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琐记
曹展领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已过古稀之年。回忆往事,浮现眼前。余生漫漫,笔录其间。
我1945年农历正月16日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大埔县大东镇进滩村。因梅潭河水流如箭穿村而过,故村名“箭滩”后改“进滩”。父亲是木材放运工人,解放初期当过农会主席。母亲是农民,当过妇女干部、生产队长。父母生我们兄妹五人。我为老大,老二出嫁后随丈夫出新疆乌鲁木齐市定居,工人;老三是弟弟,中学高级教师,一直教英语到退休;老四妹妹,也是小学高级教师;老五是满妹,银行职员。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我们兄妹五人全部出来工作,在村里是唯一的家庭。
我们村依山傍水,整个村分:渡船头、塘唇、圳背、坑里、新屋子。我的故居在新屋子,屋前有棵上千年树龄,五六个成年人才能抱过的圆子树,浓荫如盖,树根伸向河边的石坝,十分壮观。屋背山是一片古圆树林,冬天有圆子果,春夏梅雨季节树下生长有红菇和笛子菇。我家因人口不断增加,老房子住不下,后来在田洋心自已的水田上,与森伯、河叔、檀哥四户人合了建了一座新屋。因我家的地在后面,建筑分房时分到后半节。屋建在田洋心,有“乌鸦落洋”之美誉。
除了村中的风景和老祖屋,还有很多往事仍历历在目。兹记述如下,与读者分享。
两次避难
1949年解放前夕,我曾两次离家出逃避难。第一次,听闻国民党的胡连军要来抓兵,我星夜跟着父母逃到村前河唇坎下躲避。笫二次,也是因胡连抓人,我跟村里的有命伯到对面岗茅寮里过夜。当时才三四岁,但记忆尤深,一直未能忘怀。
河中救妹
那年我12岁,妹妹9岁。当天上午,我们兄妹俩到对面山上去耙松毛(煮饭菜用的燃料)。回来时自已撑排子过河,翻滾的激浪将我妹连人带松毛畚箕翻入河中。眼看妹妹在河中挣扎,即将沉沒之际,我奋不顾身跃入水中,抓住我妹妹的衣服往岸上游去。当把妹妹救上岸时,我已身无半点力气躺在滩坝上。
放排汕头
以前放木材下潮汕的都是我们进滩人,每年都要下四五次,每条排有三四节,共一百多支树,排头撑艄开路,排尾撑舵守卫。树排从大东放到三河后由小排合成大排,排中搭有竹篷寮,排上有锅头火灶,一日三餐在排上食宿。1958年夏天暑假我跟父亲、叔父的木排下了一次潮汕头。当时自然生态很好,三河并排时有小鱼成群结队来啄你的脚指,手都可抓到鱼。木排沿韩江顺流而下,途中沒有靠岸,想吃鱼时就用大便垂钩去钓。一路餐风宿露四五天,直到潮州湘子桥下才靠岸休息。在潮州古城游览了开元寺、潮州古城、潮州西湖、湘子桥等景点。排放到汕头后会有人来接收。我们完成任务后在汕头玩了两天,先后游了中山公园、外马路、市百货大厦,在大戏院看了一场杂技表演。在汕头笫一次吃雪条,买了第一双人字拖鞋。
红鲤献礼
我小的时候,经常去河边装夜钓,用番薯钓鱼,难得钓到大鱼,但从未间断。可喜的是,祖母80岁生日那天,我钓到了一条3斤多重的红色大鲤鱼,为祖母的生日献上一份大礼。当时,家里人高兴极了,祖母也心里乐开了花。
美食甜粄
我印象最深的美食是清水宫“疴斗风”的甜粄。他做的甜粄柔软而不粘牙,受到路人的称赞。清水宫是一座公王宫,是大东下百侯通往天门岭的古栈道上的歇脚点,那里林木苍翠,古树参天,泉水清凉甘甜。行人路过此地,吹吹清风,饮口清泉,买块甜粄是件不可缺少的事。因父亲工作单位在百侯,我路过那里时少不了买块甜粄点点心,补充能量。
拜师学艺
我初中毕后曾跟村里的竹篾师傅哥出门去福建云宵、南靖当过学徒,做过竹篮、竹箩、晒谷竹笪。在村里还当过民办教师。1964年应征入伍,先后在梅州、汕头公安支队当过警卫员和通讯员,后来调到广东独立师摩托连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军区独立73分队当过摩托驾驶员、炊事班长。我提区队长时是由广东省军区黄荣海司令员、陈德政委任命的。1971年调肇庆军分区新兴武装部,当过军事参谋和新闻干事。1979年10月转业回家乡大埔县工业局(任职两个月)、公安局工作至退休。在公安局25年里先后在刑警队、保卫、治安和法制股任职。
军营生活
文革期间,我载独立73分队的唐学义队长到广州军区政治部礼堂听我国驻印尼大使姚登山作报告,在门囗看到一幅毛主席在北戴河的画像,引起我画画的兴趣。回部队后,在刘加其(医生)的指导下学起了画画。我的作品受到军区领导的重视,后来被省军区抽去与广州军区画家邓乃荣、邵增虎、郭学军一起,在市政府里筹办毛主席视察连队的展览,同他们一起洗照片、画宣传画。后来,我调到肇庆新兴武装部继续作画,为迎接广州市画展,还与怀集文化馆林丰俗(后成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在七星岩一起创作国画。我的作品是一幅描写部队农场稻谷丰收进仓拍箩的国画,名为《颗粒归仓》。当时沒有纸和墨,从北京买回20张国画纸和一支油烟墨,五个人分着用。我的作品题材新鲜,立意也好,入选后在广州文化公园第九馆展出。此外,我在部队服役期间还创作了《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在北戴河》、《毛主席在飞机上办公》等三幅素描画。同时,我创作的素描画《互相学习》、《畅通无阻》、《不爱红装爱武装》、《刻苦训练》等作品。1972年《新兴文艺》发表了《互相学习》、《畅通无阻》两幅作品外,还发表了我的摄影作品《军民团结一家亲》、诗歌《野营散记》、《雨里行军》等作品。
