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柳诗社2020年最后一期同题诗选评
我是拐杖
郭丽
我是拐杖
是婆婆的拐杖
是孙女的拐杖
这一年婆婆卧床了
这一年孙女会走了
这一年
拐杖时而摇晃
时而倾斜
这一年
我时常弓着腰走路
【静川点评】:小诗托物咏怀,语言清丽朴实,格调虽有小压抑,也是这个年龄的无奈之举,最起码诗中藏有真实的生活氛围。诗题“我是拐杖”,作者是借一拐杖实咏自己。说实话,2020年岂止作者很累,全世界的人民都很累。读郭丽这首小诗,让我想起了自己,想起了很多人,甚至想起了国家,想起了全世界。人们被疫情弄得疲惫不堪,还必须要坚持工作,坚持做生意,我们需要生活,“这一年,我时常弓着腰走路”,诗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也非常形象,耐人寻味。
这一年,我与口罩
王永常
从农历庚子年的开端
我,不,应该说是我们
就与口罩结下了
不解之缘
是响应号召
还是服从命令
出门必戴口罩
成了一种自觉的习惯
过了古稀之年的我
经常丢三落四
无奈就把出门的钥匙
和口罩“结串”
在这特定的一年里啊
有人群的地方
就能看见口罩一片
为的就是自由和安全
【静川点评】:这首诗语言纯朴,却带有诗性,什么是诗性呢,我觉得就是消解物质的部分,灵性。即作者写作中的观察与思想,文本贴近生活,有主客观的表达,诗中没有貌似老干体的口号,也没有刻意的词汇罗列,有的只是贴心的平白的述事却有诗情的流动。小诗具俳句式的隽永,留白,以生活中的小细节,炼出朴实的诗的语言,譬如“过了古稀之年的我/经常丢三落四/无奈就把出门的钥匙/和口罩“结串”。”,细小感悟见摩挲,见诗意,见微观中的趣味,也见一个大世界。我说的大世界,就是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一组像写实的写意,浅白,耐读。
这一年
杨丽
江畔,我站在夜的深处聆听
水流缓缓,野鸭咕咕
一只长腿的白鹳突然惊起
翅膀掠过,波光粼粼
路灯像一排珠链
从遥远处一直挂到我的脚边
星子如硕大的王冠上的珍珠
这是人类的顶戴
梦呓依稀,婴语喃喃
灵动的万物皆是一首和谐小夜曲
这一年
治愈新冠,拯救灵魂
消灭战争残存的
所有阴谋与野心
【静川评点】:这首诗诗情饱满,诗意绵长,蕴含着浓浓诗味,似酒似茶,酒不醉人,诗却使人沉醉。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年,令诗人如此诗情饱满挥洒自如,任凭怎样碧绿的纱窗推不开汹涌而过的一年,诗人站在松花江畔一处,不由得情不自禁,写下这看似风光美景的城市,情怀却大于诗之抒情。这一年来我读过杨丽很多诗,都写的很入眼。譬如这首诗的结尾,“这一年/治愈新冠,拯救灵魂/消灭战争残存的/所有阴谋与野心”这几句结尾令我意外,明明是江岸即景的小诗,诗人转笔却写出大于诗外的情怀,确实令我感动。
老 树
石 艳
刚学语的时候
枝丫翘着绿
时光碾着白
我编好了一场雨水
在上面吟诵
喊醒了
村头的老槐
在下面
躲雨
【静川评点】:诗人对于语言与情感的虚实掌握娴熟,石艳已经把握了语言的技巧,整首诗胜在结构的凝练,朴素中的排列,语态逻辑性也逐渐加强,加深。她掌握了使用消解性语言(诗意)将情绪置换于意象纷呈的世界,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流态的,分泌的,想象的,感受中不确定的,唯心的诗歌语言环境。对写作情感的留白也有了节制。意象虚实相生,有幻梦感,空灵而不空洞,诗性足。
(责任编辑:静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