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雪庚子诗稿火热征集中。。。
庚子专辑今起向全球隆重征稿,也欢迎诗友荐稿。各位可发 诗词联曲每辑10-15首
赋、文言文每辑1篇 新诗(视篇幅而定) 诗论作品每辑1篇 诗评作品每辑2-3首 并请附个人简介1份,照片1-2张
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鸿雪诗词做的是公益,只是平台创办人有一颗热爱诗词的心及乐于奉献的精神,还有那些背后默默做事的收稿员,编辑,推广员,你如果有一点感动他们的辛苦,请转发,或在文章后面留言或打赏!你总得做其中一样,给他们一点动力,一点支持!相信鸿雪的诗友同这个平台一样,都是既有才又有品。
鸿雪诗词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外滩百老汇太太客厅》开办仪式在上海大厦举行。海上文化名人齐铁偕拿着他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三十多幅诗书画大作登堂亮相,与著名演员和文化名人一起,奉献了一台《齐铁偕诗画作品朗诵会》,让与会者享受到了听觉与视觉的饕餮大宴。
齐铁偕是上海著名的书画艺术家,更难得的他又是诗人和作家,他擅长格律诗和自由体诗,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开设格律诗专栏《遐迩集》已有十年,在他长达数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共创作了新诗三千余首,格律诗两千余首。至于齐铁偕老师的绘画创作,更是别具特色,他集油画中国画于一体,不断挑战自我,锐意创新,其独创的音乐油画,诗书画交相辉映,年代感和现代感都非常强,无不打上了齐氏风格的鲜明标记。齐铁偕曾是上海“艺博会”的常客,多年名列“上海艺博会”热销榜前茅。
“今年1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整个社会的节奏,夫人又不慎骨折,于是让他静下心来,进行艺术创作。”齐铁偕还说,从2020年春节开始,到当年12月,他专心创作,画累了就写诗,诗写累了,就画画,期间一共创作了六十多幅画,写了三百多首诗,可谓高产,至于品质如何,就借《太太的客厅》开办仪式来征求意见了。
主持人陆澄是上海朗诵协会会长,也是上海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金话筒”获得者。他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沙龙活动,让著名海派文化名人们——画家与“话家”一起携手合作,来一次文化艺术的碰撞和时空艺术穿越,同时赋予《太太的客厅》这一曾经的文化沙龙品牌,于新的时代内容和样式。
参加这次《齐铁偕诗画作品朗诵会》暨《外滩百老汇太太客厅》开办仪式活动,可谓名流荟萃。参加诗歌朗诵表演的有上海朗诵协会会长陸澄,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赵静、严晓频,著名译制片配音艺术家狄菲菲等。

解放日报社长 李芸 “右一”,新民晚报总编 马笑虹 “右二”参加互动
解放日报社长李芸,新民晚报总编马笑虹,上海外滩百老汇艺术中心和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国学联谊会负责人等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画展,并聆听了演员们的诗歌朗诵。
江南的水
《江南的水》解读
一幅通体透明的彩墨,把桥画在右侧,船也在右侧,画面在不平衡中得到一种生动感。彩墨用色非常讲究,看似颜色单纯,其实单纯中要见变化,要见丰富,这是非常难得,然而这幅画做到了。

江南的水
诗歌【江南的水】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陆澄
江南千百里
像不像一片桑叶子
河,密得经纬交织
教人想起叶上的脉系
从这里出来得很缠绵
背后有扯不断的丝
有水才有江南
江南是水做的
青瓦房临水,石板路临水
人出出进进,手摸着水
鞋帮擦着水
女子浣衣,也爱顺便照照水
水因女子越照越清
女子因水越洗越丽
枕河的居户
可把梦泊在水里
远住的人家
只能在家里掘一口井
日子就水灵灵的了
隐隐的涛声伏在井底
庭院时而弥漫蒙蒙水气
这里的人太爱水了
恨不把身子裹在水里
想着、想着
就做出了水一般柔软的绸子
穿着,人每天可以轻便
快活得如同一条条鱼
他们有暇便坐上茶馆
抓一撮碧螺春放进紫砂壶
久久不斟,用手摩挲着
像把天大的喜事泡在心里
早先,曾有人投水轻生
但一会儿就爬上岸来
比跳下去的速度还快
据说,人一旦与水相触
顿时洗尽了所有的忧郁画
《小路》