文革历险
我在文革命中曾逃过一劫。1968年8月20日那天上午,我开摩托车从新市金鸡营房住地出发去省军区,来到棠下村时公路边突然响起枪弹声,骑单车载菜的农民吓得把车和菜丢在公路上,人则躲在路坎下的水沟里,左边山头上的东风派农民有的用机枪向广州出城的红旗派车辆扫射,有的则投手榴弹。车上屯时血肉横飞,哭叫声与枪弹声连成一片。说时迟那时快,我急忙剎车掉头加油拐道进入白云机场顺利来到了省军区完成了任务。后来从报纸得知,那天广州“红旗派”526人乘二十余部汽车,分三批往石井方向进发,去“执行任务”( 实际上是去抢夺石井海军仓库里的枪支弹药)。广州8•20血案(专刊)刊载一篇《国际悲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8•20”广州北郊血案纪实》文章,三月的黑云降下八月的弹雨。
训练被查
1971年6月间,我带训练队上广州白云山训练,来到青溪山庄时被警卫拦住盘查,要我出示特别通行证,我说沒有。警卫说这是军事禁区,沒有广州军区的通行证你们怎么来的,我说从下面走山路爬上来的。问我是哪里的部队和职务,我说是省军区独立七十三分队的区队长,今天带队训练来到这里。接着他们打电话到省军区经核实查明后才放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清溪山庄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在广州白云山的秘密据点。1971年4月9日,林立果、江腾蛟策划《“五七一工程” 纪要》(武装起义谐音),在广州另立中央成立独立王国。
肇庆偶遇
张闻天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并出席遵义会议,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中遭极“左”路线迫害,1976年7月1日在江苏无锡含冤去逝。1979年8月中共中央对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1973年期间,我到肇庆军区政治部宣传开会,晚饭后到后勤部菅房区散步,偶遇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同我一起的同事告诉我这对夫妇是张闻天和她的夫人刘英。文革期间关押在那里。
作品首展
1994年10月1日,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五周年,大埔县政协、文联在政协四楼大厅举办了“曹展领兰花、盆景、诗书画展”。这次展出的兰花有“爱国”、“桃姬”、“文峰素”等13个品种;盆景有“牧归”、“奇峰帆影”、“奔”等10多盆;展出我的81米长的百首兰诗书法长卷和十多幅诗书画作品。大埔县首次为我举办诗书画展后,新加坡的书画家赖万青、大埔的书法家黄百畴、张遂群、罗福源才相继举办书画展。
兰花得奖
我在1995年1月1日至4日,由中国花卉协会,世界兰蕙交流协会,福建花蕙协会联合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福建迎春花展暨名贵兰花展中,我送展的名贵线艺报岁兰“鹤之华”获得金奖,是梅州市兰花首次获得金奖。花展期间,农业部长、中国花卉协会会长何康在会客厅接见了我,我将首部拙著《咏兰诗萃》赠送给何会长。
受邀出国
1997年2月21日至26日,中国兰花协会代表团一行十六人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世界兰花博览会,我有幸参加这次盛会。会上,我创作的“百兰图”等六幅书画以代表团的名义赠送给日本有关团体外,还应邀作了兰花文化的演讲。在日本期间,我们不但饱览了世界各地送展的名兰,还参观了家庭兰园、兰花工厂的温室兰花。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日本朋友的热情接待。同时,我们还先后游览了浅草神社、皇宫门前的松林广场、日比谷公园等十多处景点。回国后,我写的“东京散记”、“美丽的富士山”、“日本的樱花”、“芦之湖记”、“ 东瀛游草”等散文和诗词作品先后在中国花卉报、南方日报副刊花鸟世界报发表。
人生三醉
