!
杨开慧此时已身怀六甲,白天听取各地工农运动的汇报,
夜晚时常通宵达旦,整理汇集供毛泽东参阅的资料情况!
十二月三日,中央派毛泽东到长沙指导工作夫妻再度团圆,
毛泽东这次回湖南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以回击国民党右派和土豪劣绅对农民运动的诬蔑与“栽赃”!
杨开慧怀孕在身,既要照顾母亲,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毛泽东委托何叔衡请了保姆孙嫂来家中照料“帮忙”!
毛泽东、杨开慧这两位“主人”对孙嫂平等、热情相待,
从小就给孙家做童养媳的孙嫂陈玉英把家里打理得妥妥当当!
孙嫂的到来让毛泽东更放心地去考察湖南农民运动,
杨开慧也有了更多精力帮毛泽东整理、筛选考察的第一手资料情况!
毛泽东利用三十二天的时间深入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县,
在杨开慧的协助下,毛泽东很快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文章以大量雄辩的事实说明了湖南农民运动“好得很”,
有力驳斥了国民党和社会各界污蔑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谬论,在党内外产生巨大反响!
毛泽东多次夸奖道:“我这个好秘书,抄写起来,又快又好!”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爱妻杨开慧发自内心的赞赏!

一九二七年一月,国民政府迁武汉后毛泽东到武汉主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二月底,杨开慧和母亲、孙嫂带着孩子住到了都府堤四十一号武昌!
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已临近产期的杨开慧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做一些具体工作,
为使毛泽东集中精力运筹革命大计杨开慧几乎是天天不停地奔忙!
来武昌后毛泽东和杨开慧全家人生活的十分艰苦,
那时毛泽东只有一件白衬衣,一件灰布长衫两件衣裳!
杨开慧穿的也是异常的朴素,热天总是一身白粗布褂子,
平时穿一件半新半旧的开襟,外罩着灰不灰红不红的格子旗袍“时装”。
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毛泽东和杨开慧都对孙嫂很好,
孙嫂和杨开慧彼此不分上下,不分你我,就像亲姐妹一样!
这正是革命者自有革命者的追求,共产党自有共产党的高尚!
一九一七年四月四日,杨开慧在武昌医院生下第三个儿子毛岸龙,
毛泽东在第四天才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医院把妻子、儿子
看望!
在武汉的日子,对杨开慧来说生活艰苦、工作紧张,
围绕着“农民运动”、国民党迁都的争斗,革命与反革命的势力在暗暗较量!

作者简介:王应礼,笔名红雨,山东嘉祥县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级高工,中国古典诗词学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曾历任世界五百强企业兖矿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务工作处长、总经理助理。多年来,曾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多篇。中篇小说《左邻右舍》收入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太阳》一书。长篇抒情诗《太阳畅想曲》被收入《中国诗歌作品选》《夏》卷。长篇古体诗《歌女怨》、《万泉河怀古》、《月夜品茗》、《五指山放歌》被收入《中国诗歌经典》一书。2005年7月本人《红雨文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后被山东省图书馆收藏。长篇传记文学《洪宪皇帝》、历史题材散文集《千佛山读史钩沉》正在付梓中。本人诗集《烟雨芳华》指日将与读者见面。

主播简介
紫气东来.木蝴蝶
出生于山西,在山东沃土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辽宁人。幼儿园保健医是我的职业。自幼只会读书,不会看书,只愿用声音彰显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