解读《小路》
这是一幅彩墨画,画的是秋天的林间小路,笔墨有传统国画的功夫,但加进了西画的光影光色的原理,使画面更加丰富,更加蕴藉。

诗歌【小路】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狄菲菲
还记得我吗,小路?
还记得当初,被放逐的我,
是怎样用十七岁的目光,
丈量着你的荒凉和坎坷。
呵,你像古筝上剩下的独弦,
几度沧桑,几番沉浮,
任苦咸腥臊的海风,
弹拨单调而重复的歌。
不会忘,是我摘片芦叶,
当做簧片含在唇间,
按着同伴匆匆的脚步,
吹一曲幻想的青春变奏……
从此,你的泥泞,
没收了我们的叹息,
取代的是男子汉,
负重时所惯有的吆喝。
是的,我们只有一条路,
夜宿芦帐,也唯有你,
蜿蜒伸进我们的梦河,
踩着你扑向母亲的襟怀,
偷偷地去放飞白色的信鸽……
一条路呵,我们别无选择,
要么渐进,要么渐退,
要么在命运的高音区爆出火花,
要么沉沦、堕落,以至埋没。
朝雨暮风,一年、三年、五年,
生命的春意悄悄离开我们,
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永远留驻在萌绿的田畴,
化作了紫云英飘逸的芳香,
拖拉机向天边滚去的隐隐雷声,
防风林向远方射出绿色的箭头……
呵,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
有的带着你的顺坦,
远走高飞,攀风附云;
有的带着你的艰难,
一步三顾,直面人生;
有的带着你的崎岖,
至今走得百般沉重;
也有的带着你的沉默,
继续留在江之尾,海之头。
还记得我吗,小路?
我是无法熨平履历表里,
那一段不堪回首的颠簸。
于是,我上班不敢减速,
散步不会散失,
奔跑不去碰撞别人,
登高不至于忘乎所以。
我是那样的自知呵,
我是你的弦上飘出的
一个无足轻重的音符,
但又是落在大时代的交响曲中的
甘于平凡又不甘微弱的音色……
我记着你,小路呵!
《故乡的雨》

解读《故乡的雨》
铁偕的画不是实景搬造,也不是对面写生,他的画画的是诗情,画的是意境,全然是梦境,这就好,这就与众不同,让观众辨得出,记得住。

诗歌【故乡的雨】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梁波罗
尽管重帘掩遮、窗户紧闭
还是钻进来一粒雨滴
一丁点不易察觉的水痕
在我的案头
一张很干燥的稿笺上
晕出白兰花般的气息
江南已是十分遥远了
滉漾在几千里外的风雨之端
此刻,一顶顶鲜红的油纸伞
是否正彳亍于黛瓦粉墙的长巷里
卖花女的金颊点着笑靥
几声“栀子花,白兰花”的叫卖
像洞箫里飘出的最柔和的雨之曲
飞入两旁平常的参差的
木格窗、砖瓦窗、硫璃窗子
那些足不出户的人
日子过得很烦躁的人
便一样得到雨的轻袭
心境,蓦然徒生三两横斜的花枝
在雨中摇摇曳曳
这个时分,不要去江南
因为有栀子花,白兰花
因为有欸乃声般好听的吴侬软语
因为有微微风、毛毛雨
因为有雨一般韵致的美人
因为有美人一般意味的雨韵
否则你会被溶化
最终也成了一粒雨
一粒渗着花香又散着花香的水滴
我是从江南漂泊到此地的
今天,我隔着重帘
努力地想像
去变成一粒故乡的雨
《听西崎崇子》

解读《听西崎崇子》
水墨画画景画出油画的感觉这是一幅,但它又像水彩画,十分空灵,比较吸引眼球,容易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得以进行二度创作。

诗歌【听西崎崇子】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严晓频
暮色薄如蝉衣
飘浮地抖散开去
当眼睛快不能状物时
我在听你
听你的《梁祝》
不是用耳朵
而是用心灵
扶桑正是秋光好
你却在叫东方之珠的一块水土
闪亮地对我娓娓絮语
你说的那个祝英台与我同乡
我熟悉曲子里每一个水滴状的音符
那是春闺午夜的抽泫
抑或学子中宵的梦呓
晨风里有一只用力摇摆的弱铃
长亭与短亭的遥相致意
以及曹娥江千古如斯的涛声依依
这些原本很烦很缠绵的东西
都被你一根根多情的神经
抵按轻抹成一种愤愤不平
一种怨诉
这是韬光养晦之处
这是卧薪尝胆之地
容得下奇耻
忍得住大辱
却难容一对自由的比翼
随着你的心律
时光一拍又一拍走来
时光一拍又一拍走去
故事与情感充斥我周遭
触手可及又不可及
一百遍听你的《梁祝》
一百次感觉你的《梁祝》
或是远在他乡
或是深居异地
惟独故乡那轮清白的月亮
始终伫立于你的琴端———
我高凸的额际
今夜,蝴蝶已经遁去
我的耳廓却贮满了柔情之水
原谅我不能吱声
一任它在我的血脉千折百迴
最后
从我已不会流泪的眼中漫溢《别离》