酒不醉人人自醉,情不动心心自动,总有一件亊让我终身难忘。我第一次酒醉是广州市警备司令部梦政委宴请时喝醉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秛省军区抽去筹备纪念毛主席视察连队的画展,一起工作的有广州军区的画家邓乃荣、邵增虎、郭学军等人。结束时,广州市警备司令的梦政委在市政府里宴请我们几个画家喝竹叶青酒。大家圆满完成任务而高兴,加上政委频频敬酒,当场有人醉倒,而我也醉得不能回新市金鸡岭住地,后由梦政委的专车送我回去。第二次是酒醉是在1980年,我从大埔县工业局调到县公安局时,杨万生局长招待新调入新干警时喝多了。笫三次是在1992年,深圳市嘉华化工厂蓝振兴在大埔县城龙岗振兴楼落成宴时被时任县委书记丘福金灌醉了,回到家后又呕吐,第二天去高陂安全检查因头晕车开到平原而折返回家。经历三次的醉酒后,我痛改前非,不管在家还是在外喝酒从不超过量,白酒一次二两以内,干红三两,啤酒一支,从不贪杯。
诗人盛会
2002年5月10日至15日,受中华诗词学会邀请,我和丘金城、刘宝岭诗友参加了在湖北省赤壁市举行的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暨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节。会上听取了毛主席生前的秘书李锐先生等专家、教授讲课,游览了赤壁古战场、陆水湖景区、赤壁博物馆、雪峰山和玄素洞。结识了中国楹联学会马萧萧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并同他们合照留念。参加这次盛会的还有梅州市嘉应诗社的古求能、丁思深两位代表。回来后写有《赤壁行》散文和诗词。
受邀作赋
2008年5月28日至30日,由中山大学教授李五湖,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徐续,暨南大学教授冯柏超,梅州市嘉应诗社主编邓祥发和我一行五人受邀来到中山釆风作赋。为更好地创作中山赋积累素材,我们先后深入黄圃、小榄、古镇、三乡、坦洲等镇区参观。通过参观,感受了中山的人文历史文化,各自创作了《中山赋》。中山日报在介绍征集的《中山赋》文章中,评价了我的作品:“广东省大埔县的诗人曹展领以‘南疆新市,风光绮丽,醉倒几多宾客。国父家乡,景色宜人,引来千万居家’为序,由此铺陈开来,接下来各段分别以‘优哉’、‘壮哉’、‘秀哉’、‘ 优哉’、‘美哉’开头,段落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山日报日还刊发了我《说赋》的文章,介绍了如何写赋、赋的內容和注意的问题。
编著作品
1992年10月,我出版了第一本拙作《咏兰诗萃》,由广州出版出。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杨应彬审阅了诗稿并题辞,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为诗集作序。第二本是《天香集》,1999年5月由广东省梅州市作家协会出版,浙江作家作序。第三本是《国香集》,2006年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广州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作序。第四本是《文峰集》,2014年6月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此外,我主编有《大埔古今诗词选》,2010年12月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大埔古今楹联集》,2011年7月由中囯楹联出版社出版,大埔县委丘小宏书记为书作序。大埔诗社社刊《万川诗萃》、《神韵大埔》、《万川颂》、《瑞山诗词集》共28期。以上作品为创建大埔县人民政府获得中华诗词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我县终于获得了中华诗词之乡荣誉称号。
会场灭火
我在广州中山纪念堂经历过一场惊险灭火记。上世纪六十年代,阿尔卫巴尼亚人民军与我人民解放军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两军文艺联欢晚会期间,我把烟头丢进了地板上的通风口,未灭的烟头点燃了里面的杂物,顿时一股浓烟从通风口内串出,如果又不及时把火扑灭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我解开裤子蹲下,洒尿灭火,避免了一场灾难。后来,我写了篇《洒尿灭火》文章发表人民公安报上。
两会成立
1994年8月28日,大埔兰花文化研究会、大埔县盆景艺术研究会在梅河宾馆举行成立大会,县委县、县府、人大、政协、纪检五套班子亲临会场祝贺并讲话。会上通过了章程,选举我为两会会长。会后出版了专刊《兰花文化研究》。台湾兰花学者彭双松先生发来贺信并派儿子彭文铭前来参加;中国茶文化专家、茶壶工艺美术大师、作家冦丹先生专程从浙江前来祝贺。
受聘顾问
