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析“雪松"
文/蒋炳峰(安徽)
这首诗只有经过细品领会之后才能悟出诗人的拟人修辞的表现手法,从不同侧面提炼边防生活的多重意味。诗的文本貌似简单,却向读者输出发散式的信息,每一次程度都在持续加深。首先,在冰雪中依偎描写了环境之苦;再次,风吹动信纸描写了精神之苦;最后,凝成长城阻挡白狼,不仅是苦,还有风险。一份隐形的力量在字里行间滋长。作者以轻淡的笔触勾勒出边防军人生活之苦、精神之苦、生命之险,截取其中的若干段,让读者去推断或想象生活的全部。诗人没有写急难险重,只是以片断管窥生活,以轻巧文笔触及生命。全诗没有重量级的词汇,以口语化的表达营造构建简单语境,却让人感到肃然起敬,强烈感受到边防战士坚强乐观的情绪袭来。诗的明暗管道巧妙铺设,明写雪松,暗写边防军人在与生活的窘境进行不懈抗争,一棵棵雪松,实则一名名军人,他们在用血肉之躯凝成长城。全诗没提一句人,但总能感觉到军人冒严寒守边疆的英姿!诗人把该藏的全藏了起来,从表面上感觉是写雪松,但细读细品之后,想要表达的什么却十分强烈。读完全诗,真得觉得现代诗语感很重要,内涵要远大于形式。
原诗:
雪松
文/琼华连株
读着雪山来信
我想把自己也置身山顶
只有与你平视
一些不能说出口的词
会在冰雪中依偎
现在我打开窗户,把雪花让进来
北方来的风,慢慢吹动信纸
我们在走动
对面的冰河,苍茫的雪铺展开来
我们的背后有牦牛
成群的山脉交握
更远的地方
还有雪花不能抵达的南方
在这高原上,作为屏障的雪松
呼唤众多的雪凝成长城
阻挡乘着月色滑过冰河的白狼

作者简介:蒋炳峰,笔名讲理。安徽淮南,市报社电台通讯员,有多篇诗歌散文散见于各类刊物。诗观:寄情于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