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今丝绸之路的广大地域漫游与吟唱的诗人芳闻
文/裴春芳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研究员)
诗人芳闻,早于芳闻的诗,进入我的视野。
我与芳闻相识,是在2019年10月中国诗人代表团赴印度的世界诗人大会旅行途中,那一次旅行,也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数十位中国诗人同时踏上印度次大陆,并且在广袤的、奇异的南亚风情的陆地深处和海洋边缘游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们共处于一个热带奇花异卉遍布的巨大的植物园般的、不同深浅肤色交错的人种博物院般的国度里,感受着充满神奇的时空的错综和令人震惊的全球文化的交叠。
这时,我作为世界诗人大会邀请的代表,与中国诗人代表团常常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在傍晚会合于昆明,在深夜于加尔各答分开,在布巴内斯瓦尔又居停参会于一处数日,同机共行,同车共游,把臂言欢,言笑与共。诗人芳闻是我在此行印象最深的诗人之一。见到她时,她正身着湛蓝的长纱裙,将自己一本封面印有大雁塔的诗集,赠给印度诗歌收藏与展出机构。她丰满动人的脸颊上浮现着孩童般纯真的笑容,如一朵有热力的优雅风韵的大丽花。
这样我很自然地与芳闻熟识起来,对她所推动的丝绸之路诗人联盟的宗旨和活动,也有所参与,深知其意义的深远和重大,尤为钦佩她对这一事业投注的巨大心力,钦佩的远出时人的远大目光,钦佩她在今之西安与古之长安的时空交叠之处,找到了中国诗歌更为辽远阔大的前路。这样,我就机会读到芳闻的诗。
她近年来创作了《丝路雁影》《丝路虹影》《丝路琴音》《丝路驼铃》四部诗集,皆是中英文版,在丝路沿线国家中皆有与外国机构和诗人的交流与赠与。其中《丝路琴音》是汉英加西班牙语,赠给西班牙王室,王室在复信中认为:这是中国诗人第一次用三种语言以诗吟形式抒写西班牙风土人情。她的诗在我看来,有两个特征:一是她对自己诗歌起点与途径的自觉,她是一个来自于长安的女诗人,气度恢弘地在丝绸之路的广大地域和时空中游走和低吟。二是她的诗歌具有一种妖娆的气质,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典雅蕴藉,和白话诗的抒情血脉,声音和姿态又完全是舒展的、自如的,似乎进入了一个自由境界和奇异空间,使她能够解脱压抑,在世界和自我之间获得一个正向平衡的状态。
我喜欢她这样的诗行:
一堆杂草丛生的瓦砾里,
几片汉瓦醒着
等待着一个从长安来的女子
神啊,你让两千年前的汉瓦
等待一位故人
回归长安
需要多少时光啊
跪倒在汉瓦前
《醒来的瓦当》
在写海上丝路的另一首诗中,尤见女诗人如海的女儿一般飞扬盛放、渴望爱情的妖娆气质,只是不再是安徒生笔下的忧伤:
满天的金矢菊
从礁盘上飞出的珊瑚树
怒放一朵朵腥红的牡丹
那些渴望爱情的海妖
一起举着蓝莲花,向
天空求爱
所有的绽放
都是海树的心花怒放
大海爱慕天空
天空向往大海
《海树》
她在更为本质性的意义上,洞见了天地万物及人类男女的爱欲的特殊的近于癫狂的时刻,彼此渴望、彼此探求。这之于男女是如此,如果方之于现今分崩离析的世界,不同形态各异的部分和群体,彼此之间那种背离纷纭中相触相近的时刻,是不是也与此相近呢?
芳闻以卓绝的勇毅,近年来一直游走在漫漫海陆丝路的途程中,其心意,亦不外于此,在彼此冲突、彼此背离的世界各部分之间,建立一条人民的精神和生活中的彼此渴望、彼此探求的路途和线索。