2012年7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厅、广东建设成就编委会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岀版的《广东建设成就》一书我被聘请为顾问。入列顾问的有:叶选平、吴南生、卢瑞华、朱森林、欧广源、张广宁、林木声、邝锡舜、厉有为、曹展领。本书編委主任是汪洋,副主任有徐少华、唐豪、殷永洲、钟南山、许钦松、刘达中、罗佛光、肖耀堂丶许家印、张朝明。主编是李玉妹。能聘我为顾问颇感荣幸。书中有一篇文章《博学余暇,擅步胜境》介绍我的事迹文章,还刊发了我撰写的三篇赋:《兰花赋》、《大埔赋》、《梅花赋》。本书发行十万册。《广东建设成就》是汪洋到广东任五年书记的工作总结,书出版后不久,汪洋升任国务院副总理。
文化旗手
2013年5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文化广东编委会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化广东》书中,刊发了由邓高姿写的:“岭南文化的新旗手,——记梅州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诗社社长、大埔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曹展领” 文章,称我是“岭南文化的新旗手” 实不敢当。主编是广东省长朱小丹。本书发行一百万册。
精编专刊
2002年9月,大埔诗社成立五周年出版《万川诗萃》特刊。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魏振武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寇丹先生、美国中华艺术学会名誉会长杨隆生乡贤、台北市大埔同乡会《大埔会刊》主编廖世觉先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杨应彬、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岭南诗社张汉青社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泰山艺术研究院张建华教授、嘉应诗社罗滨社长,梅州市作家协会古求能主席,以及上海沈澧莉、江西徐冰云、四川段枕流、韶关赵永明等发来贺画、贺诗和题辞。新加坡(茶阳)大埔同乡会杨双标会长捐资五万元活动经费。
2004年8月,为了推动大埔县的旅游文化事业,我主編出版了《大埔览胜》一书。书中介绍了大埔的英雅的万福寺、五虎山的福山寺、光德的启明寺、大东的花萼楼、湖寮的泰安楼、西河的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古埜李光耀祖居、三河坝烈士纪念园、中山纪念堂、茶阳父子进士石牌坊、百侯的海源楼、肇庆堂、枫朗的西岩茶田度假村等旅游景点,收录了明、清以来翁万达、饶相、范荑香、杨之徐、杨天培、张翱、宋湘、杨应彬、杜埃等历代名人的诗词作品。
2008年10月,我主编出版了诗书画集《神韵大埔》。收到诗书画赠品有:刘麒子的国画《万山春色》、钟钢成的《土楼腾龙》、廖世觉的《飞瀑》、杜海的《梅溪曲水》、梅州画院涂麟清的《三河坝》、涂礼敦的《松鹤同春》、丘丹青的《梅花》、赖万青的《虎》、杨隆生的《飞来石》汤思达的《兰竹图》、寇丹的《茶兰图》、周瑞仙的《独占人间第一香》共138幅丹青墨宝。
百人诗会
2007年9月28日,在大埔诗社成立十周年之际,在梅河宾馆举办了梅州市(大埔)百人诗会,中共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秀堂、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刘麒子,广东岭南诗社常务副社长邓祖选将军、岭南诗社副社长林戈,嘉应诗社社长罗滨、王伟怀,先后在会上发言。梅州市各县区诗社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期间参观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和中山公园。中共大埔县委书记为纪念专刊《万川颂》作序。
2012年9月22日,大埔诗社在县城文化广场举行成立十五周年诗书画展。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麒子、广东岭南诗社副社长林戈,以及相关诗联学会、社团诗友共80多人参加。这次诗书画展旨在彰显大埔“人文魅力”,推动诗社和诗友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共展出138幅各相关诗联学会、社团丶诗友的墨宝,以及赞颂“埔城八景” 为主题的诗词书法作品和曾在世界兰花博览会上展出的“百首兰诗书法长卷”, 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前来观赏。
三次获奖
