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汾河看芦花
文/雁过蓝天
记得曾在雁北当兵时,在北京军区《战友报》报上,读到过一篇团政治部干事冬季在汾河源头赏芦花的文章,印象非常深刻。茫茫汾水间,芦苇随风摇曳,“深处泊孤舟,芦花一夜白”,这该是多么令人沉醉的景致啊!从那时起就惦记着一定要找机会寻觅冰封河流看芦花的野趣。
冬日闲睱,我散步到汾河岸边,看到冰封汾水,暗流潺潺,荒原萋萋,闲云野鹤,一派萧萧,只有岸边芦花在风中摇曵,在水边伫立,柔美,挺拔,不屈不挠。
芦苇是禾本科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文学上将芦苇称为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诗经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花花语:韧性、自尊又纯洁。
芦苇花开,千里飘飘,万里浩荡。
汾水岸边,红墙,黑瓦,岸柳低垂。汾水滩涂湾多水浅,鹅卵石河中翻滚,光滑顺流。河中形成若干小岛,上面密植野生的杨柳,杨柳下面是茂盛的芦花,微风吹过,芦花丛起伏动荡,露出一群群野鸭,白鹭和不知名的水鸟。是一道美丽的汾水风景线。
汾河湾汾水潺潺,站在河边,亦能感觉到河宽水阔,汾水萧萧。一只野鸭在眼前飞舞,就会再现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我在想野鸭白鹭不是每年冬季都会到南方越冬吗?怎么在这冰封江河季节,还会在汾河湾过冬。可能是汾河湾环境好了,汾河人爱鸟护鸟。或者汾河湾这是背风向阳,冬季温暖,气侯适宜侯鸟生存。
冬季河湾百草枯萎,萧条而寒冰。只有那芦花在寒风中坚守,只有那野鸭在冰面上浮动。芦花和野鸭是河湾风景,给河湾带来一线生机。走在冰封的河床上,你会惊讶芦花柔情,你会感动野鴨的生命力,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幅美丽汾河湾全景图,就像李可染笔下的水墨画,构图、调色、人物均达到好处,美哉汾河湾。
一个摄影的老者,正站在我的对面取景,汾河湾全景图尽收眼底。我突然间惊起一群野鸭,让它们飞入摄影家镜头,让图片更加美丽。我也成为摄影师镜头下人物,是伫立在芦花中欣赏者。作家卞之琳《断章》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在芦花丛中,在冰河深水处,还有垂钓者。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享受寂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位垂钓者钓的不是鱼,而是生命孤独。他是用独特方式和风雪对话,和寂寞抗争,是寒风中最美的守望者。更似风中芦花,耐得着寂寞,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正是男人因孤独而优秀,女人因优秀而孤独。
芦花是寒风中的美人,她有很多美好性格,让很多诗人为之倾倒,为之赞美。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又如戴复古:"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我对芦花即赞美又怜爱,我喜欢它的坚守,挺立,柔美,纯洁。每次见到芦花,都会折一技,仔细欣赏,放在嘴唇亲吻。每次见到芦花,都会观察它的绒毛,那细细,那纯纯,那柔柔感觉,就好像抚摸着心爱的诗集,我把对芦花的美感写在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
芦花是坚韧的。秋季之前,它们还不能叫花,而是一株株不起眼的芦苇,大片大片地繁衍,任人收割,任牛羊踩踏。它们不抱怨,不叹息,更不绝望,而是将根深扎于地下,努力地向上拔节,顽强地生长,直至暮秋,到了寒冬,万木萧条,只是芦花在风中伫立,在雪中坚守。它就好像一士兵,站在哨位,注视大地,装点江山。正是"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芦花是纯洁的。它花白,穗柔,那皎洁的玉颜,银光闪烁,绒丝飘逸,彰显平淡中的禅意、空旷里的宁静,远离喧嚣的清纯,怀揣素心的释然。毛茸茸的芦花,洁净、飘逸、高雅,在风中飞舞着,柔弱不失傲骨。尤其是在阳光下,乘着风,追着云,闪闪发光,透着灵气,在寂寥中达观,于宁静中致远,折服了秋风。
芦花是宁静。春风吹来时,百花争艳,它却淡然处之。夏雨来袭,它正拨节抽穗,初露纷芳。这便是芦花的智慧,静而不滞,隐而不退,为而不显,荣而不躁。当百花渐次凋谢,只有如雪、如羽、如絮、如云的芦花,漫山遍野飘荡,像极了一位白头老翁,孑然兀立于风中,在流年中倾诉着如烟的往事,奔放一腔沧桑。
站在这片熟悉的河畔,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穗芦苇花,摇曳生姿,倔强又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