别离
解读《别离》
这是一幅大画,我指的大画不是指尺幅多大,而是指它的场景,它的意境,它的容量,它的气场。现在有的画家追求大,尺幅越画越大,其实不然,咫尺千里,咫尺表现出千里,那才叫本事。画家在画里用的是印象派的点彩法,笔触恰到好处,非常生动。

诗歌【别离】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赵 静
一
折一条沾满春露的柳枝,
不是模仿伤别的雅士,
唱一阙惨惨戚戚,
而是将满枝清新带去,
拂开一路的尘嚣———
尘嚣之外的风风雨雨。
也许,这是你柔蔓的辫丝,
垂着你长长的相思。
要不,怎么会在我的心湖,
点一圈又一圈涟漪……
二
无语相对,相对无语,
百般寄予,千种期冀,
在你胸中翻滚、涌起,
但,慢慢流出来的
却是两颗晶莹的泪滴。
两颗晶莹的泪滴,
怦然落在我的脚底,
像一个浑圆的冒号:
是否要我写下面的诗句?
三
呵,你用手揉着我的发丝,
理顺我一头纷杂的思绪,
好让我明天的梦,
正确地沿着你的指拨,
翔入漫长的轨迹。
能接收我的电波吗?
能听到我的梦呓?
在你透明的心屏上,
请显像我的祝福!
四
让我们握一下手吧。
一下,轻轻地,
像两片风偶尔相遇,
又稍即分离,
我去推送空中的雨云,
你去呵绿原上的草皮,
春天由于我们的握手,
再发一次桃汛,
再有一个花期……
让我们各自的手,
把握盎然的春季!
五
我走了,不能回首,
这是你前天说的。
说是要看着我离去,
走出大芦荡,走出芳草地,
一直走进太阳的光晕里,
把你关注的眼睛,
永远印在我的背脊。
就这样,我走了,
抑扬地和着你的呼吸;
就这样,我走了,
稳健地踏着你的心律……
六
我知道,你还没有离开,
伫立着,如一棵相思树。
风,吹散你的长发,
向蓝空把挂念分蘖……
你会站到暝色四起,
河面升起蒙蒙雾气,
紫云英送来晚放的芳馨,
露珠镶满你的身体,
直到嫩黄色的月亮,
把我融进光晕里,
向你反照,相思如水……
七
我会来的,来年来月,
让桑青跟我来,
让桃红跟我来,
还是这个地方,
还是这棵柳树,
你还会长身玉立,
遥遥地让我走进你的瞳仁里。
还是不语,凝神屏息,
让对方尽情地阅读自己,
然后,虔诚摊开,
我们手中大写了的春天
———面对明日的大地……
《绿色的工衣》