2015年8月19日,笫十届广东“优秀书香家庭” 颁奖活动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举行,我夫妇俩参加了颁奖大会。我能获此殊荣,主要是订阅多种报刊杂志外,出版四部专著,藏书有一万多册,赠书有一万多册。领取获奖证书外,还领取了1000元奖金。2016年4月20日,第二届全国“香之家”评选结果揭晓,全国共评选出959个“书香之家”, 这是我们家庭首获全国最高荣誉奖。2017年获评梅州市首届文明家庭。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的重要精神,落实中央、省文明委关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2017年4月28日,梅州市文明办、梅州市妇女联合会开展评选活动。经过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宣传发动、筛选把关、社会公示、综合评定等环节,从全市范围內评选出36户文明家庭。我家庭首获殊荣。
百人诗会
2017年7月,大埔诗社与大东镇联合举办了“赏客地风情•促文旅旺县” ——2017年大埔县坪山梯田油菜花旅游节暨广东省摄影大赛颁奖、梅州市(大埔)百人诗会活动。邀请了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将军、刘麒子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苏些雩女士、岭南诗社、梅州市各县区诗联代表一百多人参加。会后出版了专集《诗画大东》。
2019年8月25日至26日,缘于对诗词的虔诚,怀着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大埔诗社在世界长寿乡大埔县的瑞山生态旅游度假村,举办了梅州市第十九次百人诗会。中共广东省委统战原副部长罗概祥、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刘麒子、广东岭南诗社副社长郑维铭、香港、深圳、东莞、中山、河源、梅州等地诗词团体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其间诗友们参观了瑞福园、天池、琴湖、瑞山天泉水厂等景区,饱览了瑞山绮丽风光,诗友们创作的诗词结集出版了《瑞山诗词集》。
省长情怀
我交往过五位广东省长:刘田夫、叶选平、卢瑞华、黄华华、朱小丹。1982年秋,刘田夫省长前来大埔考察陶瓷产业情况。当时,我在大埔县公安局內保股负责内部单位安全保卫工作。从县城我一直陪同刘省长到高陂,参观了高陂赤山瓷厂、彩瓷厂、人民厂、陶瓷颜料厂,当晩住在陶瓷公司招待所,笫二天早上还陪他去散步,早餐后公司领导还请刘省长写“白玉城” 三个大字留念。叶选平省长于1983年到大埔高陂镇罗基村视察,为保护首长的安全我也是全程陪同叶省长视察到结束。面见卢瑞华省长是 2004年11月5日,岭南诗社在广州天虹宾馆举行第七次社员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我同卢瑞华省长进行了交流,我介绍了大埔诗社、岭南诗社大埔分社成立七年来的工作情况,卢省长说我们共饮韩江水,亲如一家人,要共同为诗词文化事业作贡献。交谈结束后我们在宾馆前合影留念。我认识黄华华省长是2012年9月22日,那天广东岭南诗社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礼堂隆重举行,会上将岭南诗社社徽发给每位到会社员;表彰一批优秀分社社长,并颁发“弘扬中华诗词荣誉奖牌”。 会上我不但荻得了社徽和奖牌,黄华华省长还在贵宾室接见了我这个梅州老乡和梅州唯一代表,接见结束后在贵宾室合照留念。认识朱小丹省长是2017年9月25日,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在广州宾馆举行广东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我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会上我和朱小丹省长、广东汉剧院李鲜花院长一起合照留念。交流时间虽短但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曹展领简介:
曹展领,笔名文峰,1945年2月出生,广东省大埔县人。1962年参加工作,1964年10月参军,1979年10月由部队转业到大埔县公安局工作至2005年退体。系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辞赋社、中国书书画艺术家会员,广东岭南诗社理事,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诗社社长。2010年10月被授予全国“中华诗词文化传承人”。2015、2016、2017年先后被评为“梅州市首届文明家庭,广东省书香家庭”、“全国书香之家”。主编《大埔古今诗词选》、《大埔古今楹联集》、《万川诗萃》。著有诗文书画集《咏兰诗苯》、《天香集》、《国香集》、《文峰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