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还在继续
——深圳编年诗之1985
陈昌华
岁末年初,一场倒卖
进口汽车的风暴席卷海南
无独有偶,无孔不入的
晋江假药也震惊了全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正在成长中的深圳
又一次被卷入了漩涡
面对一位副总理要拔掉
输血针头的警告
袁庚恳求请高抬贵手
否则特区性命难保
改革也许中途夭折
屋漏偏遇连阴雨
香港大学的陈文鸿博士
也以一篇深圳的问题
在哪里的檄文,举枪
瞄准了深圳开火
一块石头砸向了特区
深圳掀起了轩然大波
香港的信报连发十二评
海内外的媒体一唱一和
路漫漫其修远兮
深圳在艰难中上下求索
邀请了十一国驻港官员
来品尝荔枝
欢迎香港各界知名人士
到深圳作客
比荔枝更诱人的
是特区的变化
比天气更火热的
是深圳的建设
刚落成的沙头角口岸
加快了深港流通的速度
新启用的罗湖联检楼
便捷了中外过关的旅客
新春136万进出境的人数
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
年底竣工的国贸大厦
尽收了全城最美的景色
五岁的少年深圳,为90
高龄的刘海粟祝寿
年轻的江文、韦旭文
在全国青少年航模比赛中
摘得两金,一老一少
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但个中滋味,只有
深圳人完全懂得
水到渠成,全国第一个
科技工业园花落深圳
相见恨晚,梁湘周光召
心有灵犀,一拍即合
一座座科技园在神州
大地如雨后春笋
一批批海归的精英在华夏
故园开花结果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了
崛起的深圳,吸引了
亚洲四小龙的关注
欧洲议长阿仑斯来了
神奇的特区,触动了
世界敏感的脉博
美国的企业家代表团来了
中国的窗口,浓缩着
风景这边独好
世界各国的元首来了
东方的大潮,激荡着
环球同此凉热
华侨城东方的经典开始谱写
胡耀邦题写的城名载入史册
汇丰皇家富士银行纷纷抢滩
首家外汇中心终于开门迎客
直通美国的越洋电话开始启用
深圳的特快列车风驰电掣
明月也有阴晴圆缺
功过总有是非评说
还有人在挑鸡蛋里的骨头
也有人戴着有色眼镜找错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走过弯路怎会知曲折
当梁湘关于特区形势报告的
回声,在北京八千名司局级
高官的会场久久响彻
他和所有的听众都非常清楚
深圳的试验还在此期间继续
中国的改革已别无选择
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委员会秘书长。作品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著有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主编诗集《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