解读《绿色的工衣》
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彩墨画,画面感非常强,它的基调是绿色,但又充满冷暖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远近的对比,疏密的对比,而且画面的透视准确,构图新颖,技法独特,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诗歌【绿色的工衣】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狄菲菲
明天,
就要去探访农场
这片梦里也惦念着的土地。
从箱底,
我翻出往昔
一件绿色的工衣。
像快枯槁的枝干,
又披上繁茂的叶子,
我习惯地把它穿起……
多么暖和呵———
工衣!
雪后,
开河工地的芦帐,
伙房的老婶,
跌闪闪回队,
抱来一捆芦柴,
额头摔肿了,
还为我们把火升起。
“傻孩子,
快,快把湿衣脱了烤烤。
不要写信对娘说,
乡下冷,没热气。”
说着,她皴裂的手,
揉了揉潮湿的眼皮。
多么挺直呵———
工衣!
雨中,
低矮的茅屋外,
怀孕的大姐坐在檐下,
红肿的手才插完秧,
又用引线,
缝合我衣服上
被重担咬开的缝隙。
“谁叫你挑这么多秧?
离开家,
要自己爱惜。
种地的,
弄坏身子,
日后哪个姑娘会要你?”
话毕,
她用唇吮去
指上被戳出的血滴。
多么柔软呵———
工衣!
盛夏。
暮昏的小河。
浣衣的少女,
撑着劳累一天的身子,
偷偷地把我丢在水桥上的
衣服轻轻搓洗。
“游你的水吧,
就稀奇你的谢?
要不是拿错了,
谁会替你洗这种脏衣?”
嗔罢,
她松了松
纤弱乏力的双臂。
我那令人泫然的工衣呵,
我那牵人衷肠的工衣!
在你密层层的肩垫上,
磅过多少重重的岁月,
而在你宽大的口袋中,
又装过多少沉沉的回忆?
冷雨轻敲的棉垅里,
胃动过手术的班长,
硬塞来几片饼干,
他自己却痛得
冷汗滴滴。
暮蝉鼓噪的林带小路。
戴“帽子”的“眼镜”,
暗送来扉页残缺的《唐诗》,
因此,又被关进
蚊群盘绕的小屋,
写了一宵的“动机”。
呵,我不反悔,
我的青春匆匆地
熬作了滚烫的汗滴,
从你的纤孔渗到泥里,
染绿了海岛一片荒地……
明天,
就要去探访农场
这片梦里也惦念着的土地。
从箱底,
我翻出往昔
一段绿色的回忆,
像快柘槁的枝干,
又闻到春天的雨意,
我欣喜地向前方走去……
《大雁塔》

解读《大雁塔》
构图别出心裁,像是画一扇窗,一扇窗的窗外景色,而且色彩非常大胆,非常明艳,但又不失和谐,而且画的比较虚,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很大。
诗歌【大雁塔】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严晓频
唐华宾馆
西安很个性的客店
有点雅
也有点俗
当我付完服务生小费
关门回身的一瞬
大雁塔突然撞破窗棂
碰入我的瞳仁
我重重地跌坐于沙发中
一千八百年前的盛唐
竟在一箭之遥向我跂望凝神
似乎伸手即可揽入怀襟
触摸《圣教序》碑文的峋峋嶙嶙
以及它的开合、它的转承
它的张弛、它的枯润
尤其是那一道道飞白
让早先临池的我
漂白了整个少年时辰
褚遂良我算是认得你呢
可今日的我
全然没了张狂
没了佻达自恣、鹗祝鹰瞵
每根筋骨
毕恭毕敬成唐楷
一笔一划都不敢逾矩半分
我是在仰望你呀
我是呈匍匐状的呢
此时此刻
有弦风拂面
有花雨缤纷
有文采葳蕤
有醍醐灌顶
在我对面举觞相邀的可是李太白
他的酡颜正和晚霞映衬
而那位拈花微笑的太乙真人
正临风依依向我徐行
她的呼吸温润了原上芳草嘉木
八百里秦川飞翠流红
今夜的泾渭肯定不再分明
八水静澜,不再去绕长安城
我是久久,久久地不敢动掸呀
怕已定格在玻璃窗上的盛唐
就在我起身的刹那跌落于风尘
《淡淡的》

解读《淡淡的》
用水墨画雪景是很难的,因为它规定这些雪必须是留白的,不能用白色颜料,这就要求画家有很好的驾驭笔墨的能力,胸有成竹,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挥洒自如。此画的构图也颇有特色,在平衡中见奇崛,静中有动,感染力很强。
诗歌【淡淡的……】
作者 齐铁偕
朗诵 赵 静
淡淡的天
淡淡的水
淡淡的雪
淡淡的树
淡淡的林子
淡淡地走来了我和你
淡淡的雪甸
淡淡地走失了我和你
多么漫长呵
为了一个淡淡的相聚
这一宵足足穿越了二十个冬季
隔膜淡淡,生疏淡淡
一切都在淡淡的一瞥中消失
于是,我们的微笑淡淡
嵌入了淡淡的雪景
我们的话语淡淡
化作了淡淡的雪絮
我们的足迹淡淡
变成了淡淡的雪泥
还会有重复吗
还会有再次吗
问淡淡的板桥
问淡淡的河堤
岁月淡淡,尘海淡淡
回首淡淡的人生
唯有这幅淡淡的雪景
却怎么也难以淡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诗书画研究会会长、上海华夏书画院院长、上海书画院副院长、上海海上兰亭书法院副院长、上海诗词学会顾问·、上海新学科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上海文史馆特聘研究员等。
(文 杨志洪)

本刊特邀顾问: 刘 征 周笃文 李元若 (添加中)
总顾问: 蔡世平
总编:徐吉鸿
本期编辑:九 鱼 小 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