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严的“故事”之七

老 院 里 的 亲 情
(一)

住过居民院落的人都有种共同的感受,一家好饭,全院闻香,一户逢事,大家共帮。这是院落社会特有的“风景”。
今天,国内很多城市中的一些老巷子、老院落、老民居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实施,一个个不见了踪影,伴随而来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老巷也罢院落也好,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也许我的童年在那幽深的老巷和那彰显人间百态的院落里度过的原因吧,时至今日,那里曾经的一切,每每想来尤如昨天。
我家当时所居的院落处在兰州城区中心的一个老巷中,院子不算大,共12家住户,其中3家回民,住户多为在机关单位和工矿企业工作的双职工家庭,大家的居住条件基本一样,除居室外,就是一各家自建的小厨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平淡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一天天度过。

那年头,春节是一年里最最重要的节日,家家都想法置办年货,院邻间也是你我相帮。腊月廿三小年一过,“年”的味道开始浓郁起来,扫房、蒸花馍、炸油果、扣碗子,“热火朝天”,那几天,院子里到处都是美食飘出的香味。回民家擅长炸制面食,特别是“油果子”,石头、散子、花花、麻叶、油香,不但样数多,且松脆爽口,样样堪比今日市场所卖。所以院邻们都喜欢回民阿姨帮忙炸油果,她们也不客气,自己会带上水杯到邻居汉民家大显身手,那种亲热劲尤如家人一般。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院落里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平时,邻里之间会做一些好吃的饭食相互奉送,若谁家有了急难事,也会尽其所能出手相帮,比如临时看护小孩、照顾老人,代买生活用品等等。我十几岁当兵在外,每年回家的次数有限,无论探亲还是出差顺道回家,总会受到院里一些老人的“款待”,吃上一顿难得的家常好饭,好几天嘴里都泛着余香。我呢,每次回家自然也要带点驻地的土特产以回报院邻们对我的厚爱。人们常说,做一次好事容易,但天天坚持绝非易事。自我“离家”后,每日我家的水缸早早地就被邻居家我的发小挑的满满的,这一挑竟挑了数年,直到我家搬离老院。发小的义举,令我们全家十分感动,至今念念不忘。
2020.12.28.于兰州

个人简介:森严,男,甘肃白银平川区人,国家机关公务员,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从业四十余年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两年开始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很多作品被自媒体文学刊物登载,个别散文亦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生长在兰州的平川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始终吸引着他,影响着他。


中华诗歌联合会中原文学社编辑
本期编辑:追梦天涯


(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中原文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