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在变革中前行
陈昌华
冬去春来,深南大道
穿越市中心,全线贯通
千呼万唤,广深高速
连接广深珠,上马开工
深圳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
变革的道路一直向前延伸
袁庚用蛇口的试管
培育出一对双胞胎弟兄
老大叫招商银行
一听就出自招商系名门
老二叫平安保险
和招行一样同祖同宗
这位蛇口模式的创始人
余生和蛇口紧紧绑定
那句脍炙人心的口号
是他最早喊出
那场舆论监督的铁幕
是他带头捅开
那次民主选举的创举
是他率先发动
改革试管,是他
最骄傲的专利
蛇口之父,是他
最无愧的尊称
车轮滾滾,美国施稳公司
和深圳中华公司喜结良缘
100万辆自行车
全部驶出国门
双喜临门,全国十大样板
工程揭晓,国贸大厦和
深圳体育馆榜上有名
车到山前必有路,全国
最长的梧桐山隧道畅通无阻
天也有不测风云,蛇口
最早的外资企业中集
面临破产的命运
又是袁庚力挽狂澜
一针重组的强心剂
让中集起死回生
27岁的麦伯良迎来了
人生重大的转折
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中集
从此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风云突变,一夜之间
二线关外涌来了几十万人
听信谣言,要逃港捞世界
山头的草木全被踏平
深圳惊出了一身冷汗
边防绷紧了每根神经
严阵以待,苦苦阻拦
一场灾难才避免发生
举世瞩目,敲响了
土地拍卖第一槌
石破天惊,骆锦星
成为竞拍中标第一人
17个城市市长亲眼目睹
李铁映刘鸿儒坐镇见证
万丈高楼从此平地起
一寸土地变成一寸金
高速发展离不开发展
发展银行应运而生
全国首家股份制银行
面向企业和百姓发行股份
一不留神,深圳
又吃了头啖汤
心想事成,私人
也当上了银行股东
七岁,只是一个孩子
上学的年龄
深圳却用七年
平均40%增速的成绩
拿到了远超亚洲
四小龙的高分
不仅获得了小平“正确”的评判
也获得了小平“成功”的赞颂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主编诗集《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